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蕭縣安徽省宿州市轄縣,徐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地處安徽省北大門、徐州近郊,位於長江三角洲地區、淮海經濟區的中心部位和華北平原的東南邊緣;素有「四省通衢」之稱,是國家實施「一帶一路」、「中原經濟區」等全局性戰略和安徽省實施「東向發展」、「皖北振興」等區域性戰略的節點 。截至2021年,蕭縣轄22個鎮、1個鄉。總面積1885平方千米。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蕭縣常住人口為1054597人。

蕭縣古稱蕭國,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和3100多年的建城史,是漢文化、孝道文化的發祥地,有金寨文化遺址、花甲寺遺址等新石器晚期遺留的文化遺址,隋唐時期的蕭窯遺址。蕭縣素有「文獻之邦」「勝利之城」榮譽,是中國書畫藝術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葡萄之鄉、安徽省文物大縣。

蕭縣境內有皇藏峪國家森林公園,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蔡窪風景區等景點。蕭縣由於黃泛衝擊原因,形成了西南平原、故黃河高地和東南淺山區三個不同自然區域的結合體,主屬黃淮衝擊平原。蕭縣水系屬淮河流域,屬新汴河、故黃河、王引河3個水系;蕭縣處於北亞熱帶和暖溫帶的過渡區,屬溫帶季風氣候,兼有北方和南方的氣候特點。

2021年,蕭縣地區生產總值417.2億元;財政收入38億元 。[1]

目錄

基本介紹

蕭縣(Xiao County),別名龍城、畫都,古為蕭國都城,地處安徽省最北部,蘇、魯、豫、皖四省之交。位於淮海經濟區、徐州都市圈的中心部位,是長三角城市群、中原經濟區重要節點,被譽為淮海明珠。

蕭縣古有文獻之邦之稱。自秦漢起就為貫通東西南北經濟和文化的交流之地。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和3100多年建城史[3]。是中原文化、東夷文化的交匯區,漢文化、孝道文化、酒莊文化、陶瓷文化的重要發源地,誕生了宋繪、龍城畫派。

蕭縣總面積1885平方千米,轄18個鎮和5個鄉。設有一個省級蕭縣經濟開發區,和蕭縣張江高科技園區、蕭甌合作共建工業園、蕭縣食品工業園、永堌輕化工業園、泉山工業園、蕭縣循環經濟工業園六大特色產業園。

蕭縣被稱為國畫之鄉、美食之都,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葡萄之鄉、中國羊肉美食之鄉、中國曲藝之鄉、中國防腐蝕業第一縣、徽商最佳投資區域、安徽省文明城市。

地理位置

蕭縣位於安徽省北部,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總面積1885平方千米。2011年末常住人口1130916人,戶籍人口1436430

人。全縣轄18個鎮、5個鄉:龍城鎮黃口鎮楊樓鎮閻集鎮新莊鎮劉套鎮馬井鎮大屯鎮趙莊鎮杜樓鎮丁里鎮王寨鎮祖樓鎮青龍集鎮張莊寨鎮永堌鎮白土鎮官橋鎮、聖泉鄉、酒店鄉、孫圩孜鄉、莊裡鄉、石林鄉,17個街道(社區),共有257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縣政府駐龍城鎮。

全縣地勢由北向南微傾。分為丘陵、平原兩大自然區,大部分為平原,東南部、龍城鎮至相山一帶為海拔100—300米的低山矮嶺。官海山海拔395米,為全縣最高點。黃河故道以南有10多條季節性河流,屬淮河水系。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年均降水量811毫米,年均氣溫25℃。國家商品糧和優質棉花基地。

蕭縣緊靠江蘇省徐州市,縣城距徐州市15公里、徐州觀音國際機場50公里、連雲港出海口260公里,素有「徐州西大門」之稱。新白土鎮北宋蕭窯舊址和天門寺,省佛教重點寺院山中瑞雲寺,皇藏峪國家級森林公園、千年古剎天門寺、天一角地下溶洞、永堌水庫等。

