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情人节
网络情人节(Network Valentine's Day)是信息时代的爱情节日,定于每年的5月20日和5月21日。该节日源于歌手范晓萱的《数字恋爱》中“520”被喻成“我爱你” ,以及音乐人吴玉龙的网络歌曲中“我爱你”与“网络情人”的紧密联系 。后来,“521”也逐渐被情侣们赋予了“我愿意、我爱你”的意思 。“网络情人节”又被称为“结婚吉日”、“表白日”、“撒娇日”、“求爱节” 。 在这个时髦化、年轻化、精神化和含蓄化的节日里,“520(521)1314我爱你(我愿意)一生一世”是其经典数字语录 ,吴玉龙的 《网络情人》 为节日主打歌 。这两天,人们通过(手机移动、PC传统)互联网络(以微信、QQ、微博、论坛等为平台)或手机短信大胆说(秀)爱,甚至送礼(红包)传情、相亲寻爱,更有无数对情侣扎堆登记结婚、隆重举办婚宴,很多商家也趁势开展团购、打折等促销活动,网上网下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过节热潮。随着节日参与人数日益增多,各种媒体(报纸、电视、互联网等)竞相报道520、521“网络情人节”、“表白日”、“撒娇日”的节日盛况 。[1]
目录
节日概况
首个网络节日 21世纪初期,互联网世界悄然兴起了一个由数以亿万计的网民自发组织的网络节日——网络情人节。这是虚拟网络世界的第一个固定节日,定在每年的5月20日和5月21日,因为“520”和“521”的谐音都是“我爱你”。 520用玫瑰说爱你 520用玫瑰说爱你 根据“0”和“1”音近或象形所指代的不同,520主要是为女性设定的节日,而521则主要是为男性设定的节日。男性可以选择在5月20日对老婆、女友或喜欢的女神表白“520”(我爱你),5月21日这一天就是确定答案的日子了,被感动的女性记得向老公、男友或心仪的男神回复“521”表示(我愿意、我爱你) 。因此,每年5月20日和5月21日的“网络情人节”也成为了情侣们扎堆登记结婚、隆重举办婚宴 的吉日。 节日当天,线上网购成潮,线下结婚扎堆 。有关“520”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 ,不仅有情侣之间的秀恩爱,也有商家促销大战,网络情人节掀起了一场发红包、送礼物的热潮 ,俨然成为了全民狂欢节, 算得上一大新民俗了。 健康倡导理念 网络情人节旨在宣扬健康的网络文化,树立理性的网络认知。让网络情感成为现实生活的弥补,但不与现实相冲突,为网络情感引导一个正确的方向,趋利而避害。 掀起过节热潮 节日里,朋友圈,各种各样的“晒幸福”;婚登处,更是掀起结婚狂潮 ,比情人节还受欢迎 。玫瑰花和玩具熊大卖,餐馆和电影院爆满,微信群里“5.20”或“52.0”的红包飞来飞去,朋友圈里的节日祝福都配上一句爱情箴言,电商也问你“还不结婚在等什么” ……走在路上,珠宝店打折优惠、婚纱摄影预定送好礼、鲜花店加班 ,连奶茶店都有特价了!网上“520”礼品的销售也很火爆。杯子、巧克力、拼图、木梳、情侣衫……商品五花八门,只要能跟情侣沾点边的,商家们都借“520”大肆宣传。 就连泰国也借520推清迈浪漫之旅 。
发展历程
