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聊齋志異·林四娘

聊齋志異·林四娘出自《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集。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藝術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文言短篇小說之巔峰。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誌異,有記錄奇異事件的意思。 [1]

目錄

原文

青州道陳公寶鑰[1],閩人。夜獨坐,有女子搴幃入。視之,不識;而艷 絕,長袖宮裝[2]。笑云:「清夜兀坐[3],得勿寂耶?」公驚問:「何人?」 曰:「妾家不遠,近在西鄰。」公意其鬼,而心好之。捉袂挽坐,談詞風雅, 大悅。擁之,不甚抗拒。顧曰:「他無人耶?」公急闔戶,曰:「無。」促 其緩裳,意殊羞怯。公代為之殷勤。女曰:「妾年二十,猶處子也,狂將不 堪。」狎褻既竟,流丹浹席。既而枕邊私語,自言「林四娘」。公詳詰之。 曰:「一世堅貞,業為君輕薄殆盡矣。有心愛妾,但圖永好可耳,絮絮何為?」 無何,雞鳴,遂起而去。由此夜夜必至。每與闔戶雅飲。談及音律,輒能剖 悉宮商[4]。

公遂意其工於度曲[5]。曰:「兒時之所習也。」公請一領雅奏。 女曰:「久矣不託於音[6],節奏強半遺忘[7],恐為知者笑耳。」再強之, 乃俯首擊節[8],唱伊涼之調[9],其聲哀婉[10]。歌已,泣下。公亦為酸惻[11],抱而慰之曰:「卿勿為亡國之音[12],使人悒悒[13]。」女曰:「聲 以宣意,哀者不能使樂,亦猶樂者不能使哀。」兩人燕昵過於琴瑟

既久,家人竊聽之,聞其歌者,無不流涕。夫人窺見其容,疑人世無此 妖麗,非鬼必狐;懼為厭蠱,勸公絕之。公不能聽[14],但固詰之。女愀然 曰:「妾,衡府宮人也[15]。遭難而死,十七年矣。以君高義,托為燕婉, 然實不敢禍君。倘見疑畏,即從此辭。」公曰:「我不為嫌;但燕好若此, 不可不知其實耳。」乃問宮中事。女緬述[16],津津可聽。談及式微之際[17], 則便咽不能成語。女不甚睡,每夜輒起誦准提、金剛諸經咒[18]。公問:「九 原能自懺耶[19]?」曰:「一也。妾思終身淪落,欲度來生耳[20]。」又每 與公評騭詩詞[21],瑕輒疵之[22];至好句,則曼聲嬌吟。意緒風流[23], 使人忘倦。公問:「工詩乎?」曰:「生時亦偶為之。」公索其贈。笑曰:「兒女之語,烏足為高人道。」 居三年。一夕,忽慘然告別。

公驚問之。答云:「冥王以妾生前無罪,死猶不忘經咒,俾生王家。別在今宵,永無見期。」言已,愴然。公亦淚下。 乃置酒相與痛飲。女慷慨而歌,為哀曼之音,一字百轉;每至悲處,輒便嗚 咽。數停數起,而後終曲,飲不能暢。乃起,逡巡欲別。公固挽之,又坐少 時。雞聲忽唱,乃曰:「必不可以久留矣。然君每怪妾不肯獻醜;今將長別, 當率成一章[24]。」索筆構成,曰:「心悲意亂,不能推敲[25],乖音錯節, 慎勿出以示人。」掩袖而去。

公送諸門外,湮然沒。公悵悼良久。視其詩, 字態端好,珍而藏之。詩曰:「靜鎮深宮十七年,誰將故國問青天[26]?閒 看殿宇封喬木,泣望君王化杜鵑[27]。海國波濤斜夕照,漢家蕭鼓靜烽煙[28]。紅顏力弱難為厲[29],惠質心悲只問禪[30]。日誦菩提千百句[31], 閒看貝葉兩三篇[32]。高唱梨園歌代哭[33],請君獨聽亦潸然[34]。」詩中 重複脫節,疑有錯誤。

