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火旺
肝火旺是中醫特有的病名,是肝的陽氣亢盛表現出來的熱象。這裡的肝並非指西醫解剖學上的肝臟,它指的是中醫五臟裡面的「肝」,它在中醫裡面具有特定的功能,不能與西醫的肝臟混為一談。
肝為剛髒,具有剛強躁急的生理特性,故臨床上肝病多表現出陽亢、火旺、熱極等引起的症狀。中醫認為,肝開竅於目,主藏血,主疏泄,在體合筋,其華在爪,肝在志為怒、在液為淚,與膽相為表里,故肝火旺的人常有頭暈、消瘦、煩躁、易怒、口苦、目赤、眼乾、眼癢等症狀。 [1]
就診科室 | 常見病因 | 常見症狀 |
中醫科 | 因氣鬱化火或肝經蘊熱、外感,煙酒辛辣所致 | 頭暈、消瘦、煩躁易怒、口苦、目赤 |
目錄
病因
臨床表現
肝火是肝陽的表現形式,如果肝火旺會導致身體上部有熱,也就是所謂的肝火上炎,常表現為頭暈脹痛、面紅目赤、急躁易怒,或脅肋灼痛,或耳鳴耳聾,或腫痛流膿。火熱內擾,神魂不安,故可致失眠多夢。肝開竅於目,因此易出現眼紅、眼乾、眼脹、眼澀、視物模糊、分泌物增多等眼部症狀。肝不藏血,迫血妄行,則可見吐血、衄血。由於火旺可灼傷津液,故有口乾、舌燥、口苦、口臭、小便黃、大便秘結。
女子以肝為先天,故女性肝火旺的特殊症狀有月經提前或延期,閉經,月經過少,血崩,經前失眠。孕期則多見吐苦水、食欲不振、嚴重挑食等症狀。 [3]
辨證施治
肝火旺分為虛實兩種。二者病因病機不同,故治療原則和具體治法也有所不同。
實火多由於肝主疏泄的功能被破壞,肝氣鬱結進而化火,多有情志上的症狀,如脾氣暴躁易怒。治則:清肝瀉火。
龍膽瀉肝湯 方藥:龍膽草、梔子、黃芩、柴胡、生地黃、澤瀉、木通、當歸、甘草。本方適用於肝經實火上逆者。 丹梔逍遙散加減 方藥:炒白朮、茯苓、當歸、柴胡、炙甘草、白芍、丹皮、炒梔子(《內科摘要》)。由於心肝火旺常共同發生,因此可適當配合清心火的藥物以及心理疏導等療法。
虛火是陰虛火旺,多由肝腎陰虛所致。症見眼乾眼澀、潮熱盜汗、五心煩熱、煩躁失眠等。虛火的治療不能一味地使用苦寒藥清火,而是要滋養肝腎之陰,如臨床常用烏梅、枸杞子、地黃等滋補肝陰的藥物。 [4]
日常保健
春季注重養肝去火
肝與春氣相通,春季多肝火。《素問·診要經終論》曰:「正月二月,天氣始方,地氣始發,人氣在肝。」故素體肝氣偏旺、肝陽偏亢之人,在春氣容易出現眩暈、口苦咽干、煩躁易怒、焦慮、兩脅肋部疼痛等症狀,故春天尤應注意預防肝火旺,在精神、飲食、起居方面,都必須順應的春氣的生髮和肝氣的暢達之性,保持情志舒暢,戒驕戒躁,早睡早起,免冠披髮,鬆緩衣帶,廣庭信步,舒展形體。
穴位按摩清肝火
按揉太沖穴 太沖穴是肝經的原穴,位於足背上第一、第二腳趾縫向上大約兩橫指寬的地方,按下去有很強的酸脹或脹痛感。按摩前先用溫水泡腳10~15分鐘,用左手拇指指腹按揉右太沖穴3分鐘,然後換右手拇指按揉左太沖穴3分鐘,反覆2~3次,按揉力度以產生酸、脹、痛感為宜,最好每天早、中、晚各進行一次。
撥陽陵泉穴 中醫認為肝和膽互為表里,而陽陵泉穴是膽經上的一個穴位,配合太沖穴按揉可增強效果。陽陵泉穴位於膝蓋斜下方,用手心對準膝蓋骨,大拇指在內側,四指在膝蓋下外側旁邊有一個高出來的小骨頭即為腓骨小頭,陽陵泉穴就位於腓骨小頭稍前凹陷中。坐位,兩手拇指分別按置於兩側陽陵泉穴。先按揉陽陵泉穴1分鐘,再用力橫向彈撥穴位處的肌腱3~5次,以有酸麻感為好。每天早、中、晚各撥動一次。
食療保健
青皮甘草蜜:取青皮,甘草各100克,擇淨,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透泡發,加熱煮沸取汁,每20分鐘取汁1次,共3次,將3次藥液合併,文火濃縮後,對入適量蜂蜜,煮沸即成,裝入瓶中儲藏。每次服用1湯匙,每日2次。對肝鬱化火導致的失眠多夢、頭暈耳鳴、胸悶不適等有很好的緩解效果。
此外,應注意均衡營養,合理膳食,既要避免貪涼飲冷,又要避免過食熱性食物。可根據需要選擇蓮子飲、綠豆粥、菊花茶、豬肝湯等進行食療。 [5]
視頻
參考來源
- 韓新民[1]. 兒童多動症心肝火旺證探析. 《 中醫兒科雜誌 》 , 2006
- 韓新民. 兒童多動症心肝火旺證探析. 2005
- 李新華,孫立明,梁玉磊等. 體針與耳穴貼壓並用對肝火旺盛型經行頭痛患者經期血漿β-EP含量的影響. 《 中華中醫藥雜誌 》 , 2014
- 孫立虹,孫立明,王聰麗等. 體針與耳穴貼壓並用對肝火旺盛型經行頭痛患者ET-1和NO含量的影響. 《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 》 , 2015
- 丁惠玲,景曉平,王霞芳. 瀉心寧神湯治療兒童多動症(心肝火旺型)臨床觀察%Observation of Curative Effect of Qinggan Xiehuo Decoction to Treat Children with ADHD (Heat in Heart and Liver Syndrome). 《 遼寧中醫雜誌 》 ,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