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隶属于甘肃省酒泉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南北两侧,县域分南山和北山两个不相连的区域,总面积66748平方公里,周边与一个国家、三个省(区)三个县市接壤。下辖2个镇、2个乡,总人口15093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其中蒙古族4446人,占37.9%。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是甘肃省唯一的边境县。

肃北县境在先秦时期就有游牧民族活动;西汉时并入中原王朝版图,属敦煌郡;后战事不断,归属屡易,地方政权、游牧民族势力范围犬牙交错,中央政权控制力较弱。清代起属甘肃省,民国二十五年(1937年)设肃北设置局。1950年7月解放,1955年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成立。

肃北县南北自然环境差异极大,南山地区南部祁连山区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团结峰海拔5826.8米,为甘肃省最高峰;山麓为沙砾戈壁倾斜高平原区。北山地区为中低山和残丘地貌,戈壁广布。旅游景点有党河峡谷、透明梦柯冰川、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肃北人民公园、五个庙石窟等。

肃北县有天然草场4676万亩,主要饲养绒山羊、牦牛、骆驼等牲畜,另有少量耕地;煤炭、黄金、铁矿及有色金属资源丰富,采矿业为肃北县经济支柱。2012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7.62亿元。[1]

目录

区划沿革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辖2个镇、2个乡镇:党城湾镇、马鬃山镇,乡:石包城乡、盐池湾乡。

县人民政府住所地党城湾镇,邮政编码:736300,电话区号:0937。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历史悠久。早在春秋、魏晋时期就有先民居住,西晋已设县,之后历朝都在这里设镇置县。民国25年(即1937年)设肃北设置局,1950年7月22日解放,7月29日正式建立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资源环境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地域辽阔,是甘肃省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全县共有天然草场4676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4189万亩,占草原面积的89.5%。主要饲养的家畜有绒山羊、高山细毛羊、牦牛、马、骆驼等,各类牲畜25万多头(只)。年产绒毛近50万公斤,肉类125万公斤,畜产品以骆驼绒、山羊绒享有盛名。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畜牧、矿产、水利、旅游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厚,古文物遗址分布广泛,具有发展牧、工、商、旅游业的广阔前景。全县现有耕地1.2万亩,林地10.97万亩,农作物以春小麦、蚕豆为主。经济作物以胡麻为主,品质优良,产量较高。得天独厚的水利资源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县境内有党河、榆林河、疏勒河、石油河四条常年河流,年径流量14.5亿立方,水能资源蕴藏量达26万千瓦。目前已建成和正在建设水电站5座,年发电量将达到6000万度。自治县境内野生动物分布广、数量多,已查明的有174种,占甘肃野生动物分布种类的25%,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32种之多,主要有野马、野骆驼、白唇鹿、盘羊、岩羊、野牛、雪鸡等。1988年经省政府批准开辟了哈什哈尔国际狩猎场,常年接待国外客人前来狩猎。自治县境内还分布着大量的岩画、石窟、壁画、浮雕、彩塑、城堡遗址和塞墙、烽燧等文化古迹。现已发现的有75处,其中被列入省级保护文化点的有5处。以党河峡谷为龙头的生态旅游业正在兴起。肃北县北部马鬃山地区与蒙古国接壤,1992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开通了甘肃省唯一的边境对外贸易口岸,成为省、市、县对外贸易的窗口。

县境内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的有煤、铁、钨、铬、铜、金、铅锌、菱镁矿、石英岩、蛇纹石、红柱石、煤矿等30多个矿种300多处矿点。其中北山地区的煤年产量40多万吨。南山地区的七十二道沙金沟在省内外驰名。近年来又先后开发了北山地区的南金山金矿和小西乡金矿、南山地区的鹰咀山金矿,黄金年产量达1.5万两。大道尔吉铬矿为全国第三大铬矿。丰富的铁矿资源吸引着众多客商。[2]

经济发展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兼有少量的种植业。2003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17亿元,实现财政收入2384万元,牧农经济全面发展。

自治县地方工业发展较快,近年来,充分依托资源优势,扩大开放,外引内联,走借助外力求发展的路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兴办企业,形成了以黄金、铁矿、原煤、水电为四大支柱的地方工业体系。

