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
此條目或章節內容可能是從某個來源處複製後貼上, (2021年7月19日) |
肝炎是肝臟炎症的統稱。通常是指由多種致病因素--如病毒、細菌、寄生蟲、化學毒物、藥物、酒精、自身免疫因素等使肝臟細胞受到破壞,肝臟的功能受到損害,引起身體一系列不適症狀,以及肝功能指標的異常。
由於引發肝炎的病因不同,雖然有類似的臨床表現,但是在病原學·血清學·損傷機制·臨床經過及預後·肝外損傷·診斷及治療等方面往往有明顯的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通常我們的生活中所說的肝炎,多數指的是有甲型·乙型·丙型等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 [1]
目錄
病因
肝炎的病因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酒精·藥物·化學物質·自身免疫等。
基本病因
即各種致病因素侵襲人體後引起肝細胞損傷,肝臟發生炎症反應。
- 病毒性肝炎
即肝炎病毒感染人體後,引起病毒血症,肝炎病毒進入肝臟並複製和釋放病毒,導致機體免疫活化,殺傷病毒感染的肝細胞,誘導細胞死亡或凋亡,從而引起肝臟炎症·壞死,進一步導致肝纖維化·肝硬化和肝癌。
- 酒精性肝炎
即人體攝入酒精(乙醇)後,乙醇及其中間產物引起血流動力學改變·肝細胞脂肪變性·缺氧及免疫介導的損傷等,從而導致肝炎。
- 脂肪型肝炎
主要是超重和肥胖所致,少部分可能是藥物·代謝等因素所致。脂肪肝炎與高熱量飲食·含糖飲料攝入·久坐少動等生活方式密切相關。 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代謝綜合徵可單獨或共同作為其易患因素,致脂質代謝紊亂,過量脂質在肝臟沉積並最終導致肝損傷。
- 自身免疫性肝炎
由於免疫紊亂,導致機體出現針對肝細胞的免疫攻擊,引起肝炎。表現為轉氨酶升高,自身抗體陽性,免疫球蛋白升高等。
- 藥物性肝炎
因藥物及其代謝產物的直接或間接肝毒性,也可通過活化機體免疫導致肝細胞損害。
誘導因素
- 病毒性肝炎的誘發因素包括密切接觸肝炎患者·食用被肝炎病毒污染的食物·共用注射器·免疫力下降等;
- 酒精性肝炎的誘發因素包括短期反覆大量飲酒·合併其他病毒感染·營養不良等;
-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誘發因素包括感染·藥物等。
臨床表現
症狀
不同類型的肝炎可有共同的臨床表現,如乏力·噁心·食慾減退·厭油·腹脹·尿黃·肝區壓痛·肝掌·蜘蛛痣等,黃疸型肝炎可有黃疸出現,重型肝炎可有神志改變·嗜睡等精神神經症狀和體徵。
此外,根據病因的不同,可有不同的伴隨症狀。急性肝炎常常出現症狀,但慢性肝炎可以沒有明顯不適表現,因此容易被忽視。
典型症狀
- 皮膚
患者呈肝病面容,皮膚瘙癢·晦暗無光澤,雙峽可有褐色色素沉着,有黃疸者可出現皮膚·鞏膜黃染·尿黃。慢性肝炎可在頸部·前胸·手背·上臂等部位見蜘蛛痣。
此外,患者的大小魚際處皮膚發紅,加壓後褪色,稱為肝掌。酒精性肝炎患者還可見酒精性面容·酒糟鼻等。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有時可出現皮疹。
- 消化系統
患者可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噁心·食慾減退·腹脹·腹瀉或便秘等消化不良症狀,尤其急性肝炎常常有明顯厭油,因肝臟腫大可出現右上腹隱痛,查體肝區可有觸壓痛。
重型肝炎可出現凝血功能異常,嚴重可導致胃粘膜糜爛出血,克出現上腹隱痛·黑便或嘔血。
- 神經系統
乏力·倦怠·精神萎靡,可有肢端麻木等周圍神經病變表現,酒精性肝炎患者可出現記憶力減退·手顫。重型肝炎或酒精中毒者可出現意識模糊甚至昏睡·昏迷等。
伴隨症狀
根據病因不同,伴隨表現可有不同。
a.約80%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可有出現發熱·肌肉關節酸痛等,還可出現心動過緩等;
b.酒精性肝炎可因酒精對其他臟器的毒性有相因表現如步態不穩·震顫等;
c.非酒精性肝炎可因合併代謝性疾病有相應表現如高血壓·糖尿病·高尿酸等;
d.自身免疫性肝炎可合併甲狀腺炎·關節炎·乾燥綜合徵·皮疹等肝外表現,以及閉經,持續發熱等。
檢查
實驗室檢查
a.肝功能檢查。 b.血清學檢查(檢測病毒特異性標誌物,有助於病毒性肝炎分型)。 c.其他相關檢查(血常規·腎功能·蛋白·脂肪及糖代謝·血清免疫學檢查等)。
影像學檢查
包括腹部超聲·CT·磁共振檢查等。
肝穿刺病理檢查
對各型肝炎的診斷有很大價值,通過肝組織電鏡·免疫組化檢測以及knodellAl計分系統觀察,對肝炎的病原·病因·炎症活動度以及纖維化程度等均可得到正確數據,有利於臨床診斷和鑑別診斷。
鑑別診斷
根據完善的病史·體檢和實驗室檢查及輔助檢查,大部分肝炎的病因可明確。需注意的是,不同類型的肝炎可重疊存在,如病毒性肝炎與酒精性肝炎或脂肪性肝炎共存,再如在其他肝炎基礎上合併藥物性肝炎等。
