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肝腎兩虛,肝藏血,腎藏精。一般說肝腎兩虛,其實就是腎虛,因為肝腎同源,精血還可以互相轉化,肝腎兩虛就是精虧血少,所以一般虛損在一起。

肝腎兩虛

目錄

病因

先天稟賦不足,或因飲食不節、驚恐、郁怒。[1]

病機

肝主筋、腎主骨,筋骨既賴肝腎精血津液的充養,又賴肝腎陽氣的溫煦,如因先天稟賦不足,或因飲食不節驚恐郁怒,使肝腎精氣受損,或陽氣受損,損傷肝腎,一方面致營衛氣血澀滯不行,壅遏於骨節周圍而化熱,釀痰留瘀,使關節腫脹變形疼痛,屈伸不利,另一方面,又因衛外不固,易於感受外邪,風寒濕熱之邪乘虛侵入,阻遏營衛壅滯經絡,深入筋骨,促使病情加重。

辨證要點

腰膝酸軟,畏寒肢冷,舌質淡紅,脈沉細弱或細數。[2]

治法

培補肝腎,舒筋止痛。

常用中藥

熟地黃、肉蓯蓉、五味子、牛膝、杜仲、桑寄生。

常見證型

肝腎兩虛證痹證

臨床表現:痹證日久不愈,關節屈伸不利,肌肉瘦削,腰膝酸軟,或畏寒肢冷,陽痿遺精,或骨蒸勞熱,心煩口乾。舌質淡紅,舌苔薄白或少津,脈沉細弱或細數。

治法:培補肝腎,舒筋止痛。

常用方劑:補血榮筋丸加減。

常用中藥:肉蓯蓉牛膝、天麻、木瓜、鹿茸、熟地黃、菟絲子、五味子。

臨床表現:起病緩慢,四肢痿弱無力,腰脊酸軟,不能久立,或伴眩暈、耳鳴、遺精早泄,或月經不調,甚至步履全廢,腿脛大肉漸脫,舌紅少苔,脈沉細數。

治法:補益肝腎,滋陰清熱。

常用方劑:虎潛丸。

常用中藥:黃柏、龜板、知母、生地黃、陳皮、白芍、鎖陽、虎骨(用狗骨代,炙)、乾薑。

常用腧穴

阿是穴、局部經穴、腎俞、關元等。

預防調護

1.飲食宜清淡,少鹽少油膩。

2.調情志,保持心情愉快。

3.保證睡眠的質量。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