数字音乐发源 数字电视、数字网络、数字信号……当数字化革命来临时,爱情也受到了波及。 聪明绝顶的网虫成功破译出了“520=我爱你”这个不亚于哥德巴赫猜想的世界级爱情密码后,爱情也掀起了一场“数字化”革命。 1998~2001年,中国台湾籍歌手范晓萱唱过 一首《数字恋爱》 ,歌词将数字“520” 喻成“我爱你”,这三个数字被赋予了爱的含义 。 2004~2006年,中国四川籍音乐人吴玉龙的 一首网络歌曲《网络情人》走红 ,又将“我爱你”与“网络情人” 紧密地联系 在一起 。 随后,“521”也被爱情中的男女们表达为“我愿意、我爱你”的意思 。 渐渐地,每年的5月20日和5月21日 [37] 连起来就是“我爱你我愿意”,成了网友们自发兴起的节日——网络情人节 ,也成了“小长假” 。 另有观点认为,“520”起源于南京大学学生在论坛上发起的“南大我爱你”表白活动。 网络演绎浪漫 520、521 ,简单的网络流行语言,表达的是人们对爱情的美好向往。 5201314或5211314(我爱你一生一世)、334420(生生世世爱你)5213344(我爱你生生世世),“数字化”爱情在网络上迅速蔓延开来。 “520”、“521”以温馨、浪漫、时尚的形象迅速在网络上走红,他们成了网络人士的新宠,他们为爱情代言。 在5月20日和5月21日这两天,网虫们纷纷在论坛发帖、盖楼表白,制作网络贺卡,给爱人网购礼物,在微博发送数字情书、领取微博结婚证 ,甚至在网上举办网络婚礼 ……虚拟的网络世界热闹非凡! 现实喜结良缘 在这个眼球经济时代,汽车、香烟、手机等精明的商家紧紧扣住时代的命脉,随即把520从网络下载到了现实生活中,于是就有了520汽车、520手机…… 终于,虚幻的网络世界和真实的现实生活来了一次“火星撞地球”式的碰撞后,5月20、21日,两个原本平常的日子都被赋予了特别的意义,一个以“我爱你”为主题的节日,爱如潮水般向我们涌来,其受追捧程度已经取代 和超越 了2·14西洋情人节和 中国传统七夕情人节 ,结婚热度也超过了5月1日 :结婚要排长队、玫瑰花自然要涨价 、还有无数的剩男剩女们想鼓起勇气向心中的那个他(她)表白……恋爱中的男女希望每一天都在过节,那么,在这两天,让我们把爱大声喊出来:520(我爱你),521(我愿意)!
一般年份,5月20日登记结婚的人就非常多,和其谐音“我爱你”、又有“网络情人节”之称的超强魅力有很大关系。 不过,部分年份的5月20日是周末,大多数婚姻登记部门都照常休息,一些新人便把目光转向了5月21日 ,他们觉得按照当地的方言,521听起来更像“我爱你” ,更像“网络情人节” ,不仅寓意好,日子也好记,于是,他们就选这一天登记结婚了。 因为520、521来自网络,很多网络中的男女都成了网络情人,其中不少情侣还逐渐发展成为夫妻 ,甚至越来越多现实中的情侣和夫妻,也通过手机网络(微信、微博、QQ等)来相互表白、打情骂俏,从而进一步加深感情。所以,亿万网友们就将每年的5月20日和5月21日这两个成双成对的日子,约定俗成为网络情人节。 商家借爱激战 “520”隐喻“我爱你”,正是这句千百年来经久不衰的情话,让5月20日也成为互联网企业的商机 。 对于素爱借助节日宣传促销的电商们来说,更是不能错过网络情人节,激战正酣。 不论是朋友圈里转发的甜蜜告白,还是热销的各种小礼物,对于节日比拼出的各种好创意,市场都很难再说“不” 。如今的“5·20表白日”,也渐渐成了各大商家促销 [58] 厮杀的绝佳时段,做足了礼品的营销策划 。玫瑰订单增长迅猛、巧克力热销、宾馆爆棚,这些已经成了这个“节日”的标配。 车商“520”也高调表白购车者 。 打开电脑和手机,随处可见的都是各种商家和金融机构打着“告白”的旗号在做各种促销和活动,贩卖各种“爱情”产品。 。 很多实体店商家也是不甘落后,一些商场、蛋糕房、中西餐厅等门前,都贴上了介绍520活动的海报,促销、赠送、抽奖、优惠券、浪漫表白…… 吸引了不少小情侣前往了解、消费 ,上演“爱的盛惠” 。 “网络情人节”显然已撬动起“爱情经济” ,被商家花样开掘 。“520”线上线下的消费热潮成为节日主题,不断刷新着消费记录。 全民互动狂欢 在网络情人节,新人扎堆登记看重日子“吉利”,婚姻登记处爆棚。情侣们奔波在买礼物的路上,随时随刻都要在朋友圈、微博记录甜蜜。一些老年人 、中年人 也纷纷在“520” 和“521” 秀恩爱 。“520”朋友圈“爱情刷屏”,表白与红包齐飞 。不少仍是单身的男女就要开始被各种“别人的”礼物、美食、告白轰炸 ,也创造了不少经典,戳中你的笑点或柔软 ,当然,其中必然是散发着浓浓醋意的。于是乎,一个520演变成一场全民狂欢,有人爱的没人爱的都掺乎进来 。
节日特点
网络情人节以意味深长、个性张扬、独具魅力的特点博得了年轻人的推崇。与2·14相比,5·20、5·21至少具有以下特点:
时髦化 “‘520’谐音很好听,年轻人赶时髦,就选择这个日子来领证。“520”更是被一些年轻人在微朋友圈、QQ群中,当做话题热议。巧妙运用发微信红包的数字,也成为一种表白新方式。 。
很多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加入了网络节日的追捧者行列。微信朋友圈里,“祝福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5·20我爱你”等信息的转发不少,仔细一看,中年人参与的还不少。送花、送巧克力、送蛋糕,“我爸真是越来越‘浪漫’了。”关于“甜蜜520”以4.7亿的点击量,高居当天热点微博榜首 。
也有网友老爸老妈在微信朋友圈里聊得火热,互相表白,发的内容一套一套的,老两口还挺时髦!《人民日报》不仅于520当天在官方微博大方打出9条“爱情标语”,还特别主持了一档名为“爱在520”的微话题,获数千万网友阅读,并闯入微博“热门话题榜”第2名 。
年轻化 追捧网络情人节的人群年龄大多在30岁以下,他们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空闲时间大多泡在网上,对网络的熟悉程度相当于熟悉家门口的那条马路。而2·14情人节的追捧者老中青三代结合,受传统影响较多的30岁以上人士则更倾向于西洋味浓的情人节。
精神化 5·20和5·21网络情人节这两天,送出的礼物更多倾向于“精神类”的,比如:通过网络或手机给他(她)发出爱的暗示,045692(你是我的最爱)、7758520(亲亲我吧我爱你),对方在正确破译密码时自然得到了你传递的爱意。网络人讲究的是新奇,因此,密码要越有创意越好,你的表白也越容易成功。
含蓄化 过2·14情人节的几乎都是已确定恋爱关系或已经结婚的真正的情人们,而网络情人节则更受到暧昧男女的青睐,他们不好意思当面说出那句“我爱你” ,因此,便借助网络,借助数字密码,含蓄地表达“520”、“521”。在5月20日和5月21日这两天约会地点的选择上,人们喜欢在网上传递爱意,或是图书馆、校园小径这类同样态度不够鲜明的地方。
节日评价
从网友的反馈来看,多数网友认为网络情人节非常实用。“网络表白不需要任何成本,还能给恋人带来一份惊喜。”有网友如是说。 网络情人节近年来迅速走红,尤其受到年轻网民的青睐。不少网友表示,这种情感表达的方式更加新颖简单,而且平时羞于开口的情话,此刻可以通过网络情人节的告白,很轻松地表达出来,更可以增进彼此的感情。网络情人节可以让更多“有情人”通过网络表达爱意:网友们可以向心仪的对象私下表白,也可将表白公开,得到好友们的祝福。 有学者认为,网络情人节等新兴节日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社交愿望强烈所产生的。