翻譯

青州道陳寶鑰公,是福建人。一天夜晚,他獨自一人在書房裡看書。有一個女子掀簾進來,陳公抬頭一看,不認得這女子。但她長得艷麗絕世,身上穿着宮裡的服裝。女子笑着對陳公說:「冷冷清清的深夜裡,獨自一人坐着,不覺得寂寞嗎?」陳公驚奇地問她是什麼人,女子說:「妾家住不遠,就在你的西鄰。」陳公想她可能是個鬼,但心裡卻非常喜歡她,於是走過來挽着她的手請她一起坐下。女子說話言詞風雅,陳公很是賞識,坐在女子身邊擁抱她,女子也不太拒絕。她四下看看,說:「屋裡沒有別人嗎?」陳公忙關上門說:「沒有別人。」接着就催女子脫衣上床,但她卻非常羞澀害怕。陳公替她脫下衣服,女子說:「妾雖然二十歲,但還是處女,粗暴了可不堪忍受。」於是二人歡好,床蓆上沾了點點血跡。既而在枕邊談心,女子自己說叫林四娘。陳公又問她的身世,她說:「我一生堅貞,現在已經被你輕薄夠了。你有心愛我,就圖個永遠相好,何必再多問?」過了一段時間,雞叫天明,她就起身走了。

從此,女子夜夜必來。每次來,二人都關上門對飲,說話很投機。談到音樂韻律,林四娘都很精通。陳公說:「你一定會唱歌曲。」四娘說:「小的時候學過一些。」陳公請求她唱一曲聽聽,她說:「很長時間不唱了,音階節奏多半都忘記了,唱了恐怕叫內行笑話。」陳公一再要求,她才低下頭來敲打節奏,唱伊涼之曲,聲調哀怨婉轉。唱完後,便哭了起來。陳公也被她打動,心酸悲傷,上前抱着四娘安慰說:「你不要唱亡國曲調,令人抑鬱。」四娘說:「音樂是表達人的感情的,悲哀的人不能叫他歡樂,就如歡樂的人不能叫他悲傷一樣。」

陳公與四娘非常親密,如同夫婦。時間長了,家人們都知道了,也都來房外偷聽唱歌,凡聽過她唱歌的人,沒有不流淚的。陳夫人偷偷見到過四娘,懷疑人世間不會有這樣妖麗的女子,認為不是鬼,就是狐,怕陳公被妖魅纏身,就勸說陳公與女子絕緣。陳公沒有聽,還想向四娘問個明白,便又一次問四娘的身世。四娘不愉快地說:「妾是當年衡王府的一名宮女,遭難而死,已有十七年了。因為你高雅義氣,才與你相好,實在不敢害你。倘若你懷疑或者是害怕我,咱們就從此分手。」陳公馬上說:「我不是懷疑,也不是害怕,既然我們相好到這個地步,不可不知道你的實情。」陳公又問起當時宮中的事。四娘回憶詳述,有條有理,講得很動人。說到王府衰落時,就哽咽哭泣,不能成聲。

四娘夜裡不大睡覺,每夜都起來念准提經和金剛經等。陳公問她說:「九泉之下能自己超度嗎?」她回答:「能!妾想自己一生淪落,願超度來生好好為人。」四娘還常常與陳公評論詩詞,對不好的句子就提出批評,對好的句子就細聲吟詠,情意風流,使人忘了疲倦。陳公問她:「你寫過詩嗎?」四娘回答說:「在世時也偶而寫過。」陳公要求她贈詩一首,她笑着說:「兒女的詩句,哪能拿出來叫高手笑話?」

又住了三年,一天夜裡,四娘來向陳公告別,面色悽慘。陳公一驚,忙問:「怎麼了?」四娘說:「閻王因為我生前無罪,死後又沒忘記念經,所以叫我投生到王家。今天就要離別,永遠不能再相見了。」說罷,形容哀楚。陳公也掉了淚,馬上擺酒為四娘送行。四娘一邊飲酒,一邊慷慨歌唱,歌詞曲調哀傷淒涼,一字百轉,到了悲傷處,哽咽不能成聲。最後好歹總算唱完了一曲。四娘情緒不好,飲酒的興趣也不高,起身徘徊,想要告別。陳公不忍離別,又強拉住她坐了一會,直到雞唱天明,四娘才對陳公說:「一定不能再留了!你每每怪我不肯作詩,今日將要永別,應當寫一首詩送給你,作臨別紀念。」於是拿起筆來,一揮而就,並說:「心酸意亂,不能推敲,音節錯亂,不要拿出去叫別人看。」說完,掩袖低頭走去。

