绢毛点地梅
绢毛点地梅 |
中文名:绢毛点地梅 拉丁学名:Androsace nortonii Ludlow ex Stearn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菫菜目 科:报春花科 属:点地梅属 种:绢毛点地梅 中国特有:否 引种栽培:非人工引种栽培 |
绢毛点地梅(juàn máo diǎn dì méi),学名:Androsace nortonii Ludlow ex Stearn,是报春花科点地梅属植物,植株由着生于根出条上的莲座状叶丛形成疏丛。生于多砾石的山坡,分布于我国西藏和尼泊尔部分地区。 [1]
目录
绢毛点地梅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株由着生于根出条上的莲座状叶丛形成疏丛。根出条枣红色,初被柔毛,渐变无毛,节间长0.5-2.5厘米。
莲座状叶丛直径1-2厘米,基部具残存的枯叶;叶3型,外层叶线状长圆形,长4-5毫米,宽约1.5毫米,早枯,褐色,近先端及边缘被毛;
中层叶匙形至线状倒披针形,长4-7.5毫米,宽0.75-1.5毫米,先端钝,绿色,除渐狭的膜质基部外,密被长1.5-2.5毫米的白色绢丝状长毛;
内层叶具柄,叶片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3.5-6毫米,宽2-4毫米,先端钝,基部短渐狭,下延,两面被短硬毛;叶柄等长于或稍长于叶片;
着生于新枝端的叶2-4对,长4-5毫米,卵圆形,被短柔毛。花葶细弱,高2-6厘米,被开展的长柔毛;伞形花序2-6花;苞片线形,长2-3.5毫米,被柔毛;
花梗被柔毛,初花期甚短,约与苞片等长,至果期长可达9毫米;花萼杯状,长约3毫米,密被柔毛,分裂达中部,裂片狭卵形,先端稍钝;
花冠紫红色,直径6-9毫米,筒部长2.5-2.75毫米,裂片阔倒卵形,全缘或先端微具小齿。花期6月。
绢毛点地梅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4100-4500米的多砾石的山坡, 林缘石上 。
绢毛点地梅分布范围
分类文献
Androsace nortonii Ludlow in Bull. Mus. (Nat. Hist.) Botany 5: 285, t. 35, f. 7. 1976; S. Gould in Hara et Williams Enum. Fl. Pl. Nepal 3: 63. 1982; C. M. Hu et Y. C. Yang in Act. Phytotax. Sin. 24: 222.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