縉雲縣大源鎮
縉雲縣大源鎮位於中國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東部,由原來的章源、新化、嶺後三個鄉合併組成;東鄰仙居縣,南接縉雲縣大洋鎮,西與縉雲縣溶江鄉、胡源鄉為鄰,北與縉雲縣雙溪口鄉、仙居縣為界,距330國道、縉雲縣城35公里。全鎮轄大源、麻車、高畈、鄭念山、楊麻坑、余溪、嶺頭、上家堂、楊村、小章、宅坪、鄭坑、馬加坑、夏弄、有川、黃泥壟、雙坑、稠門一、稠門二、稠門三、稠門四、金西塘、越陳、麻田、東畈、廟下、雅亭、寮車頭、黃山嶺、土魚坑、懷義堂、黃連坑、嶺後、黃嶺、大峰、沙坑、吾山、柿坑38個行政村,有蒙古、哈尼、苗族、彝族、壯族、布衣、土家、畲族等8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21人),是革命老區鎮;鎮所在地大源村;海拔257.19米,全鎮地域面積88.8平方千米(2017年),13404人(2017年);有耕地面積25970畝(其中水田5920畝),山林面積8·4萬畝,山林覆蓋百分之七十;境內氣候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永安溪自南向北蛇行境內,折東流入仙居縣境內,屬靈江水系,溪水清澈,林木蔥翠,空氣清新,環境宜人。[1]
中文名稱: 大源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浙江省縉雲縣
地理位置: 浙江省縉雲縣東部
面 積: 88.8平方千米(2017年)
人 口: 13404人(2017年)
目錄
歷史沿革
歷史上與大洋鎮·方溪鄉·石筧鄉和現屬麗水的嚴溪鄉統稱為里南鄉。建國初分大源、小章、越陳、稠門、嶺後五個鄉,均屬縉仙區。1956年大源、小章合併為章源鄉,越陳、稠門合併為新化鄉;1958年屬縉仙公社,分章源、新化、嶺後管理區;1984年改稱章源、新化、嶺後公社;1962年5月縉仙區撤銷後隸屬盤溪區;1984年恢復鄉建制,分章源、新化、嶺後鄉。1992年5月浙江省境內實行「撤區、擴鎮、並鄉」,三鄉合併為建制鎮,取名――大源鎮。省民政廳批准認定該鎮為革命老區鎮和38個革命老區村。縉雲縣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在本鎮雅亭村建立。
基礎設施
投資改建了金溝――大源的沙改油工程;2004年又改造了大源――小泥路、大源――嶺後沙改油公路工程;2005年投資137萬元鄭坑――雙坑康莊工程,投資100多萬元的廟下至越陳康莊工程已開工建設,在2006年春已完工;投資40萬元的大源至高畈水泥路面工程也已建成完工;柿坑至嶺後、土魚坑至寮車頭的康莊工程也在規劃之中,正真結束了鎮內沙面公路歷史已為期不遠;建設開通了嶺後、懷義堂、越陳三個移動通信基站;投資10萬元改造大源學校教學樓設施;投資100萬元建成888米大源防洪堤。大源村投入20萬元的環境折整治,新建公廁3座。全鎮30個村通固定電話,21個村用上自來水,18個村看上有線電視,31個村通簡易公路,其中12個村通班車。全鎮有初中1所,小學3所,幼兒園1所,衛生院3所。
經濟狀況
2008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0062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2510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4920元。堅持「山、田、水」並舉,「種、養、加」結合方針,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扶持壯大茶葉、蠶桑·楊梅三大支柱經濟作物產業,全鎮已擁有茶葉基地6000畝,年產茶葉2490擔,年產值1900萬元;楊梅2000多畝;蠶桑基地5415畝,蠶繭年產量5167·6擔,產值549萬元。大源的高山茶葉在杭州、寧波等地享有盛譽,有着廣闊的市場。山羊、鵝鴨等特色養殖業得到大力發展,全鎮山羊存欄4500多頭,鵝鴨6.5萬多羽。小水電開發和外來加工業是大源鎮工業發展的一大特色。鎮內有7座小水電站,其中普化電站的發電機組是周恩來總理親手特批,專門設計並贈送給革命老區鎮,支持老區人民建設,是故該電站又稱「七.一」電站。2004年引進引進了1000萬元建設投資吾山電站;2005年重點工程沙坑電站大壩已順利建設之中。
視頻
發現縉雲——大源鎮稠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