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众筹的法律制度构建研究
《股权众筹的法律制度构建研究》,作者:李杭敏,出版社:浙江大学,ISBN号:9787308186193。
书籍是用文字、图画和其他符号,在一定材料上记录各种知识,清楚地表达思想,并且制装成卷册的著作物[1],为传播各种知识和思想,积累人类文化的重要工具。它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书写方式、所使用的材料和装帧形式[2],以及形态方面,也在不断变化与变更。
目录
内容简介
《股权众筹的法律制度构建研究》分析了股权众筹这一融资方式对我国经济社会的积极价值和潜在风险,以及由此引发的法律规制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价值释放”和“风险控制”的立法目标,并反思了我国现有相关融资法律制度存在的理念缺陷和制度问题。通过对英、美等国股权众筹法律制度的研究和借鉴,结合我国股权众筹市场发展的实际,提出了适用于我国的股权众筹法律制度构建思路与具体制度框架。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股权众筹法律制度构建的基础分析
1.2.2 股权众筹法律制度构建的整体思路
1.2.3 释放股权众筹价值角度的论述
1.2.4 控制股权众筹风险角度的论述
1.2.5 现有研究小结
1.3 研究思路
2 股权众筹法律制度构建的理论基础
2.1 股权众筹的概念
2.1.1 股权众筹的内涵分析
2.1.2 其他相似概念的比较
2.1.3 股权众筹概念的界定
2.2 股权众筹价值的理论分析
2.2.1 企业成长周期理论的角度
2.2.2 交易成本理论的角度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的角度
2.3 股权众筹风险的分类讨论
2.3.1 道德性风险
2.3.2 经营性风险
2.4 股权众筹法律制度构建的目标
2.4.1 价值释放
2.4.2 风险控制
2.4.3 目标的冲突与调和:公共利益理论为指导
3 股权众筹法律制度构建的现实依据
3.1 股权众筹的市场现状
3.1.1 国际市场发展概况:以美国和英国市场的比较分析为例
3.1.2 国内股权众筹的雏形:“美微传媒案”
3.1.3 走向私募:股权众筹的本土化演变
3.2 股权众筹的法制现状
3.2.1 基础性法律制度现状
3.2.2 监管态度的演变
3.3 我国股权众筹市场面临的法律问题
3.3.1 众筹融资的合法性问题
3.3.2 投资者保护的问题
3.3.3 平台法律定位的问题
4 股权众筹法律制度构建的整体思路
4.1 现实视角下的法律制度反思
4.1.1 股权众筹的融资创新
4.1.2 法律制度的滞后与保守
4.2 国际视角下的立法经验借鉴
4.2.1 股权众筹立法实践概述
4.2.2 典型制度构建模式的分析
4.2.3 关键制度的比较与评价
4.3 股权众筹制度构建的理念调整
4.3.1 境外立法理念的发现
4.3.2 我国立法理念的选择
4.4 股权众筹制度构建的路径设计
4.4.1 立法模式:证券法律制度下的特别立法
4.4.2 核心制度:价值释放目标下的制度构建
4.4.3 辅助制度:风险控制目标下的制度构建
5 价值释放目标下的法律制度构建
5.1 股权众筹豁免制度的设立
5.1.1 豁免制度下的股权众筹规制逻辑
5.1.2 豁免制度的实现形式
5.1.3 豁免制度的具体要求
5.2 非上市公众公司认定标准的重构
5.2.1 现有标准下的发行后成本问题
5.2.2 认定标准的多元化调整
6 风险控制目标下的法律制度构建
6.1 投资者分级限额制度的设立
6.1.1 分级限额的原理
6.1.2 分级标准的确定
6.1.3 投资限额的确定
6.2 信息披露制度的设立
6.2.1 信息披露的目标
6.2.2 信息披露的原则
6.2.3 信息披露的内容
6.3 平台监管制度的设立
6.3.1 平台定位与准入
6.3.2 平台的经营规范
6.3.3 平台的退出机制
6.3.4 平台的自律管理
结论
参考文献
索引
参考文献
- ↑ 作品、著作物与版权,道客巴巴,2014-11-09
- ↑ 书籍装帧设计的分类及艺术表现形式,豆丁网,2016-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