蕭縣是中國書畫藝術之鄉、中國防腐蝕業第一縣、全國農業科普示範縣、全國農業科技入戶工程樣板縣、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全國經濟林建設先進縣、全國體育先進縣、中國辣椒制種第一縣、全國重點產煤縣、安徽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先進縣、中國麵粉加工強縣[6]。「皖王」牌麵粉為中國名牌產品、新錦豐集團「味之家」商標獲中國馳名商標、皇藏峪國家級森林公園是AAAA級旅遊風景區、淮海戰役總前委會議舊址蔡凹是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

歷史沿革

在原始社會末期,蕭縣已有很高文化和發達的經濟。近從龍城鎮東南倒流河沿岸發掘了的花甲寺、金寨、大蔡莊、北泉、城陽等處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尤其是莊裡鄉金寨村南玉石塘出土的玉璧、玉刀、玉錐等,工藝十分精熟,至今光艷如新。

夏代

夏、商、周三代,蕭縣是中原文化和東夷文化的交匯區,早在夏代這裡就是蕭國古邑。

春秋

屬宋國,曾復建蕭國為宋附庸。宋偃 王47 年 (前 286年)宋亡,屬楚國,為蕭邑。

秦朝

秦王政二十三年 (前224 年),置泗水郡 (治沛,今江蘇沛縣境),設蕭縣 (治蕭故城),屬之。

西漢

漢王元年 (前 206年)四月,蕭縣 (仍治蕭故城)屬項羽西楚國 (都彭城,今徐州市)泗水郡(仍治沛)。高祖五年(前202年)正月,泗水郡改屬韓信楚國(都下邳,今江蘇睢寧縣古邳鎮),蕭縣仍屬之。在今境內設杼秋縣 (治今孫廟鄉老黃口),屬彭越梁國碭郡。六年春,蕭縣改屬漢沛郡(治相,今淮北市相山)。十一年三月丙寅,碭郡改屬劉恢梁國 (都睢陽,今河南商丘南)。高后七年 (前181 年)二月,碭郡改屬呂產呂國。八年八月,碭郡改屬梁國。後九月,碭郡歸漢。文帝前元二年(前 178年)二月乙卯,碭郡改為劉楫梁國。十二年,改屬劉武梁國。元封五年 (前 106年)四月,沛郡、梁國屬豫州刺史部。本始三年(前71 年)六月甲辰,宣帝封丞相韋賢為扶陽侯(都今蕭縣西南30 公里與淮北市交界的岱河東岸),侯國屬沛郡,自此境內分設3 個縣、國,分屬 2 個郡、國,余仍之。

王莽新朝

王莽篡政,改沛郡為「吾符郡」,又作「吾府郡」,改梁國為「陳定郡」,改扶陽侯國為縣,又改作 「合洽縣」,改杼秋縣為 「予秋縣」。更始元年 ( 23年),劉秀封為蕭王。

東漢

東漢初,恢復舊政區名,今縣境設蕭縣 (仍治蕭故城)、杼秋縣 (仍治孫廟鄉老黃口),屬沛郡(仍治相,今淮北市相山);

扶陽縣(仍治故侯國邑)仍屬碭郡, 2個郡仍屬豫州(治譙,今亳州市區)。建武十三年(37 年),扶陽縣改為韓歆的扶陽侯國。十五年正月辛丑,扶陽侯國除為縣,不久廢。今縣境仍設蕭、杼秋2 個縣,仍屬豫州沛郡。二十年六月乙未,改沛郡為劉輔沛國 (仍都相)。

三國·魏國

延康元年(220 年)十月,曹魏代漢,今縣境仍設蕭 (仍治蕭故城)、杼秋(仍治故城)2 個縣,仍屬豫州(初治譙,後多次改治)沛郡(初治相。太和三年,改治沛縣,今 屬江蘇沛縣境)。黃初二年 ( 221年),追封曹熊為蕭公。太和三年 (229 年),改蕭公國為蕭王國 (仍都蕭故城)。六年,蕭王曹炳歿,無子,國除為縣,改屬沛國 (都沛)。青 龍二年 (234 年),蕭縣改屬豫州譙郡 (均治譙,今亳州市區)。景初二年 (238 年),蕭縣(仍治蕭故城)改屬豫州汝陰郡(治汝陰,今阜陽市區)。嘉平五年( 253年),蕭縣改屬譙郡 (仍治譙);杼秋縣仍屬沛郡 (治沛,故沛城)。

