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溪镇
肖溪镇原名肖家场。据《广安州新志》载,古谓龙凤州。传说有龙凤飞翔而得名。当年"湖广填四川"时,有肖姓移民在此建房落户,设店经商。因这里系渠江水运码头,又是渠县通往广安的必经之道,过往行人,贩夫商贾多在此憩息,故生意兴隆,店铺逐渐增多,街就自然延长,至清末时,形成了一条长三百余米的石板路。后因战火纷飞,土匪肆虐,原街房大部分被毁。民国十年,当地绅士林功亭、杨乾山率先在废墟上重建街房,经二十余年,形成规模。[1]
目录
基本概况
肖溪镇以河得名。1949年为肖溪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2年置镇,竹山乡并入。
肖溪镇位于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东北部,肖溪镇人民政府驻广安区肖溪镇中心街103号,镇辖33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246个村民小组,4个居民小组。有18245人(2017),耕地面积28898亩。其中田22958亩,土5940亩,常年种植水稻21783亩,玉米3488亩,小麦9693亩,油菜4969亩,其它经济作物2242亩。向外公路通道:肖龙公路肖溪段长8.7公里,横穿9个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村8个,通程控电话村33个,2002年人均纯收入1720元。
肖溪镇所辖渠江远离繁华市区,受污染少,水系清澈,河中含多种物质,适合鱼类生长,河中所产鲢鱼远近闻名,独具一格,色鲜味脆,内含人体所需各种元素(特别是红色素),肖溪水力资源丰富,现有湖深潭等水力电站,湖深潭水电站发电。
肖溪镇始建于明末清初,由于建筑时代各异,故形成了纷繁、错杂、别具一格的建筑特色,总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齐、梁、北周、隋、唐、宋均以此地为治所,加之名胜古迹众多,肖溪镇又称唐宋古镇。 肖溪镇被广安市广安区人民政府命名为"石刻之乡",大小石刻贯穿全镇,堪称一道独特景观,而冲相寺石刻更是让人称道。肖溪古镇依山傍水,街长450余米,南北朝向。其一特点是中间宽敞,向两端逐渐变窄成船形。盖因受当地码头文化的影响所致,在川内属罕见的"旱船"式建筑奇观。其二特点是街檐宽敞,最宽处单侧达8米之多。宽宽的街檐,上为木制穿逗结构,每一户由一根大圆木柱齐街檐边耸立,支撑着上面的工字形木架,小青瓦盖顶,地面铺着整齐规范的青石板,与街面石板相融一致。伫立街头,放眼纵观,圆木林立,间隔有序,闻所未闻,古朴典雅。但遇逢场集市,货郎摊贩一一陈摊街檐之下,赶场买卖全都在街檐下进行,具有"晴不当阳且雨不湿衣"之美称,又有俗谚称"落雨赶肖溪,买卖不湿衣;热天赶肖溪,清凉如家里。"
相传明末张献忠实行"湖广填四川"时,有肖姓移民看上了肖溪的舟楫之便,即在此建房落户,设店经商。因肖溪正值巴渝古道要冲,故水运发达,过往行人、贩夫商贾则多在此憩息交易,生意十分兴隆。后来,店铺逐渐增多,街道自然延长,至清末时,已形成了一条长300余米的石板街。后由于战火纷飞,土匪肆虐, 原街房大部分焚毁成为废墟。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当地绅士林功亭、杨乾山率先在废墟上重建街房,形成规模,留给后人荫翳。 来到镇南码头,俯视滔滔渠江,一湾静水,烟波浩淼。江上渔舟,荡漾轻盈。回眸古镇和大江,使人祛除浮躁,一一感受到大自然的宽广和包容。
