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聊斋志异·吴令

聊斋志异·吴令出自《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之巅峰。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志异,有记录奇异事件的意思。 [1]

目录

原文

吴令某公[1],忘其姓字。刚介有声[2]。吴俗最重城隍之神[3],木肖之[4],衣以锦,藏机如生[5]。值神寿节,则居民敛资为会,辇游通衢;建诸 旗幢[6],杂卤簿[7],森森部列[8],鼓吹行且作,阗阗咽咽然[9],一道相 属也[10]。习以为俗,岁无敢懈。公出,适相值,止而问之。居民以告。又 桔知所费颇奢。公怒,指神而责之曰:“城隍实主一邑。如冥顽无灵[11], 则淫昏之鬼,无足奉事;共有灵,则物力宜惜,何得以无益之费,耗民脂膏[12]?”言已,曳神于地,答之二十。

从此习俗顿革。公清正无私, 惟少年好戏。居年余,偶于廨中梯檐探雀鷇[13],失足而堕,折股,寻卒。人 闻城隍祠中,公大声喧怒,似与神争,数日不止。吴人不忘公德,群集祝而 解之,别建一祠词公,声乃息。祠亦以城隍名,春秋祀之,较故神尤著。吴 至今有二城隍云。

翻译

吴县有位县令,忘了他叫什么名字,为人刚毅梗直。吴县民俗最敬重城隍神,当地人用木头雕成神像,再披上锦制衣服,把神像打扮得栩栩如生。每到城隍神的诞辰,居民们都要敛资做神会,用华丽的车子拉着神像,在大街游行;打着五颜六色的旗帜和各种各样的仪仗,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一路吹吹打打,呜呜哇哇,跟着看热闹盼人挤满了大街小巷。时间长了,做神会成了风俗习惯,每年都不敢稍有懈怠。

有一次,这位县令外出,正好碰上做神会。便命游行的队伍停下,询问究竟,人们告诉了他。县令又得知做神会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不禁大怒,指着神像斥责说:“你是主管一个县的城隍神,如果冥顽不灵,就是糊涂昏庸的鬼,不值得人们供奉你;如你有灵,就应该知道爱惜民力,怎么拿这些无益的花费,来耗费民脂民膏呢!”骂完,命人把神像拉倒在地,打了二十板子。从此才破除了这个旧习。

县令为官清正无私,只是年纪轻轻,很贪玩。一年多后,有一次他偶然在官衙中上梯子掏屋檐下的鸟窝,失足掉了下来,摔断了大腿,不久就死了。人们听到城隍庙中传出县令愤怒的吵嚷声,似乎在和城隍神争执,连续几天也没停止。吴县的人不忘记县令的恩德,聚集到城隍庙里为他们调解。又另建了一个祠堂,供奉县令,争执声才消失了。县令的祠堂也称城隍庙,春秋按时祭祀,较原来的城隍神更加灵验。吴县至今还有两个城隍。

注释

[1] 吴令:吴县县令。吴县,即今江苏省苏州市。 [2] 刚介有声:刚直耿介有政声。 [3]城隍之神:守护城池之神。详见《考城隍》注。 [4] 木肖之,用木头雕刻成它的肖像。 [5] 衣以锦,藏机如生:此据山东省博物馆本,原作“锦藏机如生”。 [6] 幢:古时直幅之旗,多用于仪仗。 [7] 卤簿:官员仪仗。详前《陆判》注。 [8] 森森部列:密密地分布排 列。森森,繁密貌。 [9] 阗阗咽咽(yuān yuān 冤冤):调鼓乐声。《诗•小雅•采“芑》:“振旅阗阗。”朱熹注:“阗阗,亦鼓声也。”《诗•鲁颂•有》:“鼓咽 咽。” [10]相属(zhǔ主):相连。 [11]冥顽:愚钝无知。 [12]民脂膏:民脂民膏,喻指人民的财物。 [13]雀鷇(kòu 扣,又读 gòu 够):幼雀。鷇,待母鸟哺良伯雏鸟。

赏析

本篇写吴公对城隍庙神之谴责,其实神无辜者,神在人心之中,靡费钱财,非神欲之,愚民无知,或者被骗,不学无术之故也。

吴公的逻辑推理是:若神无灵,人们花费人力物力奉事毫无意义,若神有灵,则理应爱惜民脂民膏,岂能欢喜百姓浪费财物?吴公鞭笞神主,理直气壮,以至于移风易俗,极有益于民生。 后文写吴公之死则显然有神异色彩,又死后亦为神,都是本地人民心理意识之产物。[2]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淄川(今山东淄博)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书香世家,但功名不显。父蒲弃学经商,然广读经史,学识渊博。

蒲松龄19岁时,以县、府、道三个第一考取秀才,颇有文名,但以后屡试不中。20岁时,与同乡学友王鹿瞻、李希梅、张笃庆等人结“郢中诗社”。后家贫,应邀到李希梅家读书。31~32岁时,应同邑进士新任宝应知县、好友孙蕙邀请,到江苏扬州府宝应县做幕宾。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离乡南游,对其创作具有重要意义。南方的自然山水风俗民情官场的腐败、人民的痛苦,他都深有体验。还结交了一些南方下层歌女。北归后,以到缙绅家设馆为生,主人家藏书丰富,使他得以广泛涉猎。71岁撤帐归家,过了一段饮酒作诗、闲暇自娱的生活。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

加之自幼喜欢民间文学,广泛搜集精怪鬼魅奇闻异事,吸取创作营养,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除《聊斋志异》外,还有文集4卷,诗集6卷;杂著《省身语录》、《怀刑录》等多种;戏曲3种,通俗俚曲14种。今人搜集编定为《蒲松龄集》。[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