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市南阳镇
耒阳市南阳镇位于耒阳市城东南部,东与夏塘接壤,南临大义乡,西接泗门洲镇,北连龙塘镇、竹市镇。耒水、淝江穿境而过,面积105平方千米(2017年),辖23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313个自然组,总人口41541人(2017年),有耕地面积2.05万亩,其中水田约18000亩,旱土2500亩。 [1]
中文名称: 南阳镇
外文名称: Nanyang Town
别 名: 南阳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中
下辖地区: 天门村、金星村、三鹿村、南阳村等
政府驻地: 南阳街
电话区号: 0734
邮政区码: 421800
地理位置: 耒阳市东南部
面 积: 105平方千米(2017年)
人 口: 41541人(2017年)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
著名景点: 神仙岭
车牌代码: 湘D
目录
行政区划
南阳镇辖23个行政村。分别为:南阳村 金星村 高塘湖村 排山村 盐沙村 仁里村 石岭村 新胜村三鹿村石桥村田心村壕塘村木桥村天门村界石村 繁荣村 星子村 朱子村 高岭村 堰乡村 金荣村 淝江村 樟木村 2个居委会,313个自然组。
自然资源
煤炭产业是南阳镇的支柱产业,煤质闻名省内外,远销广东、湖北、江西等地,是年上交税费2000余万元。除煤炭外,红果还有毛竹等其它天然资源。
经济发展
有耕地面积1486.87公顷,其中水田1266.67公顷,旱地220.8公顷,山林1040.6公顷。05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05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完成农业生产总值2200万元,增长10.3%,完成工业总产值1.3亿元,增长6.7%,完成国税任务500万元,地税任务290万元,国税超收120万元,煤炭相关税费2730万元,财税入库工作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和表彰,并被评为先进单位。全镇农民人平均收入2021元,全镇完成了全年计划生育人口指标和工作目标,人口出生率为1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被衡阳市、耒阳市两级评为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
2011年耒阳市的财政总收入22.63亿元,南阳镇完成2.28亿税收,其中国税1.68亿元,地税0.6亿元。2012年耒阳市财政总收入20.3亿元,南阳镇完成税收1.6亿元,其中国税1.3亿元,地税0.3亿元。2013年耒阳市财政总收入20.22亿,南阳镇完成0.49亿元,其中国税完成0.33亿元,地税完成0.16亿元。2014年我镇国地税合计总任务为11260.95万元,南阳镇完成7803万元,其中国税任务完成7386万元,地税任务完成417万元。截止2015年4月份,南阳镇共完成1857万元,其中国税1309万元,地税548万元,
教育事业
为了解决该镇贫困学子“就学难”的问题,为了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和考入重点高中、本科的南阳籍学子,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宣传和号召下,境内企业家精英们和有识之士踊跃捐资,共筹集资金36.66万元,成立了南阳镇第一届教育奖励扶助基金会,在9月1日的首发仪式上共发放资金36.62万元,共奖励扶助学生542人,奖励南阳中学、盐沙中学等四所学校。此举得到了广大群众高度赞扬。镇党委、政府还筹集资金近60万元兴建了新高岭小学、金星小学两所学校,为两村及其邻村适龄儿童的就读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基础建设
为了促进南阳经济的发展,加强与外界的联系,镇内修建了三条主要交通运输要道,它们是:元南公路(元丰冲—南阳)、元大公路(元丰冲—大义)、淝前公路(淝江—前进工区),三条公路总长度为26公里,全长6公里的元南公路建设项目已争取进入国家立项改造计划,我镇已筹集配套资金100万元,12.5公里的元大公路在争取市财政投资300万元后,我镇已自筹资金500余万元,已经于8月底动工,将有望全面通车,全长7.5公里的淝前公路现即将竣工,水泥路面已经基本硬化,这条公路镇里共投资300多万元。三条公路的兴建将为带动南阳经济发展、发挥充足的自然资源起到重要的作用。
民风习俗
贺岁拜年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旧称“过年”,是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前一日名除夕,俗称“大年夜”,合家团聚吃“年夜饭”。新妇盛服向尊长献鞋履,名“辞岁”,尊长给钱与新妇及孩童,名“压岁钱”。当晚并有拜利事、接灶神等活动。初一晨起,开门放鞭炮,焚香拜天神,名“接天”,次拜祖宗,再拜高堂,长幼循拜,然后会亲朋、贺新岁,统称“拜年”。近代已逐渐简化,不再跪拜。初一都不会客,出门走“喜神方”,初二起亲友互访,至元宵乃罢。
清明踏青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唐代以后与寒食节合而为一。祭祖扫墓、洗头插花、踏青赏春,各地皆然。而乌镇更有许多与养蚕相关的习俗,前一夕“清明夜”,做青团、裹粽子、设祭“禳白虎”,门前用石灰画弓矢,以祈蚕,煮螺蛳,以针挑食螺肉,名“挑青”。清明日起四乡蚕农齐赴普静寺烧香祈蚕,名“香市”,届时商贩云集,游人如蚁,旷地上售货摊、演艺场鳞次栉比,河港中踏白船、打拳船竞技斗勇,前后持续半月有余,成为水乡蚕农的狂欢节。
端午吃粽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亦称“天中节”,家家裹粽子,亲友互相馈赠,相传此俗源于对屈原的纪念,古人都以“重五”为“毒气横溢,鬼魅活跃”的“恶日”。于是挂钟馗图、贴天师符,门前悬艾蒿、菖蒲、桃枝、大蒜以避邪,食黄鱼、饮雄黄酒,乃至啖蛇虫以毒攻毒,孩童穿戴虎形服饰,妇女剖缯为囊贮雄黄佩之以示强健。正午用苍树、白芷、鳖甲、芸香“打蚊烟”,墙边屋角喷雄黄酒、撒生石灰水以驱虫豸,凡此种种都带有禳解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