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羅天益

目錄

人物簡介


  羅天益(1220-1290),字謙甫,真定(今河北省保定市)人,元代醫學家。

人物生平

[1][2]
  羅天益乃李杲得意的入室弟子,從其學習十餘年,「十數年間,雖祁寒盛暑,親炙不少輟,真積力久,盡傳其私淑不傳之妙」,故醫術精湛。入元後,任御醫。晚年所治患者,多為王公權貴。他著作甚眾,最有代表性者為《衛生寶鑑》二十四卷。其發言造詣,酷類其師。
  其以臨證實踐為主,不尚空談理論。在易水學派諸家之中,他是一位從理論到實踐,尤能以臨床反證理論的醫學家。他的學術思想主要是承襲了李杲的脾胃理論,參以《素問》、《難經》,兼及諸家,並結合自己的長期臨床醫療治驗,進一步發揮而成。

學術思想

[3]
  反對春服苦寒攻下藥
  金元時期,世人有服宣藥以養生保健之習。認為凡人於冬三月,厚衣暖食,又近於火,致積熱於內,春初若不宣洩,必生熱疾。羅氏尊《內經》之旨,認為智者養生必順四時,適寒溫,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邪僻不至。且春時陽氣生髮,當少陽用事,萬物向榮生髮之時,惟當先養脾胃之氣,助陽退陰,應乎天道以使之平,故少陽證禁下。雖有疾亦當尊仲景雲大法,宜小柴胡湯和解之。
  力戒無病服藥之習
  唐宋以來,世人服食藥石以追求延年益壽之習日盛,時諺曰:無病服藥,如壁里安柱。羅氏認為此為無稽之說,為害甚大。夫天之生物,五味備焉,食之以調五臟,過則生疾。潔古老人云:無病服藥,乃無事生事。羅氏認為此誠不易之論。人之養身,幸五臟之安泰,六腑之和平,謹於攝生,春夏奉以生長之道,秋冬奉以收藏之理。飲食之有節,起居而有常,少思寡慾,恬憺虛無,精神內守,此無病之時,不藥之藥也。
  主張汗、下有序有度
  金元時期,世醫不演求經旨,各自為法,省疾治病,不顧陰陽,濫用汗下,誤人不少。羅氏傳承潔古、李杲易水之學,弘揚《內》、《難》理論,遵從仲景之法,主張明辨陰陽,汗、下應有序有度。推崇仲景陰盛陽虛汗之則愈下之則死,陽盛陰虛下之則愈汗之則死之說,認為寒邪所以中人者,陽氣不足之所致也。而感之有輕重,汗之者不可失其宜。以時月論之,夏月宜汗,此大法焉,然並以太過為戒。冬三月閉藏之時,無擾乎陽,無泄皮膚,使氣亞奪,為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少陰不藏,此冬氣之應也。凡有觸冒,宜微汗之,以平為期,邪退乃已,急當衣暖衣,居密室,服實表補衛氣之劑,雖有寒邪,弗能為害,此從權之治也。若非時而大發其汗,乃謂之逆。羅氏以伶人勞役飲冷致痞,醫反覆大下致死為例,指出藥用之無據,反為氣賊。羅氏以此告誡後學,選方用藥當效法仲景,不可過量,過之則殺人,不可不慎。
  強調有病早治
  未病先防,有病早治,防止傳變,是中醫學重要的防治原則。羅天益尤其重視早期治療,他繼承《內經》思想,認為凡人有疾,不時即治,隱忍冀瘩,以成痼疾。小兒女子,益以滋甚。時氣不和,便當早言。若不早治,真氣失所。邪方萌動,無憚劬勞,不避晨夜而即治之,則藥餌針艾之效,必易為之。不然患人忍之,數日乃說,邪氣極盛而病極,成而後施治,必難為力。
  創三焦辨證
  羅氏繼承張元素、李杲學說,在臟腑辨證的啟示下,頗注重三焦辨治及三焦氣機調暢。羅氏不僅對三焦辨證有所發揮,而且首倡三焦寒熱論治,明確將三焦作為一種辨證綱領。羅氏對寒病、熱病注意區別上焦、中焦、下焦論治,而以三焦辨治熱病,則重視涼血、滋陰。《衛生寶鑑•瀉熱門》借用三才封髓丹,提出「益腎水、滋陰養血、潤補下燥」的治療原則。實開生津、養陰、涼血之先河,儘管還不完善,但對後世溫病學家確有一定的啟發。後世溫病的三焦辨證,源於《金匱》及《辨脈法》,提倡於劉河間、喻嘉言等;始於葉天士,完善於吳鞠通。而羅天益在辨治疾病中所提倡的三焦辨證思想,提倡三焦氣機調暢的重要性,三焦病證分寒熱辨證的思想,三焦病證分氣血分辨證的觀點,對後世溫病學派三焦辨證綱領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發揚李杲學術思想,重視脾胃學說
  羅天益作為李杲的入室弟子,繼李杲身後,整理刊出了多部李杲的醫學著作,對傳播「東垣之學」起到了重要作用。而羅氏則結合臨證治驗,在《衛生寶鑑》中提出勞倦所傷有「虛中有寒」和「虛中有熱」不同的病機轉化,前者以理中丸、健中湯等以溫中散寒,後者則以調中益氣湯、黃芪建中湯益氣健中、潛降陰火。其用藥總以溫補脾胃為務,主張溫中健脾必以甘熱,散寒溫胃必以辛熱,甘辛相合,則脾胃健而榮衛通,津液自行。所用方藥已不局限於東垣的益氣昇陽諸方,而擴大使用了不少歷代醫家名方,如建中湯、理中湯、四君子湯、枳術丸等,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化裁,創製新方。這些顯然比李杲之論更加條理,更切於臨床實際,對臨床有着重要的指導與借鑑作用。羅氏在重視脾胃的同時,還非常重視各個臟器對脾胃的影響。他認為各個臟器的偏強偏弱,都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脾胃而發生病變,影響的情況和程度不同,所發生的病變也不同。他對某些疾病的認識,不是孤立地單從受病臟器的本身去觀察,而是進一步從和它有聯繫的其它臟器去加以分析,體現了辨證的整體觀念。

參考來源

  1. 曾勇. 羅天益學術思想舉隅[J].. 河北中醫,. 1985(06):4-5. 
  2. 楊景鋒,任艷芸,文穎娟. 羅天益學術思想探析[J].. 四川中醫,. 2014,32(06):5-7. 
  3. 楊景鋒,任艷芸,文穎娟. 羅天益學術思想探析[J].. 四川中醫,. 2014,32(0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