陳公送四娘出門,一轉眼就不見了。陳公悵然了多時。看四娘寫的詩,字體端正,書寫整齊,便十分珍貴地收藏了起來。其詩是:「靜鎖深宮十七年,誰將故國問青天?閒看殿宇封喬木,泣望君王化杜鵑。海國波濤斜夕照,漢家簫鼓靜烽煙。紅顏力薄難為厲,惠質心悲只問禪。日誦善提千百句,閒看貝葉兩三篇。高唱梨園歌代哭,請君獨聽亦潸然。」詩中重複脫節,懷疑似乎有記錯的地方。

注釋

[1] 青州道:即青州巡道(後簡稱道員)。清分一省為數道,由布政司 統領。陳寶鑰,字綠崖,福建晉江人,康熙二年(1663)任青州道僉事。 [2] 宮裝:宮女的裝束。裝也作「妝」、「」。 [3] 兀坐:獨自端坐。 [4] 剖悉宮商:明辨通解五音。剖,辨明。悉,了解。官商,指宮、商、角、徵、羽,為我國古代五聲音階的音級,稱「五音」,亦稱「五聲」。 [5]工於度曲;善於製作新曲。度曲:製作新曲,或指依譜歌唱。 [6] 不託於音:不藉助樂曲來表達感情,意謂不演奏樂曲。《禮記•檀 弓上》:「孔子之故人原壤,其母死,夫子助之沐,原壤登木曰:『久矣予 之不託於音也。』」此據山東省博物館本,原無「不」字。 [7]強半:大半。 [8]擊節:用手或拍板來調節樂曲。此指以擊手為拍節。 [9]伊涼之調:謂悲涼之調。伊、涼,唐代二邊郡名,即伊州、涼州。天 寶後多以邊地名樂曲。西京節度蓋嘉運所進伊州商調曲,你伊州曲;西涼都 督郭知運所進曲,稱涼州曲。《涼州》曲,又稱《涼州破》,本晉末西涼羌 族改制的中原舊樂。其曲終入破,驟變為繁弦急響破碎之音,哀婉悲惻,所 以下文稱其為「亡國之音」。 [10] 哀婉:此據山東省博物館本,原無「哀」字。 [11]酸惻:悲有,悽惻。 [12] 亡國之音:本謂國之將亡,音樂也充滿悲涼的情緒。《禮記•樂記》:「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此指林四娘所唱聲調悲哀。 [13] 悒悒:心情鬱悒不暢。 [14] 公不能聽:此據山東省博物館本,原「不」作「固」。 [15]衡府:衡王府。衡王,朱,封於青州(今山東益都縣)。詳前《王 成》注。 [16] 緬述:猶憶述。 [17]式微之際;衰敗之時。《詩•邶風•式微》:「式微式微,胡不歸?」 朱熹注云:「式,發語詞;微,猶衰也。」 [18] 淮提、金剛諸經咒:准提,又作準胝、尊提,佛教菩薩名,為梵語 音譯,意譯為清淨,為佛教密宗蓮花部六觀音之一,三目十八臂,主破眾生 惑業。有唐善無畏譯《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金剛,佛經名,後 秦鳩摩羅什譯,又稱《金剛般若經》,或《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為我國 佛教南宗主要經典。此指准提、金剛諸佛經的經文與咒文。咒,佛家語,即 咒陀羅尼或陀羅尼,指菩薩的秘密真言。 [19]九原:猶九泉,指地下。懺,懺悔,佛教名詞。詳《僧孽》注。 [20] 度來生:佛教謂以行善信佛解脫今生困厄,使自己得以超度,求得 來生的幸福。度,度脫,超度解脫。 [21] 評騭(zhì至):評定。 [22] 瑕輒疵之:不完美之處,就指出它的毛病。瑕,玉上的赤色斑點; 玉以無瑕為貴,故以瑕喻指事物的缺點、毛病。疵,小毛病,此謂指出毛病。 [23]意緒風流:情致優雅。 [24]率成:謂不加思考,倉促成篇。率,率然,不加思考。 [25] 推敲:斟酌字句。唐代詩人賈島,在京師途中,於驢背上得句云:「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後句是下「推」字,還是下「敲」字,開始 拿不定,兩手比劃着往前走,恰遇當時任京兆尹的韓愈。韓愈說:「『敲』 字佳。」事詳《全唐詩話》。後遂以喻指對詩文字句的斟酌、探求。 [26] 「靜鎮」二句:謂自己遭難而死已十七年,人們對亡去的故國已經 淡忘。靜鎮深宮,安靜地禁閉於幽深的衡王故宮,指埋身地下。故國,指明衡王的封國。 [27]「閒看」二句:謂看到密林深處的衡府故宮,不禁引起對衡王的深 切懷念。封,封植栽培,意謂長滿。喬木,枝幹長大的樹木。君王化杜鵑, 化用蜀王杜字化杜鵑的故事。《太平御覽》一六六引《十三洲記》:「當七 國稱王,獨杜宇稱帝於蜀,??望帝(即杜宇)使冷鑿巫山治水有功,望帝 自以德薄,乃委國禪冷,號曰開明,遂自亡去,化為子規。」又云:「杜宇(望帝)死時,適二月,而子規鳴,故蜀人憐之。」子規,即杜鵑,其鳴聲 哀切動人。此借蜀人對望帝的懷念,喻己對衡王的懷念。 [28] 「海國」二句:謂近海地區的抗清鬥爭業已風平浪靜,漢家臣民也 歌樂昇平,忘記了烽火兵燹。海國,近海之國。此指南明政權。清兵攻陷北 京,崇禎帝自殺之後,明宗室相繼在南京、閩中、梧州等沿海地區,建立南 明政權,但因其內部腐敗,相繼為南下清兵所擊敗,至清康熙初年最後為清 所滅亡。蕭鼓,蕭和鼓,古樂器。烽煙,同「烽燧」。古代邊地報警的兩種 信號:白天放煙,叫烽;晚間舉火,叫燧。 [29]厲:厲鬼,惡鬼。《左傳•昭公七年》:「今夢黃熊入於寢門,其何 厲鬼也?」 [30] 禪:梵語「禪那」的省稱,意譯「思維修」,靜思之意。問禪,指 探求佛理,以求徹悟。 [31] 菩提:佛教名詞。為梵語音譯。意譯為「覺」、「智」、「道」, 佛教用以指一種徹悟成佛的境界。佛祖釋伽牟尼在畢缽羅樹下覺悟成佛,佛 家遂稱該處為菩提場,該樹為菩提樹。此處以菩提指佛,誦菩提,即誦佛號。 [32] 貝葉:印度貝多羅樹的葉子,漚後可代紙寫字,印度多用以抄寫佛 經,故佛經也稱「貝葉經」。段成式《酉陽雜俎•廣動植之三》:「貝多, 出摩伽陀國,長六七丈,終冬不凋。??貝多是梵語,漢翻為葉,??。西 域經書,用此三種皮葉。若能保護,亦得五六百年。」 [33]梨園:唐亥宗訓練樂工之處,其址在長安宮苑中。《新唐書•禮樂 志》:「明皇既知音律,又酷愛法曲,選坐部伎子弟三百,教於梨園,號皇 帝梨園弟子;宮女數百,亦稱梨園弟子。」此蓋以梨園指宮中樂曲。林四娘 蓋為衡府歌伎,故云。 [34]潸然:流淚的樣子。