文化、卫生、科技、教育、金融、邮政电信等交通基础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善。

交通运输

县城所在地党城湾镇距国道215线70公里,距敦煌116公里;北部马鬃山地区由桥马边防公路与国道312线相连距离154公里。境内乡乡通公路,出入方便。全县乡邮健全已形成了功能齐全,方便快捷,灵活高效的邮电通讯网络。

基本概况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段的南北两侧,周边与1个国家接壤3个省区,8个县市接壤,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甘肃省唯一的边境县。全县总面积6.93万平方公里,约占甘肃省总面积的14%,总人口1.18万人,辖2镇1乡25个村委会,是甘肃省人均占有面积最大的县份之一。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历史悠久。早在春秋、魏晋时期就有先民居住,西晋已设县,之后历朝都在这里设镇置县。民国25年(即1937年)设肃北设置局,1950年7月22日解放,7月29日正式建立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地域辽阔,是甘肃省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全县共有天然草场4676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4189万亩,占草原面积的89.5%。主要饲养的家畜有绒山羊、高山细毛羊、牦牛、马、骆驼等,各类牲畜25万多头(只)。年产绒毛近50万公斤,肉类125万公斤,畜产品以骆驼绒、山羊绒享有盛名。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兼有少量的种植业。2005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5亿元,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牧农经济全面发展。自治县地方工业发展较快,近年来,充分依托资源优势,扩大开放,外引内联,走借助外力求发展的路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兴办企业,形成了以黄金、铁矿、原煤、水电为四大支柱的地方工业体系。

文化、卫生、科技、教育、金融、邮政电信等交通基础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善。县城所在地党城湾镇距国道215线70公里,距敦煌116公里;北部马鬃山地区由桥马边防公路与国道312线相连距离154公里。境内乡乡通公路,出入方便。全县乡邮健全已形成了功能齐全,方便快捷,灵活高效的邮电通讯网络。

改革开放以来,肃北县各族人民奋发图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率先奔小康,成为甘肃省第一个实现小康的民族自治县。

自然资源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地域辽阔,是甘肃省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全县共有天然草场4676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4189万亩,占草原面积的89.5%。主要饲养的家畜有绒山羊、高山细毛羊、牦牛、马、骆驼等,各类牲畜25万多头(只)。年产绒毛近50万公斤,肉类125万公斤,畜产品以骆驼绒、山羊绒享有盛名。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畜牧、矿产、水利、旅游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厚,古文物遗址分布广泛,具有发展牧、工、商、旅游业的广阔前景。全县现有耕地1.2万亩,林地10.97万亩,农作物以春小麦、蚕豆为主。经济作物以胡麻为主,品质优良,产量较高。得天独厚的水利资源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县境内有党河、榆林河、疏勒河、石油河四条常年河流,年径流量14.5亿立方,水能资源蕴藏量达26万千瓦。目前已建成和正在建设水电站5座,年发电量将达到6000万度。自治县境内野生动物分布广、数量多,已查明的有174种,占甘肃野生动物分布种类的25%,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32种之多,主要有野马、野骆驼、白唇鹿、盘羊、岩羊、野牛、雪鸡等。1988年经省政府批准开辟了哈什哈尔国际狩猎场,常年接待国外客人前来狩猎。自治县境内还分布着大量的岩画、石窟、壁画、浮雕、彩塑、城堡遗址和塞墙、烽燧等文化古迹。现已发现的有75处,其中被列入省级保护文化点的有5处。以党河峡谷为龙头的生态旅游业正在兴起。肃北县北部马鬃山地区与蒙古国接壤,1992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开通了甘肃省唯一的边境对外贸易口岸,成为省、市、县对外贸易的窗口。

县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的主要有煤、铁、钨、铬、铜、金、铅锌、菱镁矿、石英岩、蛇纹石、红柱石、煤矿等30多个矿种300多处矿点。其中北山地区的煤年产量40多万吨。南山地区的七十二道沙金沟在省内外驰名。近年来又先后开发了北山地区的南金山金矿和小西乡金矿、南山地区的鹰咀山金矿,黄金年产量达1.5万两。大道尔吉铬矿为全国第三大铬矿。丰富的铁矿资源吸引着众多客商。[3]

经济概况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兼有少量的种植业。2003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17亿元,实现财政收入2384万元,牧农经济全面发展。

