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老太的如煙人生(閔正威)

老太的如煙人生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老太的如煙人生》中國當代作家閔正威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老太的如煙人生

在我的家鄉,比奶奶或者爺爺輩分更高的長者,被尊稱為老太。

我下文中的老太是一位真實的人物。

老太,姓氏、生平不詳。

日光流年

老太是童養媳。她,結婚,生子。日子雖清貧,但她過得有滋有味。

1950年10月的一個深夜,一陣響亮而急促的敲門聲驚醒了睡夢中的老太夫婦。等老太戰戰兢兢打開門,才發現外面燈火通明,一群舉着火把的土匪正挨家挨戶地搜索青壯年。

就在那個夜晚,老太的丈夫被抓壯丁當兵去了,從此杳無音信。老太帶着年僅10歲多的兒子春來,孤苦伶仃,含辛茹苦。


俗話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春來愛媽媽,10多歲就幫媽媽在田地里幹活。唯一讓老太遺憾的是,春來,天生是一個啞巴。

那年夏天,整個村子像燒透了的磚窖,熱浪襲人。知了熱得不停地鳴叫道:「知了,知了!」狗熱得趴在樹蔭下,吐出那鮮紅的舌頭,不停地大口喘着粗氣;雞熱得耷拉着腦袋,有氣無力地走着。

中午,春來從田野下班回到家,草草吃了幾口飯,他跟媽媽用手勢比划去附近的坑塘洗澡,結果溺水而亡。據說,春來走的時候,年齡不足20歲。一夜之間,老太頭髮全白了。

接二連三不幸的遭遇,村民認為老太命太硬,克夫,克子,所以大夥與她刻意保持着一定的距離。自此,老太獨居。她清貧,頑強,如同村口的那棵經年老樹。日子,一天天慣性滑行着,那些不堪回首的時光漸漸被淡忘了。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以後,農業發展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廣大村民多年的幹勁爆發了出來,糧食多了,笑臉也多了。鑑於老太的生活實際,經過她本人申請與鄉里審核,村幹部為她辦理了五保戶,為她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救助服務

記憶如斯

佛曰:這是一個婆娑的世界,婆娑即殘缺遺憾。世人帶着這殘缺遺憾生活在婆娑的世界。

老太是我的鄰居。

在我幼時的印象中,她應該60多歲的模樣。老太身材嬌小,三寸金蓮,慈愛沉靜,不問滄桑的喜樂。她那飽經風霜的臉上,布滿了深深的皺紋,一雙銅鈴般的眼睛有些渾濁。

夕陽里,老太坐着一張馬夾凳上,花白的頭髮梳得十分認真,沒有一絲凌亂。柔和的陽光灑在她的滿頭銀髮上,她愈發顯得神采奕奕。老太生活特別節儉,屋裡屋外一塵不染。每日裡,老太粗茶淡飯,衣服素簡。

老太擅長晾曬醬豆。無論是怎樣的食材,經過老太的烹飪、熬製、晾曬,總是給人綿長入味的享受。

每逢半晌,我們這群調皮的孩子,就像巴甫洛夫的狗一樣想起了飢餓。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老太的醬豆自然成為我們這群孩子覬覦的美味。

南方的成年人習慣中午小憩一會兒,孩子們則不然。午休時間,屬於孩子們放飛自我的絕佳機會。

曾經有一次,我們幾個小夥伴約定好,且分工明確。有人負責望風,有人負責偷取,有人負責整理現場。

經過觀察,老太家裡沒有任何動靜聲響。經我們分析,一致認為老太已經熟睡或者外出撿拾生火做飯的樹枝了。

於是,我躡手躡腳地靠近老太晾曬醬豆的瓷盆,另外一個夥伴則拿了一個瓷碗。一雙髒兮兮的小手已揭開醬豆盆的蓋子,準備舀取幾勺令人垂涎的醬汁。

正當我們臆想成為吃貨並為自己的小聰明得意萬分的當口,忽然從弄堂里傳來老太清脆的咳嗽聲,由遠及近。我們如同一群被驚嚇到的兔子,撒開腿逃之夭夭.

隱入塵煙

1997年10月我家喬遷新居。

「喜新厭舊」大概是人的通病吧。其實新房距離老宅並不遠,步行不足10分鐘的路程,然而我回老宅的意願並不強烈。

據說,老太有個侄子,是市裡的一個不大不小單位的領導,我姑且稱呼他虎局長吧。虎局長曾經多次派車接嬸嬸去市里居住,可是老太性格執拗,說不習慣城市的繁華,不願意離開自己長期生活過的地方。

無奈,虎局長在徵求嬸嬸的意見後,幫她買了一處獨立的院落,距離我家老宅只有三四百米。

後來我大學畢業,去異地發展、成家立業,回家鄉的次數越來越少了。關於老太的近況知道的也不多。只聽說她的背佝僂地厲害,像背着一口鍋,瘦得像下了鍋的蝦米。

前段時間,我回家鄉探親。親人老了,家樹老了,房屋也老了,炊煙似乎也淡了,就連陽光也沒有過去那樣燦爛了。


偶爾聽叔伯們說起,秋天的一個中午,老太抱了一盆衣服在河邊浣洗,不慎跌入水中。正午時分,河邊過往的行人稀少,更沒有人會留意水面泛起的漣漪。當她的屍體被打撈上岸的時候,已經沒有了呼吸

虎局長回到老家,親自安排了老太的葬禮。許多街坊鄰居自發參與送別老太,據說送葬的隊伍排了很長很長……

那天秋風嗚嗚,樹枝搖曳,外面又濕又冷。

河水走了,橋還在;老太走了,樹還在;日子走了,我還在。

老太,平凡而沉重地過完自己悽苦的一生,命運不曾眷顧這個註定平凡的女人。她沒有煙火絢麗,也不像鳥兒會遷徙。

她沒有顯赫的身世,也沒有驕人的業績,更沒有載入史冊的萬千榮耀,如同隱入塵煙的貴英,卑微如塵埃的一株小草,頭頂蒼穹,努力地生活着,詮釋着時光薄涼,闌珊了如煙的清歡……[1]

作者簡介

閔正威,信陽人,碩士研究生,河南省西華縣第一高級中學英語教師,中小學高級教師,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周口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周口市青年科技專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