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刺
绵刺 |
中文名 绵刺 学名 Potaninia mongolica Maxim.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目 蔷薇目 |
绵刺(学名:Potaninia mongolica Maxim.)是蔷薇科,绵刺属小灌木。生长在砂质荒漠中,强度耐旱也极耐盐碱。
绵刺是饲料植物,青鲜时骆驼最喜食,羊、马、驴也喜食,叶枯黄时期家畜不食。在荒漠地区有一定的饲用意义。
目录
信息
亚目 蔷薇亚目
科 蔷薇科
亚科 蔷薇亚科
属 绵刺属
种 绵刺
命名者及年代 Maxim.,1881
形态特征
小灌木,高30-40厘米,各部有长绢毛;茎多分枝,灰棕色。复叶具3或5小叶片稀只有1小叶,长2毫米,宽约0.5毫米,先端急尖,基部渐狭,全缘,中脉及侧脉不显;叶柄坚硬,长1-1.5毫米,宿存成刺状;托叶卵形,长1.5-2毫米。
花单生于叶腋,直径约3毫米;花梗长3-5毫米;苞片卵形,长1毫米;萼筒漏斗状,萼片三角形,长约1.5毫米,先端锐尖;花瓣卵形,直径约1.5毫米,白色或淡粉红色;雄蕊花丝比花瓣短,着生在膨大花盘边上,内面密被绢毛;子房卵形,具1胚珠。瘦果长圆形,长2毫米,浅黄色,外有宿存萼筒。花期6-9月,果期8-10月。
生长环境
绵刺分布区内气候干旱,雨量稀少,夏季酷热,冬季严寒。年平均温约7℃,绝对最高温可达40℃,绝对最低温达-32℃,全年日照在3000小时以上;年降水量50-150毫米,多集中在6-8月,但蒸发量要比降水量大得多。土壤为灰荒漠土及灰棕荒漠土。主要生长于具有薄层覆沙的沙砾质荒漠、山前洪积扇和山间谷地,常形成绵刺群落。对盐碱化土壤具有相当适应能力,在湖盆的边缘,盐爪爪群落的外围也能形成绵刺群落。该植物根系粗壮发达,对干旱气候具有特殊的适应性,在极度干旱季节,生长微弱,甚至处于"假死"状态,但当获得一定水份时,又能恢复正常生长,并可开花结实。
分布范围
绵刺分布于蒙古人民共和国南部荒漠区,中国宁夏西部荒漠区,内蒙古阿拉善盟的阿拉善右旗和左旗、巴彦卓尔盟的乌拉特右旗和石登口县及伊克昭盟的鄂托克旗和抗锦旗等,甘肃河西走廊景泰县的西北部、民勤县的西北部、金昌市的东北部、永昌县的北部、张掖市的西北部、高台县的西北部以及玉门市的西南部。同原记载分布范围102°-109°E相比,分布范围扩大很多,最西分布到甘肃玉门市西南部的昌马河,最东分布到蒙古戈壁的呼支苏古依,最北分布到蒙古湖谷的恩更河,最南分布到甘肃景泰上沙窝。
绵刺属介绍
属中文名:绵刺属
属拼音名:miancishu
属拉丁名:Potaninia
中国植物志:37:455
描 述:Potaninia Maxim. 绵刺属,蔷薇科,只有P. mongolica Maxim.1种,产内蒙古。小灌木,地下部粗厚,多分枝,地上部多小枝,由于宿存的老叶柄而使全部植株有刺;叶小,革质,3-5出,小叶无柄,于叶柄顶具节,易脱落;托叶大,与叶柄合生;花小,白色,生于叶腋内,具柄,无苞片,全部被疏长毛;萼管漏斗状,附萼3,裂片3;花瓣3,不大于萼片,圆形,脱落;雄蕊3枚,花丝短,着生于花盆的边缘,花盘内面密被丝毛;心皮1个,密被长丝毛,花柱基生;胚珠单生。[1]
参考来源
- ↑ 绵刺属Potaninia,植物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