青春有着共同的叛逆性,创新性,生活、工作上的压抑,现实中无法发泄,而在网络这个年轻人主要的互动社交社区里,很容易因为共同的一些经历、生活状态而产生共鸣,从而一呼百应。很多网友有喜欢的人却苦于无从表白,于是“5201314”(我爱你一生一世)之类的数字密码得到应用,“520”这个索然无味的数字,被网友们创新地顶成了一个浪漫的数字,最后演变为一个表白的节日:网络情人节。 有经济学家认为,“网络情人节” 等网络节日掀起的互联网经济,是未来经济的常态,它改变了传统的经济结构和商业模式,颠覆了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 是传统经济发展的未来方向。网络商业文化向实体经济的渗透日益加深,线下商家如今开始庆祝这些网络节日。这说明,互联网经济促进了市场的多元化 。 有社会学专家认为,在当下社会,互联网对人们的影响和冲击是巨大的。网络吉日的受宠,便是一个活生生的写照。网络吉日逆袭黄道吉日,恰恰体现了时代的发展,体现了当今社会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互联网一代的年轻人不仅炮制了像5月20日这样的表白节日,也发展了多种基于互联网的表白和宣泄模式 。有评论点赞 ,“520”逢周末,婚登处不休息,彰显以人民为中心 。 另外,网络情人节如果要形成一种民俗,除了特定人群的共同诉求外,还得有长期坚持的“仪式”——告白、求爱与结婚。“如果青春都重复一道风景,历史会变得索然无味”,到老了,你可以告诉你的孙子:“爷爷就是在网络情人节这天向你奶奶表白的,你知道啥是网络情人节吗?”这是属于一代人的节日 。 网络情人节等网络节日文化对传统文化带来冲击和淡化的同时,对传统文化观念的弘扬也起到一定的融合促进作用 。
爱情歌曲
在2015年的网络情人节来临之际,一份由海内外众多华人网友评选的“520网络情人节10年10大网络神曲”排行榜正式出炉,这10年间曾红遍大街小巷的网络情歌“英雄排座次”。 在范晓萱的《数字恋爱》中,“520”成了“我爱你”的爱情密码,在吴玉龙的《网络情人》中,“5201314我爱你一生一世”成为经典的爱情数字组合。在“数字化生存”的年代里,数字可以代表一切,可以代表你的身份,包括你的爱情。只是,数字化爱情,究竟是哪些人在传播,效果几何,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520”成了一个爱情寓言。 对于“520网络情人节10年10大网络神曲”的上榜歌曲,大多数网友认为“实至名归,基本靠谱”,但也有网友对龚琳娜和凤凰传奇这两个神曲界的代表人物没有作品入选表示出质疑,不过另有网友认为,龚琳娜和凤凰传奇的神曲与爱情这个主题的契合度并不是太高,所谓“网络情人节”甄选的10年10首网络神曲,必须跟网络跟爱情有关,而不止是神曲。 “520网络情人节10年10大网络神曲”排行榜:
杨臣刚《兔子爱萝卜》(作词:张一一;作曲:杨臣刚) 光良《童话》(作词:光良;作曲:光良) 胡杨林《香水有毒》(作词:陈超;作曲:陈超) 信乐团《死了都要爱》(作词:姚若龙:作曲:柳海准) 庞龙《两只蝴蝶》(作词:牛朝阳;作曲:牛朝阳) 阿木《有一种爱叫作放手》(作词:张嘉兴;作曲:黄友桢) 汤潮《狼爱上羊》(作词:汤潮;作曲:汤潮) 王麟《伤不起》(作词:化石;作曲:老猫) 慕容晓晓《爱情买卖》(作词:何欣;作曲:周宏涛) 筷子兄弟《小苹果》(作词:王太利;作曲:王太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