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聊齋志異·祝翁

聊齋志異·祝翁出自《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集。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藝術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文言短篇小說之巔峰。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誌異,有記錄奇異事件的意思。 [1]

目錄

原文

濟陽祝村有祝翁者[1],年五十餘,病卒。家人入室理縗絰[2],忽聞翁呼甚 急。群奔集靈寢,則見翁已復活。群喜慰問。翁但謂媼曰:「我適去,拚不 復返[3]。行數里,轉思拋汝一副老皮骨在兒輩手,寒熱仰人[4],亦無復生 趣,不如從我去。故復歸,欲偕爾同行也。」咸以其新蘇妄語[5],殊未深信。 翁又言之。媼云:「如此亦復佳。但方生,如何便得死?」翁揮之曰:「是 不難。家中俗務,可速作料理。」媼笑不去。翁又促之。乃出戶外,延數刻 而入,紿之日[6]:「處置安妥矣。」翁命速妝。媼不去,翁催益急。媼不忍 拂其意[7],遂裙妝以出。媳女皆匿笑[8]。翁移首於枕,手拍令臥。媼曰:「子女皆在,雙雙挺臥,是何景象?」翁捶床曰:「並死有何可笑!」子女 見翁躁急,共勸媼姑從其意。媼如言,並枕僵臥。家人又共笑之。俄視,媼 笑容忽斂,又漸而兩眸俱合,久之無聲,儼如睡去。眾始近視,則膚已冰而 鼻無息矣。試翁亦然,始共驚怛[9]。康熙二十一年[10],翁弟婦傭於畢刺史 之家[11],言之甚悉。

異史氏曰:「翁共夙有畸行與[12]?泉路茫茫[13],去來由爾,奇矣! 且白頭者欲其去,則呼令去,抑何其暇也[14]!人當屬纊之時[15],所最不 忍訣者,床頭之昵人耳[16]。苟廣其術,則賣履分香[17],可以不事矣。」

翻譯

濟陽祝家村,有位姓祝的老翁,五十多歲這年得病去世,家裡人進屋準備喪服時,忽然聽到祝翁急切的呼喊聲。眾人都跑到停棺的地方,見他已經復活,便都高興地向他問長問短。但他只對老妻說:「我剛去的時候,決心不再回來。走了幾里路,又一想,撇下你這把老骨頭在孩子們手裡,冷熱吃穿都要依靠他們,也沒什麼活下去的樂趣,不如跟我一起走。因此才又回來,想叫着你一起走。」外人都以為他剛甦醒過來在說胡話,都不相信。老翁又把這話重複了一遍,他妻子說:「這樣辦倒也很好。但我正活着,怎麼就能死了呢?」祝翁一揮手說:「這不難,家中的日常俗務,可趕快去辦理完。」

他妻子只笑不走。祝翁又催她,她才走出門去。拖延了幾刻鐘,回來哄他說:「一切都料理好了。」祝翁又命她快去打扮一下。老妻不肯去,他催促越急。她不忍心違背了他的意願,便穿上裙子打扮好出來。閨女媳婦們見她這副打扮,都偷偷地笑。祝翁把頭往枕邊移了移,用手拍着枕頭另一端,示意老妻躺下。老妻說:「孩子們都在這裡,咱倆直挺挺地躺着,是什麼樣子?」老翁用手捶打着床說:「一塊死有什麼可笑的!」兒女們見祝翁急得不行,就勸老嫗暫照他的意願辦。於是老嫗就與祝翁一個枕頭躺下了,家人又都笑了起來。接着一看,見老嫗忽然收斂了笑容,又漸漸合上了雙眼,好久沒有動靜,像熟睡的樣子。眾人這才走近察看,見她肌膚已經冰涼,鼻子也沒有氣息。再試祝翁也是一樣。大家這才震驚悲痛起來。

康熙二十一年,祝翁的弟媳在畢刺史的家裡當傭人,這事她說得很清楚。

異史氏說:祝老頭難道有什麼美好的德行嗎?黃泉路茫茫,任由你來去,真是奇怪啊!況且垂老之人要他死則叫他一起去,何其的悠閒啊!人快要斷氣的時候,最不忍放棄決絕的,就是自己床頭的老伴兒啊。如果真的可以推廣祝老頭的法術,那麼所謂的「賣履分香」這樣的戀戀不捨就不會再存在了。