自治县地方工业发展较快,近年来,充分依托资源优势,扩大开放,外引内联,走借助外力求发展的路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兴办企业,形成了以黄金、铁矿、原煤、水电为四大支柱的地方工业体系。

文化、卫生、科技、教育、金融、邮政电信等交通基础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善。县城所在地党城湾镇距国道215线70公里,距敦煌116公里;北部马鬃山地区由桥马边防公路与国道312线相连距离154公里。境内乡乡通公路,出入方便。全县乡邮健全已形成了功能齐全,方便快捷,灵活高效的邮电通讯网络。

肃北县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等指标在全省、全市位居前列,其中人均GDP在全国120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中名列第一,被国家统计局国情研究所评为"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31名,位列甘肃入选县市第一位。

旅游景观

雪山明镜

在肃北为数不多的湖泊、天池中德若淖尔象一面明镜清澈、灿烂,她在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山群岭中,面积约三万多平方公里,湖水及其两岸的景色是原始、粗犷、质朴的,而且湖水吸引了很多候鸟,周围是典型的高原牧场,羊群象珍珠洒在那里,两边的雪山上长着雪莲、当归等名贵药材。湖边风景宜人、气候凉爽,每年的6-8月间这里成为人们避暑、观光、游弋自然的理想地。"德若淖尔"是蒙古语,马镫湖的意思。关于这名称的由来有好几种说法。有说湖形象马镫子的:从两边的高山上往下看去,湖形的确象一个巨大的银镫。湖水呈镫眼,湖岸成镫边,从西面的山谷间流入湖水的小河象一条熟牛皮的镫绳,河水正好又绕过湖边的一座小山,恰似把镫绳坚固地拴在那儿。也有人说湖水正好在高山的的一个巨大的台阶上,好似踩着上马的银镫,坚固而闪光。无论如何德若淖尔湖的名字都与蒙古人及他们的图腾--骏马有着直接的联系。故事也很多,其中老人们讲的有一个传说很生动、感人。

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没有人烟、没有水、没有草,只有光秃秃的山脊和戈壁沙丘。那时,在遥远的雪山之乡有一位蒙古族英雄为保全自己部落的草原,与其他部族的人进行争夺结果未能获胜,反而部落中身坚力壮的男人被战死,女人们全被抢走,草场和牲畜被占领了。这位英雄领着老人和孩子们翻山越岭寻找生存的地方,可是所到之处没有水、没有植物,走了三天三夜,老人累了、孩子哭了,骏马渴了,人们开始失望了。面对这样的悲痛局面,英雄果断地说:"大家不要悔心,只要等着我你们就能找到生存的地方",便跨上骏马独自一人经过茫茫戈壁走向那山的方向…

他在这座山里整整走了一天,还是没有找到水。终于在太阳落山的时候在一个山谷中发现了一块湿地。骏马用四蹄、英雄用双手开始采挖湿地,挖了半夜,马蹄被磨破了,十指被磨断了,挖出来的湿土堆成了山,还是没有找到水源。他俩没有退缩,英雄从马鞍上解开一对银镫,镫绳拴在腰带上,踩着银镫又用双脚挖,骏马干脆用下颚去挖。当第二天的太阳出山时,英雄的脚下喷涌出神洁的雪水。这水涨满了整个山谷,变成了一面湖,湖水又顺着马蹄踪印,流向戈壁沙丘,流到了老人和孩子们等待的地方。人们终于有了水,在这里生存了下来。可是那位英雄和他同甘共苦的骏马,再也没有能力去迎接部族大众,在湖边踩着银镫,遥望远方,等待他们的到来。

第二年,冰雪化了、戈壁绿了,人们来到湖边时,英雄和骏马已经象雕塑一样安详地走了。人们把湖边的湿土一把一把地盖在他们的身上,很快在湖边出现了一座小山,上面开满了野花。从此,这个用英雄和骏马的生命换来挽救了部族大众生命的湖水有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动听的名字-德若淖尔,马镫湖。湖水滋润了群山戈壁,使荒无人烟的地方变成了繁衍生息的草原,使漂泊迁徒的孩子扶上了肥膘的骏马。千百年来这湖水像一面镜子反射着草原儿女的艰辛足迹和结晶汗水,讲述着英雄民族的传奇故事,荡漾着幸福生活的凯歌。

