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質莖
肉質莖 |
肉質莖 地上莖變態的一種。莖綠色,肥大多漿液,薄壁組織特別發達,適於貯存水分,並營光合作用。葉片高度退化或成刺狀,以降低蒸騰作用,適於生長在乾旱地區。莖的形態多種,有球狀、圓柱狀或餅狀的,如仙人掌屬、仙人球屬植物即具肉質莖。
目錄
簡介
肉質莖 地上莖變態的一種。莖綠色,肥大多漿液,薄壁組織特別發達,適於貯存水分,並營光合作用。葉片高度退化或成刺狀,以降低蒸騰作用,適於生長在乾旱地區。莖的形態多種,有球狀、圓柱狀或餅狀的,如仙人掌屬、仙人球屬植物即具肉質莖。植物的地下莖可以發生變志,地上部分也同樣可以發生變志,如仙人掌,為了適應氣候的變化,它的莖變成了綠色的肉質莖,不僅能代替葉子進行光合作用,還能貯仆大量的水分。
評價
從國外進口的野米(英文名為:wild rice),其實並不是什麼稀罕物,它是禾本科植物菰的種子,我們老祖宗將這一種子稱為「菰米」。歐美人剛開始並不認識菰米,覺得跟水稻很相似,便將其稱為「野生稻」,其種子也被翻譯為「野米」關於古代食用「六穀」的記載,《周禮·天官》:「凡會膳食之宜,牛宜稌,羊宜黍,豕宜稷,犬宜粱,雁宜麥,魚宜苽。」其中,「魚宜苽」中的「苽」即菰米,意為較適合和魚一同食用。菰米在古代也被稱為雕胡米(「雕」在古代泛指各種水鳥,「胡」則是「菰」的通假字),明代《本草綱目·谷部·菰米》中,李時珍寫道:「雕胡九月抽莖,開花如葦。結實長寸許,霜後采之,大如茅針,皮黑褐色。其米甚白而滑膩,作飯香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