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聚合模型

聚集模型
原图链接  

聚合模型(Collective model) 此模型将原子核视为一整体并考量外部各别核子的运动因素,藉以结合壳层模型(Shell Model)液滴模型(Liquid Drop Model)两种模型之特征。

目录

发展

由波尔(Niels bohr)和莫特森(Mottelson)两人于1950年代初期所发展出来。

应用

此种聚合模型可以成功的解释非奇异数核子的旋转能阶(Rotational Energy Level)。对于核子与核子间库伦力激发(Coulombic Excitation)所引起的反应截面(Cross Section)以及特定型态的加马转移(Gamma Transitation)等之预测,可获得好的结果。除此之外,此模型亦可用来解释所观察到的非奇异数核子的原子核磁矩(Magnetic Moments)荷电性相关的四极矩(Quadruple Moments)以及异构物跃迁(Isomeric Transition)[1]几何学为基础的球壳模型(Shell Model)及以代数学为基础的集合模型(Collective Model)为最具代表性。[2]


参考来源

  1. 叶锡溶、蔡长书. 放射化学. 新文京开发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西元2012年9月15日: 第15页. ISBN 978-986-236-585-4 (繁体中文 ). 聚合模型 
  2. 郭荣升. 核子结构模型简介. 物理双月刊. 2002 年 12 月, 二十四卷 (五期): 7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