西晉

咸熙二年(265 年)十二月,西晉代魏,改元泰始,仍設蕭縣(仍治蕭故城,曾封司馬丙於此)、杼秋(仍治故城)2 個縣。十二月丁卯,2 個縣改屬司馬景沛國(都相),仍屬豫州(初治項,今河南沈丘縣城。後改治陳,今河南淮陽縣)。永嘉五年( 311年),豫州沒於劉漢國石勒部,改沛國為沛郡。

東晉

東晉初,曾收復。大興元年 (318 年),入石勒。二年,復入東晉。太寧初 (約323年),入後趙。永和五年 ( 349年),入冉閔。七年,冉閔豫州刺史冉遇降晉。光壽元年357 年),地入前燕,屬前燕豫州(治潁川郡,今許昌東)沛國,余仍西晉舊制。太和五 年 (365 年),前燕亡,入前秦,仍之。建元十六年 ( 380年),沛國改屬東豫州 (治許 昌)。淝水戰後(383 年),地屬東晉徐州。東晉義熙七年( 411年),置北徐州(治彭城,今徐州市)。今縣境杼秋縣在東晉亂後廢,蕭縣 (仍治蕭故城)僑置沛郡 (又稱北沛郡,兼郡治),在城北僑置相縣,又稱在黃楊城、北辰集置沛郡,實為 1個僑郡,領相、蕭、杼秋縣。

南朝·宋

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劉宋代晉,今縣境仍為北徐州(仍治彭城)僑置沛郡(治僑置相,今蕭故城或其北),領相、蕭縣。永初三年(422 年),去「北」字,屬徐州(仍治彭城)。

北朝·北魏

和平六年(465 年),占領蕭縣。泰始二年(466 年),淮北地區漸入北魏。梁大通元年( 527年),梁占領蕭縣。不久,復入北魏,今縣境設龍城縣(治今縣城龍城鎮東),屬徐州彭城郡 (均治彭城);蕭縣 (仍治蕭故城)屬沛郡 (治蕭)。

南朝·梁

梁占領期間仍設蕭縣(治蕭故城),屬睢州(治頓丘僑縣,今宿州市老符離集)沛郡(改治淮陽,今宿州市解集)。

北朝·東魏

永熙三年(534 年)十月,東魏承襲北魏東部地區,入東魏。武定五年( 547 年)正月,侯景叛東魏。二月,降梁,入梁。十一月,復入東魏,今縣境內設蕭縣 (仍治蕭故城),屬徐州 (治彭城,今徐州市)沛郡 (仍治蕭縣)。

北朝·北齊

武定八年五月,北齊取代東魏,仍之。天保二年( 551年),一說七年,改蕭縣為承高縣(仍治蕭故城),仍之。七年,撤銷沛郡,承高縣改屬徐州彭城郡(均治彭城,今徐州市)。

北朝·北周

建德六年(577 年)二月,滅北齊,承高縣(仍治蕭故城)及復置龍城縣(仍治今龍城鎮東)屬徐州彭城郡 (均治彭城,今徐州市)。

隋朝

北周大定元年 (581 年)二月,隋代北周,改元開皇,今縣境仍設承高 (初治蕭故城)、龍城縣(仍治今龍城鎮東),屬徐州彭城郡(均治彭城,今徐州市)。大定二年(583年)撤郡,直屬徐州。六年,撤銷龍城縣,併入承高縣(仍治蕭故城)。十八年,改承高縣為臨沛縣(仍治故蕭城),仍屬徐州。大業二年( 606年),改臨沛縣為蕭縣(仍治故蕭城),仍屬徐州。三年四月,改徐州為彭城郡,屬徐州刺史部。