賞析

《聊齋志異》是文言短篇小說集,其中有不少都是在思想上、藝術上成熟的優秀之作,他繼承了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和唐代傳奇小說的優良傳統,把文言小說的藝術推向一個新的高峰。

如果把王漁洋《池北偶談》、林西仲《林四娘記》以及陳維松《婦人集》比較,顯然是蒲松齡寫得集中精煉,哀艷纏綿,富有鮮明的形象感。足見作者技巧之純熟,藝術表現力之高。科第起官的大名鼎鼎的王士禎,在這方面是敵不過他的。他把林四娘的兒女私情化為沉痛地追懷故國的民族淒艷事跡,真所謂「化腐朽為神奇」。故事寫她如何「為亡國之音」;如何「俯首擊節,唱伊、涼之詞,其聲哀婉;歌已,泣下」;如何使陳寶鑰為之「於邑」;即「家人竊聽之,無不流涕」。在她的臨別遺詩中,還有着這樣一些句子:什麼「誰將故國問青天」;什麼「泣望君王化杜鵑」;什麼「漢家簫鼓靜烽煙」等。

為什麼林四娘的素材到了蒲松齡手裡,能處理成較精彩的藝術題材,能把思想內容體現得相當充分呢? 首先明末清初是「天崩地解」的時代,從明代末年起,東北的少數民族建州女真進入山海關,經過連續幾十年的戰爭,逐步取得了全國統治權。在長期戰爭中,清兵到處屠殺和掠奪,使社會經濟遭到極大的破壞。人口銳減,田園荒蕪,出現一片蕭條景象。漢族起義的農民軍和地主武裝也進行了民族鬥爭。在康熙中葉之前,主要採取大規模的戰爭形式;康熙中葉之後,則轉入秘密活動。蒲松齡生於明末,而卒於康熙末年,經歷了這兩個階段,因而作品如實地反映了順治、康熙兩朝的動亂的社會生活,而且以極大的同情傾訴了人民的苦難,同時也憤怒地揭露和抨擊了清朝統治者的罪惡。在《林四娘》里抒寫的故國之思就是從側面對清兵屠殺的控訴。

其次,就是作者對原有故事的改寫表現出新的特點: 第一,《聊齋志異》所敘林四娘與陳寶鑰,是很明確的男女關係,是人與人的關係。關係明確了就有文章好寫,許多情致纏綿的東西就會隨之而生。這也突出了蒲松齡在很多篇章里寫的「人鬼戀」的魅力所在:比人與人的戀情更有複雜的地方和意外的可能。

第二,《聊齋志異》中的林四娘的身世是非常清楚的,她本人的身世之感非常濃厚,歌唱「亡國之音」,談往事「哽咽不能成語」,夜誦經咒,評騭詩詞。儘管作者交代這個人是鬼,但這個鬼卻在作品中作為血肉的人而活起來了。

第三,《林四娘》篇,作為作品,從頭到尾,是一個整體。每段文字和前後文字都互有關係,不但不可或缺,而且牽一髮而全身俱受影響,例如所記詩句:「泣望君王化杜鵑」云云,恰好是她的身世,是她的情感。

第四,《聊齋志異》結處說:「詩中重複脫節,疑傳者錯誤」,把整個故事歸之於傳說,故賣破綻,反覺真情宛然。《聊齋志異》一開始就說林四娘是「處子」,即非衡王寵姬。是寵姬與不是寵姬,分別很大。是寵姬,則是舊朝的得意人物,惓懷故國,不足為奇。不是寵姬,則是一般人;一般人而惓懷故國,惓懷者和被惓懷者的身份都被提高了。這一改變,同時使作者獲得了較大的自由,對陳林間的兩情繾綣,可以暢所欲言,不會招致名節或誣衊前代宮闈之類的非難。林四娘這個人物,也就沒有什麼遺憾。

總之,作者的身世加上時代特點都表現出的蕭瑟悲涼使作者賦予了林四娘完全悲傷的美麗與才氣,好像以往寫棄婦詩的詩人寄託自己的零落一般,《聊齋志異》中的林四娘也同樣背負了作者的主觀感受。[2]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清代小說家,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淄川(今山東淄博)人。出身於一個逐漸敗落的地主家庭,書香世家,但功名不顯。父蒲棄學經商,然廣讀經史,學識淵博。

蒲松齡19歲時,以縣、府、道三個第一考取秀才,頗有文名,但以後屢試不中。20歲時,與同鄉學友王鹿瞻、李希梅、張篤慶等人結「郢中詩社」。後家貧,應邀到李希梅家讀書。31~32歲時,應同邑進士新任寶應知縣、好友孫蕙邀請,到江蘇揚州府寶應縣做幕賓。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離鄉南遊,對其創作具有重要意義。南方的自然山水風俗民情官場的腐敗、人民的痛苦,他都深有體驗。還結交了一些南方下層歌女。北歸後,以到縉紳家設館為生,主人家藏書豐富,使他得以廣泛涉獵。71歲撤帳歸家,過了一段飲酒作詩、閒暇自娛的生活。一生熱衷科舉,卻不得志,72歲時才補了一個歲貢生,因此對科舉制度的不合理深有體驗。 加之自幼喜歡民間文學,廣泛搜集精怪鬼魅奇聞異事,吸取創作營養,熔鑄進自己的生活體驗,創作出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現實生活,寄託了作者的理想。除《聊齋志異》外,還有文集4卷,詩集6卷;雜著《省身語錄》、《懷刑錄》等多種;戲曲3種,通俗俚曲14種。今人搜集編定為《蒲松齡集》。[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