平草湖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东南约四十公里处,有个平草湖。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只有本地或曾到过此地的人才知其雅号。平草湖,地处党河南山和野马南山之间,宽约三公里,长约六公里,是沉积宽谷,党河河水至此变宽,分岔形成湖状沼泽地,坦荡如砥,水草丰美,为历代良好的天然牧场。倘若你置身于平草湖牧场中,仰望党河南山主峰北麓,就会看到一派四季景象:山顶白雪皑皑,山腰一片金黄;山脚下牧草如茵,百花缤纷。银光闪射的雪山之下,溪流纵横,湖水荡漾,牛羊成群,骏马奔驰,具有一派雪山牧场的独特风光。

平草湖的芳草,浓郁芳香,沁透心脾,香得外来人一到党河南山脚下,河湖畔上,顿觉飘飘然无酒自醉。

到过平草湖的人,对这银峰、碧湖,对这争艳斗芳,千姿百态的花草,尤其是对聪慧欢乐、能歌善舞的蒙古族牧民,谁不着迷,谁不神往,谁不引吭高歌呢!遇到平草湖风和日丽的日子,这里湖平如镜,牧歌悠扬,牧群来来往往,有的跑到湖边低饮,有的又远远离去。白色的天鹅兀立湖滨,凝视湖面。碧空如洗,万里无云。阳光扑到牧人身上,热烘烘的,宛如揉软的羔皮轻裘暖身一般。

端坐云霄的石包城

蔬勒河谷东西两侧的群山之中,有一处椭圆形的小盆地,在这里人们一眼就能看到美丽的四季风光:群峰的雪冠,气势磅礴,银光闪烁;山腰的裙褶,一片金黄,百花争艳;脚下的草场,溪流纵横,牧草如茵;远的山水,近的牛羊,彼此凝望,无语安详……这里便是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石包城乡。来到石包城草原的人们,在领略了草原的迤逦风光,品尝了风味手抓羊肉,倾听了酒香四溢的醉人牧歌之后,大都会看见端坐于乡政府西面小山冈的石包城遗址。无论是朝阳沐浴傲视一切的姿态,还是浸透夕阳孤独矗立的情景,都会使人眼前一亮,心头震颤。这端坐于云霄的历史城廓,在广袤的戈壁上突兀耸立,雄伟壮观,仿佛是冰川脚下的海市蜃楼,又似石包城草原的精神领袖,让人望而生畏,近而却步,禁不住对它的来由和历史产生探究的兴趣。

石包城又名壅归镇,汉为敦煌郡广至县辖,魏袭汉制,晋归宜安县辖,隋隶属敦煌郡制,唐归瓜州常乐县管辖。据《中国历史图集》和唐代《陇右道东部》中同时标记"子亭镇"(党城)、"新乡镇"(石板墩)、"壅归镇"(石包城)三处。宋时,曹氏六镇中,子亭、壅归为边塞重镇,有"非亲不能赝其重寄也"之说。又见《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一书之《西征小记》中所述,石包城宋归西夏王朝的西平军司辖,元归沙州路领,明归罕东卫制,清归沙州卫领,民国初归安肃道安西州辖。从晚唐到整个五代十国时期的近200年间,张氏曹氏均将石包城看做与党城同等重要的边塞要冲,设有贵戚将帅镇守。就是到以后诸朝,石包城也是护卫肃州乃至整个河西的屏障。《肃州新志》记载:"石包城路通青海,高峻险厄,比于铁峡金墉,登临极望,洵足雄视边傲"。《安西新志》记载:"雍正七年,清廷工部侍郎马而泰巡视边关时作诗写序赞颂石包城之雄伟时云:"雍七年,予奉命督巡安西,沙州各城堡,工务逮,六年秋告竣,巡视新建十三台墩。周围二千余里,见布鲁湖、昌马河、石包城、白颜墩四处,地处极边,尤为安西、沙州要隘……石包城,地居险隘,前代垒石为城。高居绝壁,制奇扼要,殆非人力所致。"真可谓:"高踞峰头接紫霄,难寻碑碣认前朝。烟塞万里余空碧,月尽三更静夜刁。绕部平沙驼卧稳,迷天秋草雉飞骄。况逢苜蓿花红处,揽缰宁知马足遥。"