唐朝

大業十四年五月,唐代隋朝,改郡為州,今縣境設蕭縣(仍治蕭故城),屬徐州(仍治今徐州市)。武德四年(621 年)五城市經濟。[3]

綜述

2013年蕭縣地區生產總值186億元,三產比例28.8:40.4:30.8;財政總收入11.7億元,工業增加值47.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40.2億元,其中工業固定資產投資9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7億元,新增貸款14.3億元,城鎮在崗職工平均工資388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063元,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0.2%。

2014年,蕭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5億元,財政總收入完成13.4億元;三次產業比例為27.3:41.0:31.7,二產、三產分別提高0.6、0.9%,三產比重提升超過二產。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63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7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64億元,新增存款28.7億元,新增貸款9.4億元,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萬元,主要指標位居宿州市前列,部分指標安徽省領先。

2016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42.6億元,財政收入20億元。安徽省縣域經濟發展速度競爭力第1名、發展活力競爭力第3名。

第一產業

蕭縣被稱為中國水果之鄉,是中國最大的胡蘿蔔和葡萄種植基地水果種植面積達到了60萬畝,年總產量超過6億公斤。農業主導產業有糧食、水果、蔬菜、畜牧、林業、棉花等。蕭縣已形成「三大片一條線」的水果生產布局,三片即北部黃河故道梨、蘋果、甜瓜產區,中部優質鮮食桃產區,東南山區優質葡萄及櫻桃產區,西部沙河沿岸蘋果、黃桃產區。一線及黃河故道水晶梨、園藝總廠釀酒葡萄、鄭腰莊蕭國聖桃、姬村石榴、徐里巴斗杏等特色水果產區。2013年糧食總產100萬噸,實現產值110億元。連續三年評為「全國生豬調出大縣」,首次確定為省「肉羊養殖大縣」。4個國家級標準化基地和養殖小區通過認定,新被列入國家農業綜合開發改革創新試點縣。

2014年,蕭縣糧食總產110.7萬噸,實現「十一連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28家,新增合作組織550個、家庭農場172家,建成國家級果蔬標準示範區4個、省級2個。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11個。實施森林增長工程3.2萬畝,森林覆蓋率34.9%。農機總動力158萬千瓦,被評為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小農水重點縣獲得批准,農田水利投入資金2.3億元,新打修復機井875眼,疏浚治理大中溝91條。岱河上段和利民溝治理髮揮作用,淮水北調工程完成征遷,閘河治理主體完工。農村土地確權工作有序推進,流轉土地21萬畝。

第二產業

蕭縣工業發展歷史久遠,歷經滄桑。公元9年,出現鑄造銀、銅質錢幣 的造錢工廠;北宋年間,開始出現陶瓷生產,神宗元豐年間,開始出現小煤窯,蘇東坡曾作《石炭歌》贊之。現代蕭縣被授予「中國防腐蝕產業第一縣」,是中國重要的防腐產業基地和防腐產品出口基地。 蕭縣瓷質拋光地板磚被譽為「安徽第一磚」,獲得「中部瓷城」的稱號。蕭縣是安徽最大的綠色皮革加工生產基地,青龍集是全國四大皮毛專業市場之一,合成革上下游產業鏈基本建成。2013年完成工業總產值216.4億元,龍城鎮和張莊寨鎮評為省產業集群鎮,省新農村電氣化縣順利通過驗收。

2014年,蕭縣完成工業總產值273億元,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0億元,首位產業發展較快,58家建材企業完成產值60億元。規模企業總數180家,其中10億元以上4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家、戰略性新興產業4個。實現利潤總額10.85億元,增長14.3%。實施工業項目123個,其中億元以上25個。

2015年,蕭縣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68億元,增長25%;工業總產值328億元,增長16.8%;實現利稅總額13億元,增長21.7%。新增規模以上企業20家。