尔今,道路运输的兴起,肖溪至广安城的水运已大大减少,但横渡或溯江上行至五公里渠县琅琊的机动船运输往来旅客仍络绎不绝,生意红红火火。公路、水路尽情演绎着古往今来古镇交通的变迁。[2]
地理位置
肖溪镇距广安市人民政府所在地49公里,25公里的渠江河岸线与达州市渠县的保和乡、望溪乡、琅琊镇相邻,与区内白市镇、恒升镇、龙台镇等镇接壤,幅员面积61.81平方千米。
肖溪旅游
1999年肖溪镇列入市级旅游线之一,2000年被列入四川省历史文化古镇,位于渠江边的檐廊式长街,街百余间,"穿逗--悬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以四合院、单体建筑为主,庙宇、匾额多处,具有较高的文化、历史底蕴,位于冲相村的冲相寺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冲相寺摩崖造像俗称"定光岩石刻",长200米,高2米至22米,从隋代开始至唐宋代及民国均有造像共400余幅,具有重要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渠江水码头风光及渠江旅游水道也具观光价值。
肖溪古镇的历史文化名胜和自然景观众多,数不胜数。但最为主要的可算是"十古一江"。十古是:古道、古镇、古街、古桥、古匾、古寺庙、古石刻、古崖窟、古城和古墓葬。一江自然就是风光美丽的渠江了。
古道
肖溪镇场镇通向古镇的这条石板道,自肖溪有了水码头,就有了这条古道,是历史上巴渝古道(巴中至重庆)的咽喉所在。从钟家岩开始,自上而下步入石板古道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直径约七、八米的奇石。由于它的形状既像一口古代的圆形大钟,又酷似一面诺大的鼓,"钟鼓石",就由此得名。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经典作品,留给后人许多美丽动听的传说。顺钟鼓石而下约30米处,是一块看似碑座、实际无碑的"无字碑"。自古以来,无论是碑还是匾,总是用以纪念重大事件、人物或特殊日期的,并且只能用文字来体现是何种碑匾。然而古道上的这块碑匾却与众不同,你在它上面找不出半个字来,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原来,传说很古以前,由于暴雨成灾,渠江洪水猛涨,最高水位到达这块碑座处,水位离渠江水面足有50米。由于洪水泛滥,暴雨成灾,百姓苦不堪言,人们生命财产的损失是无法用文字和语言来表达的,所以后人为记住这次洪水的苦难,立下了这块无宇碑。
古镇
肖溪古镇,它始建于明朝末年和清朝初,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自始建后,一直沿建到民国时期,才形成今天的规模。 按建筑风格可分为两大部份:一部份为明末清初的古镇,另一部份是民国时期中西合璧的老街和半边街。整个古镇大致是南北走向,全长约750米,古镇老街由一座古桥所连接。1993年以后,为了保护古镇,发展肖溪,当地政府在钟家岩上规划新建了集镇新区,就是肖溪镇政府如今的所在地。被列为四川省重点小城镇。肖溪古镇总建筑面积为一万多平方米,其规模之大,规划之合理,建筑之精良,风格之独特堪称川东一绝。大家进入古道前的钟家岩上可以纵观它的全貌(提问:有谁发现它的全貌像什么?)。原来人们远观古镇的全貌像一条船。据专家介绍这样船形的古镇在四川有两座,一座是在川西某河的岛上,称为水船,另一座就在渠江岸上的肖溪镇,称为旱船。两条船一东一西遥相呼应,可谓一对比翼双飞的牛郎织女。
古街