肝炎還需要與功能性胃腸病等區別,二者都可以表現為消化不良·食慾減退等,肝功能檢查即可鑑別。
此外,原發性肝癌常常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基礎上發生,因此,應定期檢查及時發現及時治療。
病灶較小時常規影像學檢查難以發現,對於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應定期(3-6個月)進行肝臟影像學檢查(B超,MRl或CT),腫瘤標誌物如甲胎蛋白等檢查,以早期發現肝癌。
治療
不同類型的肝炎,應按照患者臨床類型·病情的輕重·是否有合併症及合併症類型·組織學損害等區別對待的原則進行治療。
一般治療
- 休息與活動
有明顯症狀時以及有黃疸出現者,應臥床休息,恢復期時可適當活動。
- 病情監測
隨訪肝功能檢查和肝臟影像學檢查,必要時隨訪腫瘤標誌物如甲胎蛋白;病毒性肝炎患者急性期時應隔離,並隨訪病原學的滴度改變。
- 營養支持
飲食應儘量清淡,不可油膩。建議進食高蛋白·低脂肪·高維生素食物。若熱量不足,應靜脈點滴葡萄糖溶液,保證能量供應。
- 病因治療
a.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要進行抗病毒治療; b.藥物性肝炎首先要停用可疑的藥物或毒性物質的接觸; c.酒精性肝炎要戒酒; d.脂肪性肝炎要減重; e.自身免疫性肝炎要應用免疫抑制劑如潑尼松龍等等。
藥物治療
- 保肝治療
可以應用抗炎抗氧化保肝藥物,控制肝臟炎症壞死和纖維化進展。常用的藥物有甘草酸製劑·水飛薊製劑·雙環醇等。如為藥物性肝炎,儘量減少藥物種類。
- 抗纖維化治療
纖維化是肝病進展的關鍵環節,對慢性肝炎患者,尤其是有明顯纖維化或肝硬化表現的,建議應用抗纖維化藥物治療,如安絡化纖丸·複方鱉甲軟肝片·扶正化瘀等。
手術治療
對肝衰竭患者,有條件可進行人工肝支持治療。對終末期肝病和肝衰竭內科治療效果不佳者,可採用肝移植治療。
中醫治療
對於部分類型的肝炎,中醫藥物治療有一定的效果。
預後
總體預後良好。部分肝炎如慢性乙型肝炎可演變肝硬化甚至肝癌,預後不佳。
日常護理
對於具有傳染性的病毒性肝炎的預防,應從管理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及保護易感人群三方面做起。
家庭護理
急性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患病期間應隔離,保持個人衛生,同時保證充分休息,給予營養支持和心理安慰。
日常生活護理
罹患肝炎期間應臥床休息,減少運動,飲食方面應以易消化的清淡食物如小米粥·燕麥片等,同時保證能量和水分的攝入,急性期少食葷腥食物·辛辣食物和冷飲等,注意飲食衛生,避免各種感染發生。同時要禁酒。
日常病情監測
急性期注意觀察全身症狀和黃疸症狀是否消退,定期就診,複查肝生化指標和影像學檢查。慢性肝炎按照醫生指導進行監測和隨訪。
特殊注意事項
a.患者期間應遵循醫囑,不可盲目使用藥物而加重肝負擔,避免飲酒,避免過勞。 b.部分類型的病毒性肝炎可通過性接觸途徑傳播,且性生活增加身體負擔,加重肝臟負擔,因此不建議肝炎患者同房。但做好安全措施,且同房後無疲勞感,無肝臟負擔加重時,可以性生活。 c.慢性肝炎一定要遵照醫囑,定期到醫院進行監測和隨訪。
預防
管理傳染源
由於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經過消化道傳播,因此,對急性期患者需要進行隔離,降低傳播風險。護理人員要注意個人衛生,防止病從口入。
對乙型·丁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不需要隔離,但要及時抗病毒治療降低病毒水平,減少傳播風險。嚴格篩選獻血者,避免經血傳播。
切斷傳播途徑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對醫療器械嚴格消毒,杜絕醫源性傳播途徑;對患者排泄物·血液和體液進行消毒處理。搞好個人衛生·加強糞便·水源管理等可預防甲型·戊型肝炎。
保護易感人群
避免接觸急性期肝炎患者。新生兒和兒童進行乙肝疫苗和甲肝疫苗計劃免疫接種;鼓勵成年人尤其是高危人群接種乙肝疫苗和甲肝疫苗;我國已經研發出戊肝疫苗並已經上市,建議有肝病患者·孕婦和老年人有條件接種。
對於其他病因導致的肝炎患者,無特殊護理要求。
非病毒性肝炎的預防
a.控制飲酒,避免大量飲酒。 b.保持體重,控制超重和肥胖。 c.規律運動有助於控制體重,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有利於脂肪肝·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 d.避免隨意自行用藥,減少藥物性肝炎風險。
文獻來源
參考資料
A.傳染病學,人民衛生出版社(第八版),第17-43頁
B.內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第八版),第408-4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