第三產業

阿里巴巴宿州產業帶運營總部坐落於蕭縣,是安徽省第一家市級地 方產業帶,由宿州市政府主導與阿里巴巴(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合作開展,由第三方專業服務商來運營,此舉將推動當地實體經濟與網絡經濟加快融合與發展。2014年蕭縣接待遊客21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15億元。皇藏峪列為國家級攝影創作基地,獨家冠名2014國際女子網球公開賽。蔡凹景區征地拆遷全面啟動,道路提升加快推進。龍城畫派研究院成功掛牌,金寨文化遺址獲專家認可,第三次蟬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國家級書協會員新增4個。現代物流業發展較快,建成交通商貿物流中心3個、物流站點4個。金融服務能力不斷提升,縣擔保公司為104家企業擔保貸款8億元;蕭縣農商行掛牌運營,清收不良貸款2.8億元。月,平王世充,仍之,屬徐州總管府(治徐州)。貞觀元年( 627年),徐州屬河南道地理區。八年,改徐州總管府為都督府。十七年,罷徐州都督府。開元二十一年(733 年),徐州屬河南道(治汴州,今開封市)。天寶元年(742年),改徐州為彭城郡 (仍治彭城)。至德元載,徐州改屬淮西鎮節度 (治汝南,今河南汝南縣)。二載十二月,彭城郡復名徐州。貞元四年( 788年),徐州改屬徐泗濠節鎮(治徐州)。大中二年( 848年),徐州改屬武寧軍節鎮(仍治徐州)。咸通三年,取消武寧軍號。十一年,改屬徐泗觀察使。十一月丁卯,更名感化軍節鎮 (仍治徐州)。光化二年( 898 年),復為武寧軍節鎮(仍治徐州);不久,改為感化軍。天復二年( 902年),罷感化軍,蕭縣仍屬徐州。

清朝

順治二年(1645年)正月,入清,蕭縣仍屬南直隸(仍治今南京市)直隸徐州。順治二年閏六月乙巳1645年8月19日),蕭縣(仍治今龍城鎮)改屬江南省(治江寧,今南京市)直隸徐州 (仍治今徐州市)。十八年,直隸徐州改屬江南省左布政使司 (治江寧)。康熙五年( 1666年),直隸徐州改屬江南右布政使司(治蘇州府,今為市)。六年七月甲寅(1667 年8 月 30 日),直隸徐州屬江蘇省(仍治蘇州府,今蘇州市)。九年四月丁亥(1670 年 5 月19 日),直隸徐州改屬江蘇省淮揚道(治山陽,今江蘇淮陰市)。十五年,直隸徐州改隸江蘇省淮徐道(治徐州)。雍正十年二月甲寅(1732 年3 月 22 日),淮徐道 改治宿遷縣(今屬江蘇省)。十一年三月癸巳(1733 年 4 月 25日),升直隸徐州為府(治銅山縣,今市區),屬淮徐海道。咸豐十年( 1860年),徐州府改屬江蘇省淮徐揚海道 (治徐州府)。同治四年(1865 年),徐州府改屬淮徐海道。光緒二年九月丁丑(1876年11月5 日),徐州府改屬淮徐道。清代,江南省、江蘇省先後屬江南江西河南、江南、兩江總督 (駐江寧,今南京市)。

中華民國·北京政府

民國元年(1912 年)1 月,廢道、府,蕭縣(仍治今龍城鎮)屬江蘇省。3 年 6 月 2日,屬江蘇省徐海道 (治今徐州市)。廢道後,蕭縣直屬江蘇省。

中華民國·南京政府

民國 16年 6 月2 日晨,國民革命軍第三路前敵總指揮王天培部占領徐州,經蕭城,進入南京國民政府江蘇省控制區。21 年(1932 年)10月10日,蕭縣屬江蘇省銅山專區 又稱第九專區,專員駐銅山,今徐州市區)。 27年 5月 18日,蕭城淪陷,蕭縣政府解體,蕭縣政府為抗日民主政府取代。 29年 3 ~5 月,國民黨蕭縣流亡政府在七區迎風口一帶活動。5 月14 日,駐臨黃鎮(今管粥集),時稱「北政府」,後據蕭西地區。33 年11 月 25日,偽頑合流,在臨黃鎮及附近的親民村、勝利村、陸莊組建蕭銅豐沛四縣聯防政府,並以四村鎮為臨時流亡縣府駐地。蕭縣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存在期間,屬江蘇省第九專區。35 年7 月18 日,國民黨軍隊占領蕭城。24 日,蕭縣政府從臨黃鎮遷往蕭城。 37 年11 月13 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蕭城,蕭縣全境解放。[4]

