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羌人

 

 

 

目錄

羌人

羌人曾是古東方大族,形成於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地區,和漢人,藏人的關係較深。 以羊為圖騰(早先以畜牧業為主),關於「羌」的文字記錄見於商代。 殷商甲骨文中頻繁出現「羌」這個字。 歷史上因時代、地域的不同,羌人又稱作「羌」、「氐羌」、「羌戎」、「西羌」等。

分布概況

羌,古族名,又稱西羌。 最早載於秦漢時,部落眾多,有先零、燒當、卑湳、卑禾、婼、參狼、鍾等,在今四川境有白馬羌、氂牛羌(越嶲羌)。 東漢,「西羌」專 指羌人中內遷定居於隴西諸郡的一支。 魏晉南北朝至唐宋間,有宕昌、鄧至、白蘭、党項諸羌。 居住分散,多以遷徙農牧業為主。 但與漢人雜處者,則早在戰國、秦漢時已逐漸定居農耕。 羌人部落首領多受歷朝冊封。 建立過後秦政權。 宋時党項羌建立西夏政權。 宋以後逐漸分化並與周邊各族融合。 現分布在四川岷江上游的羌族是古羌人的一支後裔。 氐羌族群絕不是一個真正的民族,而是對許多不同民族的統稱。 他們有不同的語言、服飾、習俗等,唯一的共同點可能就只是「逐水草而居」的遷徙生活方式。 而古羌與羌族並不是同一個概念。

族群歷史

據傳羌人的始祖為黃帝,也有說是炎帝。 其最初分布於中國西部地區,稱之為「羌」、「西羌」、「氐羌」。據《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邑於涿鹿之阿,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韂。」。 如果從黃帝部族的有關傳說與考古發現相對照,更可以說明黃帝部族的屬性。 據《國語·晉語》載:「昔少典氏娶於有(蟲喬)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 姬水在今天陝北(涇河),黃帝部族原先生活在西北黃土高原,考古上與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相對應。 《左傳·哀公九年》也載:「炎帝為火師,姜姓其後也。」後東向進入中原地區,在今河南及河南、河北、山東交界地區獲得空前發展,成為黃河流域幾個著名的部落集團之一。 從西邊來的黃帝取代了屬於神農系統的炎帝,而東方的蚩尤時也強盛起來; 黃帝戰勝蚩尤,於是成為中原一帶的霸主。 傳說黃帝統治期間發明了許多東西,例如養蠶制絲就是由黃帝的妻子嫘祖發明的,而中化文化的承載物漢字則是由黃帝的造字史官倉頡發明的。 「羌」、「氐羌」。關於「羌」的文字記錄見於商代。 殷商甲骨文中記錄了大量有關「羌」和「羌方」的活動。 甲骨文關於「羌」和「羌方」的記載中,從活動情況看,商代羌之疆域廣大,大致據有今甘肅大部和陝西西部、山西南部及河南西北一帶,是商王朝「四邦方」之一。 著名族群有「北羌」、「馬羌」等。其經濟生活仍以畜牧業為主。後羌人加入周武王推翻商王朝的聯軍。

氐羌之名最早見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文獻。 《山海經·海內經》說:「伯夷父生西嶽,西嶽生先龍,先龍是始生氐羌。 氐羌,乞姓。」 《逸周書·王會解》說「氐羌以鸞鳥」。 孔晁《注》云:「氐羌,與羌不同,故謂之『氐羌』; 今謂之『矣』。」 如是,羌是大名,氐是羌中的一種,因羌的種類很多,所以稱氐為「氐羌」。 據顧頡剛考證認為,氐羌同為姜姓,即同出於炎帝。 童書業更進一步論證:「『姬姜』似即『氐羌』。 『姜』之即『羌』……『姬』之即『氐』。」 如是,氐羌實為共同種,蓋其後進,是有此稱。 至漢晉以後,氐羌逐漸分流,成為介於華、羌之間的又一民族。 戎、羌戎。 周文獻中常以戎概稱西方非華夏文化圈內諸族。 如《禮記·王制》:「……西方曰戎,被發衣皮,有不粒食者矣。」 又《大戴禮記·千乘》載:「……西辟之民曰戎,勁以剛。」 考戎當為炎黃族群之後進者。 先秦時期的文獻如《墨子》、《列子》等都提到,氐羌人是實行火葬的。 顧頡剛認為:「晉、秦諸國周圍都是戎、狄。」 這就是說在今山西、陝西南省境內生活於戎、狄文化的,遠較生活華夏文化的為多……戎里也有姬姓的,也有姜姓的,使我們知道姬姜諸姓本出於戎。 見於史載的「戎」族群,先後有「犬戎」、「姜氏之戎」、「允姓之戎」、「申戎」、「陸渾之戎」和「義渠」等。從發展水平上說,他們是介於姜、羌之間的類型。 任乃強指出:「羌語中,適於耕種的河谷叫戎……羌與戎的區別,就是牧與農的區別。 西羌 氐羌族群世居西方,而留居原地者依然保存其經濟和文化傳統,廣布於中國西北、西南地區。因此,漢晉史籍又常稱之「西羌」。 西羌族群甚多,史載「凡百五十種」。 在今甘肅、青海、陝西地區的有:先零羌、燒當羌、鍾羌、勒姐羌、當煎羌、罕羌、且凍羌、沈氐羌、虔人羌、牢姐羌、卦養羌、彡姐羌、燒何羌、鞏唐羌、當闐羌、滇那羌、黃羝羌等。 在今新疆則有西夜、蒲犁、依賴、無雷、蔥芘、白馬、黃牛、阿色等。 西藏有發羌、唐氂;內蒙古有南山羌。而西南地區則有氂牛羌、白馬羌、參狼羌、青衣羌等。 各民族 羌人中的一支約在春秋、戰國時從甘肅、青海地區絡繹遷居於岷江上游一帶生息繁衍,與當地居民相融合,逐漸形成為今日的羌族。 中國:漢族、羌族、藏族、彝族、哈尼族、白族、納西族、僳僳族、景頗族、怒族、德昂族、拉祜族等。 緬甸:緬族(三千五百萬)、克欽族(景頗族,一百五十萬)、克倫族(近五百萬)、克耶族(二十餘萬)、欽族(一百餘萬)、若開族(二百六十萬)、愛伲族(哈尼族,五萬)、僳僳族(三十萬)、崩龍族(德昂族,二十萬)、拉祜族(五萬)等。緬甸總人口約為五千五百萬---六千萬之間。羌人民族大約占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 印度:今印度阿薩姆邦的諸民族,約二千餘萬人。 泰國、越南、老撾等國也有少量的羌人民族。    [1]

參考文獻

  1. 羌人,搜狗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