肖溪古镇的街道与其他古街不同,它呈流线型南北走向,南至钟家岩,北临响水溪,全长约450米,西高东低,依山而筑,呈逐级递建多进式布局,街面用青石板铺砌而成,南北段略向西延伸。它的最大特点是,南北两头狭窄,中间宽阔。街房系穿逗木梁架结构,小青瓦屋面,单檐悬山式屋顶,分一楼一底和平房两种。左右阶沿形成风格独特的宽敞长廊。大家看中间的街面并无商摊店铺,只是来往过道,集市贸易都在两边屋檐下,由于檐廊宽敞,素有"雨不湿衣,日不当阳"之特色。古镇的这条古街至今仍是逢场赶集的闹市。平时每逢集日,便有四面八方的人们来此品茶休闲,听书看戏。古时镇上还有观音庙、王爷庙和禹王宫等三座寺庙,人们时常来这里烧香拜佛,求个平安吉利,街上茶房、戏楼、酒店、餐馆、旅社齐全。特别是肖溪古镇还有不少独特的风味小吃和美味佳肴。如肖溪高梁粑、叶儿粑、粉蒸鲢鱼,大河五指鲫鱼、黄花鸡、腌腊肉等。过去达州、渠县上游一带凡到重庆者,都必经此地。不少人在此住上一宿,品尝一下美酒佳肴。 这是民国时期建的街道,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色。街道石板铺面,街宽10米。街房中式结构,西式壁窗,有的房屋至今仍有保存完好的走马转角楼梯。与老街连接的还有半边街,当年的禹王宫和保存完好数百块古匾就坐落在那里。四、古维新桥。就是连接古镇和老街的石拱桥一一维新桥。该桥位于响水溪上,全长约60米。由于它是清朝道光元年(1820年)建造的,早于戍戌维新运动(1898年),故有人说肖溪为清朝维新变法运动的发源地。桥两边栏上嵌有戏剧人物浮雕,两边刻有龙头龙尾,琢工精细,人物栩栩如生,艺术价值颇高。很多年前,桥下还可荡桨划船。桥的一端有一棵古老的黄桷树,树根奇特,树冠宽大,树干还倚着一户居民小屋。维新古桥建造风格古朴,坚固美观,虽然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人行马过,洪水冲袭,但仍傲然屹立。今天仍是古镇老街与新街、半边街连接的唯一通道。
古匾
肖溪古镇的禹王宫,解放后成为了当地的粮站。宫殿的正殿早已被拆,现保存的只是左右厢房,穿逗结构,小青瓦屋面,单檐悬山式屋顶。地面全是保存下来的木碑、牌匾。这些古匾牌全是来自当地大户人家,据说是当年因"破四旧,立四新"时把这些大房人家的牌匾搜集到一起来的,有的做了楼板,有的做了仓板,但大多保存完好。现保存的有近200块。碑匾上字体多样,书写工整流畅。有的龙飞风舞,有的端庄高雅,功底不凡,可以说是近代书法雕刻艺术的一个窗口。它反映了肖溪古镇这座文化名镇名不虚传,是历史的佐证。
古寺庙
肖溪镇是古代战略要冲,是许多朝代兵家必经之地,同时也是自古以来的佛教圣地之一。这里古寺庙、摩崖佛象众多。如观音庙、王爷庙、禹王宫、冲相寺等。各位刚才在古镇上已浏览了王爷庙、禹王宫的遗址。冲相寺离古镇只有3公里。可它的历史却比古镇更加悠久。冲相寺在晋朝时称灵山,梁周时叫做药寺,隋开皇八年,即公元588年,当时的流江郡守袁君,赐名为"冲相寺",大家有谁知道为什么叫冲相寺吗?其实冲相在中国古代有很多。因为冲相寺后的摩崖造像,远在晋朝时就为香火旺盛的灵山定光古佛道场,隋唐时又增添了大量佛刻,唐朝又是我国历史上雕刻塑像的鼎盛时期,为了保护这些佛像,便修建了这座寺庙。由于这里是古代战略要冲,所以叫冲相寺。冲相寺原由大雄宝殿、天王殿及左右厢房组成,规模非常之宏大,现保存下来的仅为大雄宝殿及左厢房。2000年以前,这里有7户农民居住,为了保护和开发冲相寺,当地政府组织搬迁了农户,对冲相寺进行维修,重塑了佛像。
古石刻