社會事業

文化

截至2014年,蕭縣有各類書畫藝術學校20多家,各類書畫藝術研究會31個,23個鄉鎮全部依託鄉鎮文化站建立了書畫藝術協會[13]。1981年建立的蕭縣書畫院,是全國第一個縣級書畫研究院[14]。1983年被文化部首批命名為「中國書畫藝術之鄉」[14]。2010年8月,中央文史研究館選址皇藏峪成立創作基地。2014年11月30日,龍城畫派藝術研究院揭牌[15]。2015年被評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醫療

蕭縣有蕭縣人民醫院、蕭縣中醫院、蕭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三甲級淮海綜合醫院(在建)、蕭縣協和醫院 、蕭縣衛生局衛生監督所、蕭縣婦幼保健站、蕭縣衛校、蕭縣紅十字會辦公室、蕭縣愛衛會辦公室等縣級醫療衛生機構;鄉鎮有23所衛生院,相對獨立的衛生預防保健所23所,686個村衛生室。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共有人員2315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929人,衛生技術人員中執業(助理)醫師612人,註冊護士400餘人,高級職稱82人,中級職稱421人,床位1000餘張,平均每千人擁有衛技人員1.48人,每千人擁有床位0.81張,鄉村醫生1400餘人,縣、鄉、村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絡健全。

教育

截至2015年9月,蕭縣有各類學校334所,其中師範學校1所,職業學校6所,高中9所,初中66所,小學210所,幼兒園42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全縣中小學生、幼兒園在校學生194068人,有在職教職工12035人。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54%,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3%,高中階段毛入學率68%。擁有省級示範高中2所,省級示範初中2所,省級農村示範小學1所,省教育廳命名的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和藝術特色學校各1所。市級示範高中2所,初中4所,小學10所。

工業概況

蕭縣工業發展歷史久遠,歷經滄桑,基礎雄厚,門類齊全。公元9年,出現鑄造銀、銅質錢幣的造錢工廠;北宋年間,開始出現陶瓷生產,神宗元豐年間,開始出現煤窯,蘇東坡曾作《石炭歌》贊之。改革開放以來,蕭縣工業在調整和機制創新中快速發展,現有48個縣屬工業企業,近幾年來,美國裴頓、四川天牧乳業、廣東錦豐、江蘇維維、山東新汶、清大集團、安徽古井、深圳康達爾、台灣王品農產品公司等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相繼來蕭投資。全縣已形成了煤炭開採、農副產品加工、建材、造紙、釀酒、化工、紡織、機械製造等主導產業,有較強的協作配套能力。經省政府批准,在連霍、合徐兩條高速公路交匯處設立的工業園區,規劃面積為2平方公里,一期開發面積75公頃,是蕭縣對外開放的窗口、體制改革的實驗區,現已成為國內外客商投資的熱土,是蕭縣工業發展的新亮點。

