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羊須草

中文名稱:羊須草

拉丁學名:Carex callitrichos V. Krecz.

界屬:植物界、薹草屬

門綱:被子植物門、百合綱

目科:莎草目、莎草科

族:薹草族

分布區域:黑龍江省

羊須草是莎草科一年生草本,高15~50厘米。莖纖弱,略帶方形或圓柱形,禿淨無毛。葉對生,具短柄或無柄;葉片線形至線狀披針形,長1~3.5厘米,寬1~3毫米,革質;托葉膜質,基部合生成鞘狀,長1~2毫米,頂端有細齒。花單生或2朵生於葉腋,無柄或近於無柄;花萼筒狀,4裂,裂片邊緣具短刺毛;花冠漏斗形,長約3毫米。純白色,先端4深裂。禿淨;雄蕊4;子房2室,柱頭2淺裂呈半球狀。蒴果,扁球形,直徑2~3毫米,室背開裂,花萼宿存。種子棕黃色,極細小。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目錄

信息

種中文名:羊須草

種拉丁名:Carex callitrichos V. Krecz

科中文名:莎草科

科拉丁名:Cyperaceae

屬中文名:薹草屬

屬拉丁名:Carex

國內分布:產於黑龍江省。

國外分布:俄羅斯(遠東)、朝鮮、日本也有分布。

海 拔:800-1000

命名來源:[Kom.Fl. Ussr, 3: 619. 1935]

中國植物志:12:186[1]

形態特徵

高2-6厘米,纖細平滑,基部具紅褐色宿存葉鞘;

杆疏叢生高2-6厘米,纖細,平滑,基部具紅褐色宿存葉鞘;

葉長為稈5-6倍,毛髮狀,柔軟,寬0.2-0.8(1)毫米,無毛,疏被短柔毛;苞片佛焰苞狀,無明顯苞葉

小穗2-4,疏離;頂生的雄小穗,圓柱形,長5-8毫米,具5-7花;側生雌小穗線形,長5-7毫米,1-3花疏生;雌花鱗片披針形,長3-4毫米,先端漸尖或急尖,具短尖,中間綠色,具中脈,兩側銹色或淡銹色,具白色寬膜質邊緣;

果襄倒卵形鈍三棱狀,長2.5-3毫米,淡綠色,被短柔毛,具2側脈及不明顯細脈,具微內彎短柄,喙極短,喙口微凹或全緣,淡褐色;小堅果長圓狀倒卵形,三棱狀,長2.3-2.5毫米,褐色,具短柄,喙短;花柱基部稍增粗,柱頭3。[2]

生長環境

喜溫暖、濕潤環境;不耐乾旱、也怕澇。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疏鬆、肥沃、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壤土為好。過於粘重或過砂以及低洼易積水之地不宜種植。

分布範圍

產於中國黑龍江省;生長於紅松林下,海拔800-1000米。俄羅斯(遠東)、朝鮮、日本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俄羅斯遠東地區。

栽培方法

羊須草白花蛇舌草的一個別名.

白花蛇舌草喜溫暖、濕潤環境;不耐乾旱、也怕澇。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疏鬆、肥沃、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壤土為好。過於粘重或過砂以及低洼易積水之地不宜種植。 一般3月上旬至4月上旬播種,9到10月採收。畝產干品300公斤左右,目前藥材市場批發價在6~7元,折算畝產值在1500元左右。栽培關鍵在於除草,病蟲害比較少。估計畝效益在1000元以上。

栽培要點

⒈採用種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行距15~20cm,株距10~15cm。由於種子細小,播種多混土撒播。

⒉由於種子細小,頂土力弱,幼苗生長緩慢。齊苗或移栽成活後,進行1次淺鬆土除草,但要注意不要傷根。鬆土後施1次稀薄的人畜糞水,每畝1500公斤或尿素15公斤,促使幼苗生長健壯。封行前要注意除草,經常保持田間無雜草,避免造成草荒。苗期結合鬆土,適當追肥,直至植株封行。封行後,停止鬆土和施肥。

⒊播後要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以利出苗。雨季及每次灌水後,要及時排除多餘的積水。苗期需水量較大,可于晴天傍晚或清晨進行澆水,注意抗旱保苗。果期可以停止澆水。

⒋採收一般在秋季9~10月果實成熟後,齊地面割取地上莖葉,除去雜質和泥土,曬至半干時,捆成小把,繼續曬至全乾即成商品。質量以身干、莖枝帶有果穗、色青綠者為佳。[3]

主要價值

莖葉可造紙、搓繩及包裝填充之用。

藥用

白花蛇舌草以全草供藥用,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活血止痛的功能。主治惡性腫瘤、闌尾炎、肝炎、支氣管炎、扁桃體炎、喉炎、泌尿系統感染、盆腔炎、附件炎等症;外用治瘡癤癰腫、毒蛇咬傷。現代中醫臨床用於治療胃癌、食管癌、腸癌、子宮癌、鼻咽癌等多種癌症。

【異名】蛇舌草矮腳白花蛇利草(《廣西中藥志》),蛇舌癀(《閩南民間草藥》),目目生珠草節節結蕊草(《泉州本草》),鷯哥利千打捶羊須草(《廣東中藥》Ⅱ),蛇總管鶴舌草細葉柳子(《福建中草藥》)。

一、

【來源】 該品為茜草科耳草屬植物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ld.[Oldenlandia diffusa (Willd.) Roxb.]的全草。夏秋採集,洗淨,鮮用或曬乾。

