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耶路撒冷首都地位美方承認案

耶路撒冷首都地位美方承認案
圖片來自bbc

2017年12月6日,美國總統唐納·川普宣布美國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下令計劃將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特拉維夫搬到耶路撒冷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對此表示歡迎決定並讚揚總統的聲明。8日,美國國務卿雷克斯·蒂勒森澄清,總統的聲明「沒有任何指明耶路撒冷最終地位的意思」,表示「包括邊界在內的最終地位很明顯要留待雙方談判後再決定。」

特朗普決定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的決定被世界各國的大多數領導人拒絕。12月7日,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召開緊急會議,除美國之外的14名成員國皆譴責特朗普的決定,但該動議被美國否決。英國、法國、瑞典、意大利和日本等國家批評特朗普的決定。其他國家支持搬遷,其中危地馬拉表示會跟隨美國搬遷大使館;巴拉圭、捷克、羅馬尼亞和洪都拉斯正考慮搬遷。歐洲聯盟委員會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費代麗卡·莫蓋里尼表示,歐盟成員國政府對耶路撒冷問題的態度一致,重申他們致力於維持東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國的首都的決定。32個國家的代表出席了大使館揭幕儀式,包括歐盟成員國奧地利、捷克和羅馬尼亞。

巴勒斯坦官員在公告中表示使美國失去了和平談判的資格,哈馬斯在特朗普發布聲明後呼籲發動新的巴勒斯坦起義|Intifada|起義。公告發布後,約旦河西岸地區加沙地帶及伊朗、約旦、突尼斯、索馬里、也門、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以及美國駐德國大使館門外爆發示威。2017年12月25日,薩拉菲運動從加沙地帶向以色列發射了30枚火箭彈,近一半命中加沙地帶內部。兩枚炮彈在亞實基倫斯德洛特造成輕微的財產損失,哈馬斯圍捕了實施行動的薩拉菲派成員。

2018年2月23日,美國國務院宣布大使館新館有望在5月落成。新的大使館於2018年5月14日正式開放,適逢《以色列獨立宣言》發表70周年。搬遷後使館的地點在西耶路撒冷亞羅納|Arnona區的美國總領事館[1] 舊址。

目錄

宣布

2017年12月6日,特朗普總統正式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表示美國大使館將從特拉維夫遷至耶路撒冷。在聲明中,他沒有提到東耶路撒冷是未來巴勒斯坦國的首都,但他確實表示美國的承認並未解決耶路撒冷邊界爭端。總統明確表示支持維持舊城內聖地的現狀。宣布之後,特朗普簽署了豁免書,將行動推遲了至少半年。

特朗普宣布後,美國駐土耳其、約旦、德國和英國的大使館向前往或住在這些國家的美國人發出安全警報。美國還向海外的美國人發出可能發生暴力抗議的一般警告。美國駐耶路撒冷領事館限制政府雇員前往耶路撒冷舊城。美國駐約旦大使館禁止員工離開首都,大使館員工的子女被告知放學要回家。

背景

1967年,以色列在六日戰爭中占領東耶路撒冷,1980年吞併該地區

1949年以色列國成立後, 美國承認新國家,但希望為耶路撒冷建立國際制度,美國在1949年反對以色列宣布耶路撒冷為首都,並反對約旦在1950年計劃將耶路撒冷為宣布的第二個首都。1967年戰爭後,美國還反對以色列併吞東耶路撒冷。美國的官方立場是,耶路撒冷的未來應透過談判解決。之後的政府一項堅持該立場,也就是耶路撒冷的未來不會是有損談判的單方面行動,像是把美國大使館從特拉維夫搬到耶路撒冷的主題。

1992年選舉總統期間,比爾·克林頓承諾政府會「支持耶路撒冷為以色列國的首都」,批評總統喬治·H·W·布什「多次挑戰以色列統一耶路撒冷的主權」。然而,1993年簽署《奧斯陸協定》時,克林頓政府並未繼續他們的計劃,以免擾亂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之間的談判。

1995年,國會通過《耶路撒冷使館法案》,法案宣布「耶路撒冷應該被承認為以色列國的首都」。 法案還指出,美國大使館應在五年內遷往耶路撒冷。一些人認為立法獲支持反映了美國國內政治生態。克林頓反對使館法,並且每六個月簽署一次豁免書。推遲法案執行。

2000年競選期間,喬治·W·布什批評克林頓沒有兌現搬遷大使館的承諾,表示計劃在當選後立即啟動程序。然而,一旦上任,他便放棄了這個諾言。

2008年,民主黨候選人巴拉克·奧巴馬稱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2008年6月4日,在他獲得民主黨提名後發表第一份外交政策演講中,奧巴馬告訴美國以色列公共事務委員會:「耶路撒冷仍然是以色列的首都,必須保持不分割」。然而,他幾乎立即退縮,表示:「好吧,很明顯,這要由各方就這些問題的一系列來定奪。耶路撒冷會是談判的一環。」

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特朗普的其中一項競選承諾是將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從特拉維夫遷至耶路撒冷 ,他稱耶路撒冷是「猶太人民永遠的首都」。2017年6月1日,特朗普簽署了《耶路撒冷大使館法案》豁免書,將美國駐耶路撒冷大使館的搬遷推遲半年,這是自1995年以來每位總統的必定動作。白宮表示,這有助於他們就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的協議進行談判,並承諾的行動將在稍後進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