農業概況

蕭縣盛產小麥,是國家商品糧基地和全國科技入戶示範工程20個小麥示範縣之一。

年種植優質小麥100萬畝,畝產375公斤,總產3.75億公斤;優質玉米50萬畝,畝產400公斤,總產2億公斤;優質棉花25萬

畝,畝產皮棉70公斤,總產1750萬公斤;優質無公害瓜菜30萬畝。形成了馬井鎮萬畝韭黃、韭青基地,酒店鄉、黃口鎮萬畝西瓜基地,杜樓鎮小圩子1000畝香椿基地,龍城鎮帽山萬畝大棚菜基地,孫圩子鄉5萬畝胡蘿蔔基地,大屯鎮蘆薈基地,楊樓鎮白蒜基地,沿國道兩側5萬畝鮮豌豆莢基地等各具特色的瓜菜基地30多個,總產6億公斤以上,優質花生、大豆、芝麻、山芋等50萬畝;以辣椒制種為主的蔬菜制種近萬畝,總產值1億元左右。蕭縣雜交辣椒種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30%左右,除在國內的廣東、廣西、海南、北京等20多個省市銷售外,還出口日本、韓國、美國及東南亞各國等。

林果業

蕭縣是聞名全國的水果大縣,當前,基本形成了沿官橋-白土-龍城-聖泉-劉套等鄉鎮的葡萄產業帶,以黃河故道為中心的蘋果、梨產業帶,以鄭腰莊為中心的萬畝蕭國聖桃基地,以東南山區為主的干雜果基地,同時有早熟梨、早熟蘋果、加工專用葡萄、桃、干雜果等新品種50多個。全縣現有水果面積50萬畝,其中梨20萬畝,蘋果10萬畝、葡萄8萬畝、桃7萬畝、干雜果5萬畝,其中結果面積34萬畝,水果總產量達6億公斤左右,到2007年,全縣水果面積將發展到70萬畝。

蕭縣是全國綠化先進縣,林木覆蓋率達32.8%,特別是近幾年來,農民跟着市場走,栽植楊樹40萬畝,活立木蓄積量260萬立方米,楊樹可采量22萬立方米,帶動了板材加工業的興起。

畜牧業

蕭縣是安徽省養殖大縣。當前,形成了波爾山羊、三元雜交豬、西門塔爾肉牛、黑白花生奶牛、櫻桃谷鴨等高效品種和特禽、長毛兔、鴕鳥、土元、蠍子等特種動物及珍稀動物養殖基地。全縣常年存欄牛17萬頭、羊100萬隻、豬40萬頭、禽1000萬隻,出欄牛8萬頭、羊120萬隻、豬50萬頭、禽1500萬隻。形成了莊裡鄉、白土鎮波爾山羊、皖北白山羊規模養殖,黃口鎮三元雜交豬養殖,新莊鎮牛肉養殖,永堌鎮天牧集團奶牛養殖,楊樓、劉套、聖泉等鄉鎮肉蛋雞養殖,丁里鎮櫻桃谷鴨養殖,大屯鎮鵪鶉養殖等規模養殖小區,全縣養殖龍頭企業近50家,養殖專業協會達200多個,專業村80多個,規模養殖戶達5萬多戶,引進新品種150多個,開展了山羊、生豬、肉奶牛的雜改推廣,加強蓄禽疫病的監控與防治,確保了畜牧業的發展。

水產業

蕭縣水面積達11.5萬畝,共有大型水庫4座,可養水面3萬畝,已養水面2.4萬畝,開發精養魚塘5000畝,主要引進建鯉F6、F7,湘雲鯽,彭澤鯽,團頭魴,美國叉尾鯝等品種,推廣種草養魚、顆粒飼料養魚、池塘魚鱉混養等技術,形成了以故黃河塌陷區為主的兩個養殖基地,年水產品產量達5000噸左右。[5]

旅遊資源

皇藏峪國家森林公園

皇藏峪位於縣城東南30公里。此地也是收復外蒙古將領徐樹錚的故里。這裡恬屬溫帶闊葉落葉林殘存區,森林面積3100多畝,146種樹木,58種鳥類,基本上反映了淮北地區暖溫帶生物群落面貌。被省列為重點自然保護區。皇藏峪原名黃桑峪。早年因峪內長滿黃桑而得名。皇藏峪國家級森林公園是AAAA級旅遊風景區。

孔廟

又稱聖廟、文廟、學宮,俗稱黌學[3]。建於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古時為祭祀孔子的地方,科舉時代是縣內的最高學府。因風雨剝蝕,戰火焚毀及」文化大革命」的破壞,今僅存孔廟大成殿。1980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蔡凹會議舊址