古城堡遗址坐落于今石包城乡政府西南部3公里处高约50米的山岗上,城堡东西长144.4米,南北宽77米,城门面南而开。城墙为就地取材的花岗片麻页岩和石灰岩垒砌而成,城垣残高6-9米,宽1.7-5米,城墙四角呈四方形。从残留的痕迹来看,早期这里建有瞭望塔楼,后期曾作过修葺。城墙以三层土坯间夹一层草层垒起。石城四周挖有护城壕,离城墙约20米,壕宽约20米,深约15米,壕沿用石块夹白茨筑成。城门东侧有一土夯台,疑为后代所筑。城后(北面)小山头上开出一平场,场面略呈方形,每边约60米,可能是当时习武练兵的校场,其边缘也用麻岩垒砌。城内分布房屋建筑20多处,现仅留墙垣残迹,房墙也用石块垒砌,残高0.5-1米不等。屋内地面多遗留有木柴灰烬层,厚约0.4-0.8米,当地群众曾在城内采到青铜箭头、铁制宝剑及夹砂红陶和灰陶片,其纹饰多为绳纹、垂帐纹。这样的石城,在甘肃仅此一处。城内埋藏遗物,目前尚未发掘。根据城的结构和地面暴露的遗物分析,初步断定相当于东汉至魏晋之间的建筑,可能是对羌人作战的军事设施。

壅归镇

石包城又名壅归镇,汉为敦煌郡广至县辖,魏袭汉制,晋归宜安县辖,隋隶属敦煌郡制,唐归瓜州常乐县管辖。据《中国历史图集》和唐代《陇右道东部》中同时标记"子亭镇"(党城)、"新乡镇"(石板墩)、"壅归镇"(石包城)三处。宋时,曹氏六镇中,子亭、壅归为边塞重镇,有"非亲不能赝其重寄也"之说。又见《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一书之《西征小记》中所述,石包城宋归西夏王朝的西平军司辖,元归沙州路领,明归罕东卫制,清归沙州卫领,民国初归安肃道安西州辖。从晚唐到整个五代十国时期的近200年间,张氏曹氏均将石包城看做与党城同等重要的边塞要冲,设有贵戚将帅镇守。就是到以后诸朝,石包城也是护卫肃州乃至整个河西的屏障。《肃州新志》记载:"石包城路通青海,高峻险厄,比于铁峡金墉,登临极望,洵足雄视边傲"。《安西新志》记载:"雍正七年,清廷工部侍郎马而泰巡视边关时作诗写序赞颂石包城之雄伟时云:"雍七年,予奉命督巡安西,沙州各城堡,工务逮,六年秋告竣,巡视新建十三台墩。周围二千余里,见布鲁湖、昌马河、石包城、白颜墩四处,地处极边,尤为安西、沙州要隘……石包城,地居险隘,前代垒石为城。高居绝壁,制奇扼要,殆非人力所致。"真可谓:"高踞峰头接紫霄,难寻碑碣认前朝。烟塞万里余空碧,月尽三更静夜刁。绕部平沙驼卧稳,迷天秋草雉飞骄。况逢苜蓿花红处,揽缰宁知马足遥。"

古城堡遗

古城堡遗址坐落于今石包城乡政府西南部3公里处高约50米的山岗上,城堡东西长144.4米,南北宽77米,城门面南而开。城墙为就地取材的花岗片麻页岩和石灰岩垒砌而成,城垣残高6-9米,宽1.7-5米,城墙四角呈四方形。从残留的痕迹来看,早期这里建有瞭望塔楼,后期曾作过修葺。城墙以三层土坯间夹一层草层垒起。石城四周挖有护城壕,离城墙约20米,壕宽约20米,深约15米,壕沿用石块夹白茨筑成。城门东侧有一土夯台,疑为后代所筑。城后(北面)小山头上开出一平场,场面略呈方形,每边约60米,可能是当时习武练兵的校场,其边缘也用麻岩垒砌。城内分布房屋建筑20多处,现仅留墙垣残迹,房墙也用石块垒砌,残高0.5-1米不等。屋内地面多遗留有木柴灰烬层,厚约0.4-0.8米,当地群众曾在城内采到青铜箭头、铁制宝剑及夹砂红陶和灰陶片,其纹饰多为绳纹、垂帐纹。这样的石城,在甘肃仅此一处。城内埋藏遗物,目前尚未发掘。根据城的结构和地面暴露的遗物分析,初步断定相当于东汉至魏晋之间的建筑,可能是对羌人作战的军事设施。

