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續齊諧記

來自 網絡網的圖片

續齊諧記,是南朝文學家吳均創作的志怪小說集,成書時間大約在天監九年(510)至普通元年(520)之間。

《續齊諧記》原書已佚,現存明輯本一卷,共十七則。此書因續南朝宋東陽無疑《齊諧記》而得名,大致記述了三方面內容:第一,記述了民間傳統時節的傳說成因,包括《九日登高》《上巳曲水》《七夕牛女》《眼明袋》《五花絲粽》《白膏粥》六則,集中反映了九月九、三月三、七月七、五月五等時俗的來歷;第二,記載了怪靈異物,包括《金鳳凰》《紫荊樹》《華陰黃雀》《籠歌小兒》《通天犀纛》《梅溪石磨》六則,設想奇特,可讀性強;第三,記敘了異人、靈狐、善鬼、情神的故事,包括《陽羨書生》《燕墓斑狸》《徐秋夫》《清溪廟神》四則,這類篇幅較長,故事情節曲折,藝術性很高。

《續齊諧記》雖然僅存一卷,然而佳作頗多,從小說藝術的角度來看,不但是梁代佼佼者,而且在六朝志怪中也屬優秀之作。此書影響深遠,書中故事常被唐宋人引為典據。《四庫全書總目》稱其為「小說之表表者」,魯迅稱讚吳均小說「亦卓然可觀」,由此可見它在志怪文學中的地位。

目錄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續齊諧記作 者吳均創作年代南朝梁文學體裁志怪小說集 [1] 字 數4000

內容簡介

《續齊諧記》所記內容皆屬神異怪聞,今存十七則故事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記述民間傳統節日的傳說由來和經過。如《九日登高》《上巳曲水》《七夕牛女》《眼明袋》《五花絲粽》《白膏粥》六則,分別記述了九月九、三月三、七月七、八月一、五月五、正月十五等節日的傳說由來,反映了人民群眾的生活,寄寓了他們的理想。

尤其是七月七日牛郎織女相會於鵲橋、五月五做粽子祭屈原,表達了人們的追求和願望,對後世很有影響。

第二,記述怪靈異物。雖為靈異之事,但大都與社會人事相關,暗含某些思想意義,如《金鳳凰》《紫荊樹》《華陰黃雀》《籠歌小兒》《通天犀纛》《梅溪石磨》六則。其中《金鳳凰》記霍光車轄所飾金鳳凰化鳥飛去,被人網住,想象大膽奇異;紫荊樹本已枯死,但又復活,使鬧分家的兄弟仨和好如初,具有一定的說教意味。

第三,記述鬼神故事。如《清溪廟神》較為突出,寫人神相戀,清溪女姑不甘忍受神廟裡的孤寂生活,要到人間尋找溫暖的愛情,表示「願作鴛鴦不羨仙」。另外如《陽羨書生》《燕墓斑狸》《徐秋夫》等也很聞名,情節曲折,藝術性強。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