淮海戰役始於1948年11月、12月中旬,殲滅國民黨黃維兵團後,淮海戰役總前委全體成員鄧小平、劉伯承、陳毅、粟裕、譚震林在蔡凹楊台子李春華家後院召開會議,研究渡江作戰部署和部隊整改方案。

會議休息時,五位首長在院內合影留念。在此之前,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軍指揮部已遷入該村,到1949年元月,淮海戰役結束,華東野戰軍指揮部共在蔡凹工作28天。現該村華東野戰軍指揮部及總前委會議舊址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原室內用具(老式床、桌椅、條幾等)保存完好。

聖泉寺

聖泉寺位於蕭縣城西北1.5公里的泉山北坡,有房舍30餘間,寺依山勢,殿庭門廊,頗為壯觀。因寺旁有一泉曰」聖泉」而得名。

五泉

聖泉是蕭縣最著名的一處泉水。涓涓細流,雖一勺之澤,卻常年不涸。水質清澈味甘,堪稱蕭縣第一泉。清人王維翰《題聖泉》詩讚云:」瀑布山腰老樹前,僧寮一簇鎖寒煙。不經陸羽煎茶過,誰定江南第幾泉」

北泉,又名栲栳泉,在永堌寨北門外。大小泉眼10餘個。泉水湧出,常年不斷,形成一水塘和小溪。

霧豬泉,位於皇藏峪北部霧豬山下。泉水微溫,四季暢流。如適雨季,清水噴涌,頗為壯觀。傳說古時某人趕着一群豬經過此地,豬乾渴而拱地,一母豬竟拱出水來,成為一泉,遂得名」母豬泉」,後訛傳為霧豬泉。宋代時蘇東坡知徐州時,曾祈雪於此,作《祈雪霧豬泉文》。

螞蝦泉,位於永堌鎮鐃鈸山東麓。一石坯下泉水流出,水量不大,但四季不竭。水中常見螞蝦戲游,故名。

拔棗泉,位於永堌鎮鐃鈸山北,水庫西。是季節性山泉。雨季時水柱高達一、二米,旱時乾涸。泉名來源於一個民間故事:相傳趙匡胤和周世宗、魯鄭恩結拜為三兄弟,落泊時避難於永堌寨,住院在一家王姓客店。因付不起食宿費,與店傢伙計發生爭執,以至打了起來。趙匡胤等3人赤手空拳,不能敵眾,魯鄭恩一怒,拔起一棵棗樹,頓時泉水噴出,故名。

花甲寺古遺址

花甲寺古遺址,位於蕭縣城東南17公里花甲寺村南。倒流河把遺址分為東西兩部分,東西長120米,南北寬59米,文化層厚約5米。

該遺址先後出土有古生產工具石斧、石鑿、骨針、陶紡輪、陶瓶、刮削器、砸擊器和漁獵工具、網墜等。從出土器物的形狀,紋飾等分析認定,該遺址屬新石器晚期遺址,1961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天門寺

天門寺位於白土鎮境內,周圍有千年以上的古樹,有些古木樹齡高達兩千六百年以上。這裡的古樹以青檀居多,造型怪異,其中懷中抱子是一顆樹心已經朽為空洞,僅靠皮干支撐卻依然枝葉茂盛的古樹,在樹洞裡又長出一顆小樹,就像一個大人懷抱一個孩子一樣;樹抱石是古樹根順岩石向下攀延,經千百年生長後,一塊或幾塊石頭被樹緊緊纏繞在一起,已不可分離,再加上雨水沖洗造成水土流失,使樹根和石頭都裸露在地面上形成的獨特景觀。

所獲榮譽

中國書畫藝術之鄉 中國防腐蝕業第一縣 全國農業科普示範縣 全國農業科技入戶工程樣板縣 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 全國經濟林建設先進縣 全國體育先進縣 中國辣椒制種第一縣 全國重點產煤縣 安徽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先進縣 中國麵粉加工強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