在石包城乡南约200米处,还有一座被当地群众叫做"墩庄堡子"的土筑遗址。城堡呈长方形,周长约320米,高约8米,城门向西迎石包城而开,门前筑有一方形土墩,墩底边长约10米,高15米,城堡内原设有仓库和房屋,民国期间多为群众临时居住现今房屋破损严重。解放后,石包城的个别居民亦先后在此居住过。1974年有人曾在城里掘出过陶片,现城堡犹存,城门前的土墩被群众采土时创掘,毁掉了原来的面貌。

羊径石道

顺着城堡西边的羊径石道,踩着散落在山坡上的石块,约摸攀岩半个小时,便登上了石包城遗址。迎着呼啸的天风,立于城头,整个石城的雄姿便展现在眼前;放眼望去,视野远天远地。向东,远处是祁连雪水汇集的榆林河,横穿乡境;近处是泉水涌动的小溪,淙淙流淌。向南,远处是直穿云霄的疏勒山、野马峰,白雪皑皑;近处是绿色铺展的草原,牧歌悠扬。向西,远处是云丝无挂的苍穹,湛蓝澄明;近处是繁草羁绊的沼泽,云雀飞窜。向北,远处是蜿蜒迤逦的鹰咀山,雾气氤旎;近处是各具姿态的山丘,怪石林立。在对这里的自然美景发出由衷喟叹的同时,在盘旋的鹰翅展开的空旷中,缓缓闭上双目,耳畔又会传来神秘的天籁之音:远古的夕阳中,寂静的戈壁上,军队在缓缓前进,微风中,战旗猎猎,受惊的马嘶声打破寂静,狼烟四起,金戈铁马,古战场的阵阵鼓点和声声厮杀……

平草湖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东南约四十公里处,有个平草湖。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只有本地或曾到过此地的人才知其雅号。平草湖,地处党河南山和野马南山之间,宽约三公里,长约六公里,是沉积宽谷,党河河水至此变宽,分岔形成湖状沼泽地,坦荡如砥,水草丰美,为历代良好的天然牧场。倘若你置身于平草湖牧场中,仰望党河南山主峰北麓,就会看到一派四季景象:山顶白雪皑皑,山腰一片金黄;山脚下牧草如茵,百花缤纷。银光闪射的雪山之下,溪流纵横,湖水荡漾,牛羊成群,骏马奔驰,具有一派雪山牧场的独特风光。

平草湖的芳草,浓郁芳香,沁透心脾,香得外来人一到党河南山脚下,河湖畔上,顿觉飘飘然无酒自醉。

到过平草湖的人,对这银峰、碧湖,对这争艳斗芳,千姿百态的花草,尤其是对聪慧欢乐、能歌善舞的蒙古族牧民,谁不着迷,谁不神往,谁不引吭高歌呢!遇到平草湖风和日丽的日子,这里湖平如镜,牧歌悠扬,牧群来来往往,有的跑到湖边低饮,有的又远远离去。白色的天鹅兀立湖滨,凝视湖面。碧空如洗,万里无云。阳光扑到牧人身上,热烘烘的,宛如揉软的羔皮轻裘暖身一般。

锁阳

以天然锁阳为主要原料,配以枸杞甘草,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取其精华,精制而成,富含人体必需而自身不能合成的八种氨基酸、花色甙、维生素、无机盐、铁、锌、镁等多种微量无素,以及B-谷甾醇、熊果酸、胡萝卜甙等多种生理活性成份。经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营卫功检字第98--083号)检验,锁阳春系列保健饮品可有效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是上好的益补和保健佳品。目前研制开发的主要产品有:锁阳春冲剂、锁阳春胶襄、锁阳春口服液、锁阳酒。产品质量完全符合标准Q/SV001--1998。其中,批量上市的"仁贵宝"锁阳春冲剂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跟踪检验,各项指标连续多年合格率达到100%,畅销全国各地。欢迎四海客商参与经销。

苁蓉

苁蓉,又名肉苁蓉,形似锁阳,味甘微温。据《本草纲目》记载,苁蓉主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现已开始人工种植,是一种待开发的名贵中药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