肖溪古镇的古石刻也随处可见。如古镇街口的"南无阿弥陀佛"石刻,还有距肖溪镇西4公里的石垭口观音岩上,有造像11龛17尊,石刻题记4幅,其中的"山王菩萨"、"牛王菩萨"尤为壮观。但最早最壮观的就是冲相寺的定光岩摩崖造像。现存序列编号为50龛,各种造像400余尊,还有各个时期的题刻30余幅。如此规模的造像群尚属国内罕见。这里的造像主要是隋朝和唐朝时期所开凿。其中隋代造像现存15龛,佛像100余尊,唐代造像33龛,佛像300余尊。造像主要内容有:佛、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一佛二菩萨、菩萨、和尚崖刻墓、一佛二僧二菩萨、七佛、净土变、菩萨弟子及部众像等。造像的龛制,隋代多为拱形,唐代既有拱形,又有方形,龛楣装饰有七佛或卷草珠帘纹等。龛的大小不等,大的有3至4米,小的只有几十厘米,一般多为1.5米左右。摩崖上的题记石刻,从唐、宋、明、清到民国时期的都有。此外,定光岩上还有宋代墓葬和古崖墓葬。现存造像的头部在文革期间均被破坏,唯有顶上的太阳菩萨保存完好。
古崖窟
定光岩的古崖窟,主要为古时和尚墓葬。现保存完好的一座崖窟,酷似一座房屋,屋檐屋顶微妙微肖,形象逼真,琢工甚巧,可谓古代岩墓之一绝。现定光岩上尚存古崖窟数个。此外,在其他地方也还保存着一些各种造型的古崖窟。
古城
广安历史上最早建县是在公元522年,名叫始安县。始安县即古城遗址。经考证,隋朝古城的遗址就在肖溪镇西南2公里的王坪村,面积方圆数里。当时的始安县由宕渠县分出部分地域建立。隋开皇十八年,即公元598年,始安县改为城县,隋炀帝大业元年,即公元605年,城县治所迁至肖溪镇王坪村。由此可见肖溪古镇在历史上所处的重要地理位置。站在定光岩顶上,可见冲相寺三面临渠江。环抱着一个九合壁的风水宝地。传说三国时期刘备曾派员到这里查堪地形,准备建都,后因此人将脚正气一条龙数掉了而放弃在此地建都。
古墓
肖溪的古墓很多,如岩墓、僧墓等。但最具代表性的是清代武德骑尉,其妻诰封为四晶夫人。杨仪亭所在葬墓为石室墓,墓地位于肖溪镇的齐寨村,墓地座北朝南,建于清光绪年间,五开间,墓碑高6米,宽10米,周长36米,仿木结构三重檐,雕刻人物、花卉、瑞兽等图案32幅,十分精美,保存完好,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离古镇约5公里。
一江
所谓肖溪古镇的一江,就是风光秀美的渠江。渠江发源于陕西省的米仓山,流经川东至合川市汇入嘉陵江,全长830公里。其中流经广安境内达190余公里。渠江是嘉陵江的一级支流,长江的二级支流。渠江经渠县流经肖溪镇勤劳村进入广安境内。肖溪古镇所在的渠江段,水流清澈,无任何污染,水域辽阔,水面最宽达1公里以上。江内生长的边鱼、岩鱼、青波、鲢鱼、鲤鱼、鲫鱼、白鳝等大河鱼肉嫩味鲜,食后留连忘返。特别是肖溪的粉蒸鲢鱼、河滩鱼、五指鲫鱼等闻名遐迩,来者必食。渠江岸上生产的胭脂萝卜,色泽鲜艳,红似胭脂,是腌菜、泡菜的独特原料。游览渠江风光,让你尽享受大饱眼福口福。[3]
特色小吃
粉蒸鲶鱼
肖溪的粉蒸鲶鱼堪称一绝,其色、香、味俱佳,是前往肖溪古镇游览的客人必须品尝的美味佳肴。大家品尝时,可以重点关注大河鱼的鲜嫩与可口,此也是宋代史书中记载的"鱼蒸"。
胭脂红萝卜
肖溪胭脂红萝卜,又名"透心红",原产于肖溪东阳、冲相等沿江村社,后逐渐向渠县保和乡等地扩展。该产品特点为色泽鲜红,且里外红透。洗净生吃,嫩甜可口;腌制泡菜,清脆异常,且盐水呈血红色;加工成榨菜,清香扑鼻。是提取天然色素,打造绿色食品的上乘原料。
永寿寺豆腐干
永寿寺始建于宋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堪称武胜第一庙,庙内历代均为女僧,由于女僧长年吃斋,豆腐便成了她们的第一营养品。相传,庙内僧人为改变饮食结构,经反复实践,终于试制成功了永寿寺豆腐干,而今已历百余年。该豆腐干精选上等黄豆为主要原料,浆汁至少过滤两遍以上,做工精细,烘烤讲究,做出的豆腐干色泽美观,卤香中带有清香,淳厚中转微甜,回味绵长,居永寿寺三绝(豆腐干、豆瓣、素席)之首,实为现代旅游小吃之上品。[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