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面鬼
原文
吾師張楚門先生設帳洞庭東山時,嚴愛亭、錢湘舲俱未入詞館, 同堂受業。一夕, 談文燈下, 疏欞中有鬼探首而入。 初猶面如箕, 繼則如覆釜, 後更大如車軸, 眉如帚, 眼如鈴,兩顴高厚,堆積俗塵五斗。師睨微笑,取所著《橘膜編》示之曰:「汝識得此字否?」鬼不語。師曰:「既不識字,何必裝此大面孔對人!」繼又出兩指彈其面, 響如敗革。 因大笑曰:「臉皮如許厚, 無怪汝不省事也。」鬼大慚, 頓小如豆。師顧弟子曰:「吾謂他長裝此大樣子, 卻是一無面目人, 來此鬼混。」取佩刀砍之, 錚然墮地。 拾視之,一枚小錢也。
——沈起鳳《諧鐸》
賞析
一枚小錢化作一個鬼物,特徵是麵皮大而厚。大則如箕,如覆釜,厚則兩顴「堆積俗塵五斗」。但經過張先生揭露,這個頗嚇人的傢伙就變得「頓小如豆」了。
化錢為鬼、以鬼喻人,作者意在諷刺那些雖有萬貫錢財但卻腐朽無能的豪富,揭露金錢勢力的本質。封建後期,隨着商品經濟的發展,貨幣這個「從人異化出來的人的勞動和存在的本質」卻「統治了人,人卻向他膜拜。」(《馬恩全集》第1卷448頁)它沒有給勞動者帶來幸福,卻被利用在社會上到處製造罪惡。作者似錢為鬼,正反映人們對它的憎惡和恐懼。對於這種龐然大物,張先生敢於蔑視它、嘲笑它、揭穿它,表現了貧寒而有節操的知識分子的勇氣和自豪感。張師一針見血地質問:「既不識字,何必裝此大面孔對人?」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可以創造和轉化為財富。而那些目不識丁、腰纏萬貫的闊佬卻是那麼委瑣鄙賤。這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說大人則藐之」(《孟子》)的浩然正氣的表現。
本文把諷刺對象的本質特徵的表現與對鬼的形象特徵的描寫結合起來。這一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對象的思想特徵與鬼的外貌描寫相結合。老面鬼的麵皮大、丑、髒,影射着金錢勢力代表人物的思想庸俗、腐臭、恬不知恥的醜惡面目; 二是對象的心理特徵與鬼的情態描寫相結合。老面鬼的麵皮雖厚,卻「響如敗革,」在張師的嘲笑下,終於大慚而縮小。這生動地表現出這類人物表面裝腔作勢, 實則虛弱卑怯的心理本質。
晉朝人魯褒曾作《錢神論》,用諷刺的筆調描寫金錢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京邑衣冠,疲勞講肄,厭聞清談,對之睡寐, 見我家兄(指錢),莫不驚視。錢之所祐,吉無不利。何必讀書,然後富貴。」「是故忿爭辯訟,非錢不勝;孤弱幽滯,非錢不拔;怨仇嫌恨,非錢不解;令問(聞)笑談,非錢不發。」他的手法是擬錢為神,在誇張渲染中流露憤激之情。本文擬錢為鬼,在荒誕虛幻中包蘊洞燭之見。二文相隔一千餘年,可以窺見古代知識分子心態變化的某些信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