註:同屬植物水線草(傘房花耳草)Hedyotis corymbosa (L.) Lamk. [Oldenlandia corymbosa L.]形態近前種,也做白花蛇舌草入藥,功效類似。

【性味歸經】甘、淡,涼。入胃、大腸、小腸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活血止痛。用於腸癰(闌尾炎),瘡癤腫毒,濕熱黃疸,小便不利等症;外用治瘡癤癰腫,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0.5~2兩,煎服。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備註】

⑴與紅藤、敗醬草等同用,可用治腸癰;與銀花、連翹等同用,可治療瘡癤腫毒等症。與山梔、黃柏、茵陳等同用,治濕熱黃疸;與白茅根、車前子、茯苓等同用,可治小便不利等症。

【摘錄】《中國藥典[4]

二、

【中文名】白花蛇舌草(《廣西中藥志》)

【類 別】全草類

【異名】蛇舌草、矮腳白花蛇利草(《廣西中藥志》),蛇舌癀(《閩南民間草藥》),目目生珠草,節節結蕊草(《泉州本草》),鷯哥利、千打捶、羊須草(《廣東中藥》Ⅱ),蛇總管、鶴舌草、細葉柳子(《福建中草藥》)。

【來源】為茜草種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帶根全草。

白花蛇舌草,又名:二葉葎。 生于山坡、路邊、溪畔草叢中。分布雲南、廣東、廣西、福建、浙江、江蘇、安徽等地。

【採集】夏、秋採收,曬乾或鮮用。

【藥材】乾燥全草,扭纏成團狀,灰綠色至灰棕色.有主根一條,粗約2~4毫米,鬚根纖細,淡灰棕色;莖細而捲曲,質脆易折斷,中央有白色髓部。葉多破碎,極皺縮,易脫落;有托葉,長1~2毫米。花腋生。氣微,味淡。

主產福建、廣東、廣西等地。 在福建、廣西地區,尚有以同屬植物水線草(參見"水線草"條),纖花耳草(參見"蝦子草"條)及松葉耳草(參見"鷯哥舌"條)等作白花蛇舌草使用者。

【化學成分】全草中分出卅一烷、豆甾醇、熊果酸、齊墩果酸,β-谷甾醇、β-谷甾醇-D-葡萄糖甙、對香豆酸等。

【藥理作用】

抗腫瘤作用

在體外(相當生藥6克/毫升)對急性淋巴細胞型、粒細胞型、單核細胞型以及慢性粒細胞型的腫瘤細胞有較強抑制作用(美藍試管法);用瓦氏呼吸器測定,對前二者的抑制作用亦較強。曾用浸膏於小鼠S-180和艾氏腹水癌,以及大鼠吉田肉瘤的實驗性治療,皆無明顯抗癌作用;0.5~1克生藥/毫升在體外對吉田肉瘤和艾氏腹水癌有抑制(美藍試管法),但作者認為此屬非特殊性的。

抗菌、消炎作用

體外抗菌作用並不顯著,只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痢疾桿菌有微弱作用。觀察煎液對正常和人工闌尾炎兔的網狀內皮系統吞噬功能和白細胞在體內外吞噬活力的影響,認為其抗炎作用,是刺激網狀內皮系統增生和增強吞噬細胞活力等因素所致。

【性味】苦甘,寒。

①《"西中藥志》:"味苦甘,性溫,無毒。"

②《閩南民間草藥》:"苦,平,無毒。"

③《泉州本草》:"甘微酸,性寒。"

④《廣東中藥》Ⅱ:"辛澀,寒,無毒。"

【歸經】《廣西中藥志》:"入心、肝、脾三經。"

【功用主治】清熱,利濕,解毒。治肺熱喘咳,扁桃體炎。咽喉炎,闌尾炎,痢疾,尿路感染,黃疸,肝炎,盆腔炎,附件炎,癰腫疔瘡,毒蛇咬傷,腫瘤。亦可用於消化道癌症。

①《潮州志·物產志》:"莖葉榨汁飲服,治盲腸炎,又可治一切腸病。"

②《廣西中藥志》:"治小兒疳積,毒蛇咬傷,癌腫。外治白泡瘡,蛇癩瘡。"

③《閩南民間草藥》:"清熱解毒,消炎止痛。"

④《泉州本草》:"清熱散瘀,消癰解毒。治癰疽瘡瘍,瘰癧。又能清肺火,瀉肺熱。治肺熱喘促、嗽逆胸悶。"

⑤《廣西中草藥》:"清熱解毒,活血利尿。治扁桃體炎,咽喉炎,闌尾炎,肝炎,痢疾,尿路感染,小兒疳積。"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2兩;或搗汁。外用:搗敷。

【宜忌】《廣西中藥志》:"孕婦慎用。"

【選方】①治痢疾、尿道炎:白花蛇舌草一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治黃疸:白花蛇舌草一至二兩。取汁和蜂蜜服。(廈門)

治急性闌尾炎:白花蛇舌草二至四兩,羊蹄草一至二兩,兩面針根三錢。水煎服。(廣東《中草藥處方選編》)

治小兒驚熱,不能入睡:鮮蛇舌癀打汁一湯匙服。(《閩南民間草藥》)

治瘡腫熱痛:鮮蛇舌癀洗淨,搗爛敷之,干即更換。(《閩南民間草藥》)

治毒蛇咬傷:鮮白花蛇舌草一至二兩。搗爛絞汁或水煎服,渣敷傷口。(《福建中草藥》)[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