肺不張
肺不張 |
肺不張系指一個或多個肺段或肺葉的容量或含氣量減少。由於肺泡內氣體吸收,肺不張通常伴有受累區域的透光度降低,鄰近結構(支氣管、肺血管、肺間質)向不張區域聚集,有時可見肺泡腔實變,其他肺組織代償性氣腫。肺不張可分為先天性或後天獲得性兩種。先天性肺不張是指嬰兒出生時肺泡內無氣體充盈,臨床上有嚴重的呼吸困難與發紺,患兒多在出生後死於嚴重的缺氧。 [1]
目錄
病因
成人急性或慢性肺不張的主要原因是支氣管腔內阻塞,常見原因為黏稠支氣管分泌液形成黏液栓、腫瘤、肉芽腫或異物。肺不張亦可由於支氣管狹窄或扭曲或由於腫大的淋巴結,腫瘤或血管瘤等外源性壓迫支氣管或液體和氣體(如胸腔積液和氣胸)等外源性壓迫肺組織而引起。 [2]
臨床表現
肺不張的臨床表現主要取決於病因、肺不張程度和範圍、發生的時間以及併發症的嚴重程度而異。發病較急的一側大葉肺不張,可有胸悶、氣急、呼吸困難、乾咳等。當合併感染時,可引起患側胸痛,突發呼吸困難和發紺、咳嗽、喘鳴、咯血、膿痰、畏寒和發熱、心動過速、體溫升高、血壓下降,有時出現休克。緩慢發生的肺不張或小面積肺不張可無症狀或症狀輕微,如右肺中葉不張。胸部體格檢查示病變部位胸廓活動減弱或消失,氣管和心臟移向患側,叩診呈濁音至實音,呼吸音減弱或消失。瀰漫性微小肺不張可引起呼吸困難、呼吸淺速、低氧血症,肺順應性降低,常常是成人和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徵的一種早期表現。胸部聽診可正常或聞及捻發音、干囉音、哮鳴音。肺不張範圍較大時,可有發紺,病變區叩診濁音,呼吸音減低。吸氣時,可聽到乾性或濕性囉音。 [3]
檢查
- 1.影像學檢查
(1)X線檢查 (2)CT檢查 (3)支氣管造影 (4)其他
- 2.實驗室檢查
- 3.痰與支氣管抽吸物檢查
- 4.皮膚試驗
- 5.支氣管鏡檢查
- 6.淋巴結活檢與胸腔外活檢
- 7.胸腔積液檢查與胸膜活檢
診斷
肺不張診斷主要靠胸部影像學檢查、病因,診斷需結合病史。 [5]
治療
應消除造成急性肺不張(包括手術後急性大範圍肺不張)的病因。如懷疑為機械性阻塞,咳嗽、吸引或24小時積極的呼吸和物理治療措施可緩解病情。如果確定為支氣管阻塞,應針對阻塞和通常伴有的感染進行處理。可借支氣管鏡清除黏液栓或稠厚分泌物,使不張的肺得以重新充氣。胸部理療和其他措施仍需繼續進行。如疑為異物吸入,應立即作支氣管鏡檢查。 確診為肺不張的病人應採取使患側處於最高位的體位,以有利引流;進行適當物理治療;以及鼓勵咳嗽、病人翻身和作深呼吸。經常(每1~2小時)指導使用間歇性正壓呼吸(IPPB)或肺量計以保證深呼吸。根據藥敏檢測給予抗生素治療。 反覆嚴重呼吸道感染或反覆咯血者應考慮對不張的肺葉或肺段作手術切除。腫瘤引起的肺不張應根據細胞類型和病變範圍,病人的全身情況以及肺功能,綜合考慮採用手術,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以緩解阻塞。 [6]
預防
急性大範圍肺不張是可以預防的。因為原有的慢性支氣管炎,大量吸煙增加術後肺不張的危險性,故應鼓勵術前停止吸煙,並採取增強支氣管清除措施。避免使用長效麻醉劑,術後亦應少用止痛劑,因為此類藥物抑制咳嗽反射。 [7]
學術論文
- 張琳西. 術後肺不張和肺炎的發病機理與護理. 《 VIP 》 , 1996
- 來鳴,任蔚虹,楊明麗. 膨肺對機械通氣相關肺不張的影響. 《 CNKI;WanFang 》 , 2003
- 王效民,顧雁,尤偉,丁孝梅. 呼吸訓練對體外循環術後肺不張患者呼吸功能恢復的效果. 《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 , 2004
- 焦安夏,劉璽誠,江沁波,姜英. 兒童肺不張纖維支氣管鏡下的病因診斷研究. 《 中國實用兒科雜誌 》 , 2002
- 劉敬,劉穎,王華偉,李靜雅等. 肺臟超聲對新生兒肺不張的診斷價值. 《 WanFang 》 ,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