注釋

[1]濟陽:縣名。今屬山東省濟南市。 [2]縗絰(cuī dié):喪服。詳前《水莽草》注。 [3]拚(pan四聲 判):豁上;下決心。 [4]寒熱仰人:意謂生活依賴他人。寒熱,謂饑寒、溫飽。仰人,「仰人 鼻息」的省詞,指依賴他人生存。 [5]新蘇妄語:剛復活,說胡話。蘇,復生。 [6]紿(dài 怠):欺騙。 [7]拂:違拗。 [8]匿笑:偷笑。 [9]驚怛(dá達);驚訝、悲痛。 [10]康熙二十一年:即公元一六八二年。 [11]畢刺史:名際有,字載績,號存吾,淄川(今屬山東淄博市)人。 順治二年(1645)拔貢,官至通州(今江蘇南通市)知州。康熙三年(1664) 罷宮歸里,十八年(1679)聘蒲松齡設帳其家。生平詳《淄川縣誌》。刺史, 為清代知州的別稱。 [12]其:意同「豈」,語詞。夙:夙昔,往日。畸(jī幾)行:即不同 於常人的美德善行。 [13]泉路:赴陰世之路,謂地下,陰間。杜甫《送鄭十八虔貶台州司戶》:「便與先生應永訣,九重泉路盡交期。」泉,黃泉,謂地下。 [14]暇:悠閒。 [15]屬(zhǔ主)纊(kuàng 礦)之時:病危之際。纊,新絲綿。舊時將 其置於垂危病人的鼻端,驗明病人是否斷氣,叫屬纊。《禮記•喪大記》:「疾病,男女改服,屬纊以俟絕氣。」後因以屬纊代指臨終之時。 [16]昵人: 親昵之人。此指妻子。

賞析

《祝翁》寥寥三百字,寫出了一個很完整的故事,而且波瀾起伏:死而復生,生而復死——老夫妻雙雙並枕而死;子女匿笑,共笑,而終於驚怛。令人驚服的是,這裡寫出了兩個相當生動的形象:祝翁對老伴一片深情,怕自己死了以後她在子女手下日子不好過,殷勤地約她同行,態度則不免有點急躁。祝老太性格溫厚,甚至還有些靦腆,她對老漢很體貼很遷就,雖然行動似乎並不得力,但她的思想與老漢是相通的。她認為一道死去「亦善」,只是覺得不大容易忽然就死,更不贊成公然「雙雙挺臥」罷了。

作為陪襯的是他家的子女,雖然作者對他們無一貶詞,但看樣子不大像孝敬父母的人物,至少祝家兩代人之間有着很深的「代溝」。祝翁復活以後跟他們一句話也不說,卻對老伴說「拋汝一副老皮骨在兒輩手,寒熱仰人,亦無復生趣」,這是何等沉痛的話!他們聽了不去深刻反省,還有心思來笑!這樣的兩代人之間必有問題。他們一笑再笑,正說明老翁約老太太同死其實有他不得已的苦衷,而非忽發奇想。封建社會奉若神明的孝道被撕得精光,作品的發人深省之處正在這裡;就是在今天,祝翁那幾句話聽上去也還驚心動魄,值得引起深思和反省。 明明是一個內涵甚深的悲劇,小說在表面上卻洋溢着很濃的喜劇氣氛,笑聲不斷。這是大手筆的風度;唯其如此,作品雖短小,容量卻不小。 小說里祝媼也在笑,那是吃驚和不好意思;和子女們的近乎毫無心肝大不相同。作品最後寫老太太「笑容忽斂」,真所謂神來之筆,既合於生活的邏輯,也使得作品的主題歸結於嚴肅;讀者至此也不得不「笑容忽斂」,轉入回味和思考。[2]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清代小說家,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淄川(今山東淄博)人。出身於一個逐漸敗落的地主家庭,書香世家,但功名不顯。父蒲棄學經商,然廣讀經史,學識淵博。

蒲松齡19歲時,以縣、府、道三個第一考取秀才,頗有文名,但以後屢試不中。20歲時,與同鄉學友王鹿瞻、李希梅、張篤慶等人結「郢中詩社」。後家貧,應邀到李希梅家讀書。31~32歲時,應同邑進士新任寶應知縣、好友孫蕙邀請,到江蘇揚州府寶應縣做幕賓。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離鄉南遊,對其創作具有重要意義。南方的自然山水風俗民情官場的腐敗、人民的痛苦,他都深有體驗。還結交了一些南方下層歌女。北歸後,以到縉紳家設館為生,主人家藏書豐富,使他得以廣泛涉獵。71歲撤帳歸家,過了一段飲酒作詩、閒暇自娛的生活。一生熱衷科舉,卻不得志,72歲時才補了一個歲貢生,因此對科舉制度的不合理深有體驗。

加之自幼喜歡民間文學,廣泛搜集精怪鬼魅奇聞異事,吸取創作營養,熔鑄進自己的生活體驗,創作出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現實生活,寄託了作者的理想。除《聊齋志異》外,還有文集4卷,詩集6卷;雜著《省身語錄》、《懷刑錄》等多種;戲曲3種,通俗俚曲14種。今人搜集編定為《蒲松齡集》。[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