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宽嘴鸫
绿宽嘴鸫 |
中文学名: 绿宽嘴鸫 |
绿宽嘴鸫[1](学名:Cochoa viridis) 为雀形目鸫科的鸟类,俗名绿鸫。体长约28厘米,是一种黑色及闪辉绿色似鸫的鸟。头顶与尾羽蓝色;脸侧黑色;两肩至尾上覆羽暗绿色;两翅具灰蓝、黑、褐等色相镶的翼斑;尾羽具黑色端斑;下体淡绿色。主要生活于常绿阔叶林内以及或出没于小溪边、常绿密林及险峻的地方。
分布于中国南疆诸邻国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福建等地。
目录
外形特征
雌性成鸟头顶至颈部淡钻蓝色;眼先、眼周和眉纹黑色;耳羽暗蓝色;背部、翅上覆羽、腰部及尾上覆羽均为暗绿色;飞羽黑色,各飞羽片中段灰蓝色,大覆羽和2级飞羽淡黄褐色,基部褐色,各飞羽端部暗褐色,形成灰蓝、黑、褐相镶的翼斑;尾羽蓝色较头顶蓝色略暗,羽端黑色;颏部浅褐色;下体绿色略沾微黄,腹部绿色略带蓝色,尾下覆羽绿色沾褐。雄鸟与雌鸟相似,但雌鸟褐色部分,雄鸟为蓝色替代。虹膜黑红色、淡褐橙黄色、暗红色或栗褐色等,嘴黑色,跗跖、趾、爪等肉褐色或角质褐色[2]。
生活习性
习性: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春秋迁徙季节亦集成几只或10多只的小群,有时亦见和其他鸫类结成松散的混合群。多活动在林缘、荒地、草坡、林间空地和农田等开阔地带。地栖性,善于在地上跳跃行走,多在地上活动和觅食。
鸣叫:繁殖期间极善鸣叫,鸣声清脆响亮,很远即能听见,常常固定在一处地方从早到晚不停地鸣叫,尤以清晨和傍晚鸣叫最为频繁。每日活动时间甚早,有时在早晨2:50左右即开始鸣叫,鸣叫时多站在树下小树枝头,发现人后立即飞到地面,在地上通过急速跳跃前进。
食性:主要以鞘翅目步行虫科、叩头虫科、埋葬虫科、以及鳞翅目和双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此外也吃蚯蚓等其他动物和植物果实与种子等[3]。
栖身环境
主要栖息于常绿阔叶林内,或出没于小溪边、常绿密林及险峻的地方。
生长繁殖
繁殖期5-7月,早的在4月末就开始繁殖。巢呈浅杯状,结构较为粗糙松散,主要由苔藓和草根构成。巢多置于常绿阔叶林下小树上,距地高1.5-6米,有时也营巢于针树林下。每窝产卵2-4枚。卵灰绿色,被有红色斑点,卵的大小为27-33mm×20-23mm,雌雄亲鸟轮流孵卵,雏鸟晚成性,孵出后由雌雄亲鸟共同育雏。
地理分布
亚种分化
单一物种,无亚种。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低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5]。
视频
绿宽嘴鸫育雏记,鸟爸爸的嘴巴塞满了食物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