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的鉴别方法
【鉴定中药材名】
肉桂
【药材来源鉴定】
【药材历史考证】
肉桂原名菌桂,其始载本草为《神农本草经》。
《名医别录》云:“生交趾、桂林山谷岩崖间。无骨,正圆如竹。立秋采。”
《新修本草》云:“其筒桂亦有二三重卷者,叶似柿叶,中三道文,肌理紧薄如竹,大枝小枝皮俱是菌桂。然大枝皮不能重卷,味极淡薄,不人药用。今惟出韶州。”
《蜀本草》引《新修本草图经》云:“叶似柿叶而尖狭,光净。花白蕊黄,四月开,五月结实。树皮青黄,薄卷若筒,亦名筒桂。厚硬味薄者名板桂,又不入药用。三月七月采皮,日干。”
《本草图经》曰:“今岭表所出则有筒桂、肉桂、桂心、官桂、板桂之名,而医家用之罕有分别者。旧说菌桂正圆如竹,有二三重者,则今所谓筒桂也。筒、菌字近,或传写之误耳,或云即肉桂也。……参考旧注,谓菌桂叶似柿叶,中有三道文,肌理紧薄如竹,大枝、小枝皮俱是筒,与今宾州所出者相类。”并附有“宾州桂”图。
李时珍曰:“菌桂,叶如柿叶而尖狭,光净,有三纵文而无锯齿。其花有黄有白。其皮薄而卷。”并附有叶脉三出的“菌桂”图。根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与现今药用肉桂相符。至于古代本草所载的“牡桂”一药,李时珍谓其“叶长如枇杷叶,坚硬有毛及锯齿。”此种肯定不是现今的肉桂。
再《名医别录》所载的“桂”一药,陶弘景引《经》云:“桂,叶如柏叶”。此种也肯定不是现今的肉桂。
【植物形态鉴定】
常绿乔木,高达17m,全株有肉桂香气。树皮灰褐色,幼枝略呈四棱形,密被灰黄色短绒毛。叶互生或近对生;叶片革质,长椭圆形或近披针形,长8~34厘米,顶端尖,上面无毛,背面疏被黄色短绒毛,离基三出脉,侧脉对生,稍弯向上伸至叶端之下方渐消失,边缘软骨质,内卷;叶柄长1.2~2厘米,被黄色短绒毛。圆锥花序腋生或近顶生,长8~16厘米,三级分枝,分枝末端为3花的聚伞花序;花白色,长约4.5毫升;花梗长3~6毫升,被黄褐色短绒毛,苞片小而早落;花被6裂,筒部长约2毫米,裂片卵状长圆形,近等大,长约2.5毫米;雄蕊9,花药4室,上2室较小,外侧向;下2室较大,外向;子房卵球形,长约1.7毫米。果实椭圆形,长约1厘米,宽7~9毫米,成熟时黑紫色,无毛;果托浅杯状,长4毫米。花期6~8月,果期10~12月。
【药材性状鉴定】
本品呈槽状或卷筒状,长30~40厘米,宽或直径2~10厘米,厚2~8毫升。外表面灰棕色,稍粗糙,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有的可见灰白色的斑纹;内表面红棕色,略平坦,有细纵纹,划之显油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层棕色而较粗糙,内层红棕色而油润,两层间有1条黄棕色的线纹。气香浓烈,味甜、辣。
【药材显微鉴定】
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最内层细胞外壁增厚,木化。
皮层散有石细胞及分泌细胞。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群,断续排列成环,外侧伴有纤维束,石细胞通常外壁较薄。韧皮部射线宽l~2列细胞,含细小草酸钙针晶;纤维常2~3个成束;油细胞随处可见。
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本品粉末红棕色纤维大多单个散在,长梭形,长195~920um,直径约至50um,壁厚,木化,纹孔不明显。石细胞呈类方形或类圆形,直径32~88um,壁厚,有的一面菲薄。油细胞类圆形或长圆形,直径45~108um。草酸钙针晶细小,散在于射线细胞中。木栓细胞多角形,含红棕色物。
【药材理化鉴定】
取本品粉末0.1克,加氯仿1毫升浸渍,吸取氯仿液2滴于载玻片上,待挥干,滴加10%盐酸苯肼试液1滴,加盖玻片,镜下可见桂皮醛苯腙杆状结晶。(检查桂皮醛)
【生境分布】
原产我国。现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等省区广为栽培。主产于广西。
【采集加工】
每年分两期采收,第一期于4~5月间,第二期于9~10月间,以第二期产量大,香气浓,质量佳。采收时选取适龄肉桂树,按一定的长、宽度剥下树皮,放于阴凉处,按各种规格修整,或置于木制的“桂夹”内压制成型,阴干;或先放置阴凉处2~3天后,于弱阳光下晒干。根据采收加工方法不同,有如下加工品。
1.桂通:为剥取栽培5~6年生幼树的干皮、粗枝皮或老树枝皮,不经压制,自然卷曲成筒状,长约30厘米,直径2~3厘米。
2.企边桂:为剥取十年生以上的干皮,将两端削成斜面,突出桂心,夹在木制的凹凸板中间,压成两侧向内卷曲的浅槽状。长约40厘米,宽6~10厘米。
3.板桂:剥取老年树最下部近地面的干皮,夹在木制的“桂夹”内,晒至九成千,经纵横堆叠,加压,约1个月完全干燥,成为扁平板状。
4.碎桂:在桂皮加工过程中的碎块,多供香料用。
【饮片炮制】
除去杂质及粗皮。用时捣碎。
【性能功用】
辛、甘,大热。归肾经、脾经、心经、肝经。补火助阳,引火归原,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阳虚眩晕,目赤,咽痛,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奔豚,经闭,痛经。内服:1~4.5克,水煎服;或入丸、散服。阴虚、有出血倾向者及孕妇慎用。本品不宜与赤石脂同用。
【附注】
置阴凉干燥处贮藏,密闭保存。 [1]
【肉桂的鉴别】
(1)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最内层细胞外壁增厚,木化。
皮层散有石细胞及分泌细胞。
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群,断续排列成环,外侧伴有纤维束,石细胞通常外壁较薄。
韧皮部射线宽1~2列细胞,含细小草酸钙针晶;纤维常2~3个成束;油细胞随处可见。
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粉末红棕色。
纤维大多单个散在,长梭形,长195~920μm,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直径约至50μm,壁厚,木化,纹孔不明显。
石细胞类方形或类圆形,直径32~88μm,壁厚,有的一面菲薄。
油细胞类圆形或长圆形,直径45~108μm。
草酸钙针晶细小,散在于射线细胞中。
木栓细胞多角形,含红棕色物。
(2)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10ml,密塞,冷浸20分钟,时时振摇,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桂皮醛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μl的溶液,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2~5μl,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85:1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二硝基苯肼乙醇试液。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