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給生命一縷書香(龔會)

給生命一縷書香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給生命一縷書香》中國當代作家龔會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給生命一縷書香

又是一年人間四月天,春紅漸殘,遊興不再濃烈。傍晚閒坐書齋,泡得一盞香茗,手握一卷,靜心閱讀。和風徐徐從窗外擠進來,不忍擾了讀者的寧靜。書頁在我的眼眸中次第花開,心扉亦是馨香瀰漫。四月的大地,不僅有稼禾的新綠,更有書香的浸潤。「4.23世界讀書日」的意義,在於讓人們「走向閱讀社會」,讓讀書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可是現實生活並非如人所願,浮躁的心追逐着更多的物質財富,常常忘記還有更重要的財富被自己忽略。所以經常勸身邊的人,讓他們讀點書,不為名利地位,就是單純的讀點書,怡情而已。很多時候,都會被人拒絕。理由是「沒有時間,忙得很。」不說大道理,就我一個人的體會,書籍里可以尋求到在人群里永遠找不到的真正的心靈安慰,精神的愉悅

古人曰:「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也許,那是在勉勵「學而優則仕」,為功名,為光宗耀祖。但是,我們也能看到,歷史上確實有不少不為世俗功利而讀書的先賢。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想象一下,他住的「環堵蕭然」,吃的「簞瓢屢空」,穿的「短褐穿結」。可是,因為書籍,因為閱讀,他不為這些而惶惑而愁苦。在清貧的生活中,書籍給了他真正的生命意義和價值!還有明初的宋濂,在「藴袍敝衣」、「無鮮肥滋味之享」之時,依然博覽群書,並樂在其中,「卒有所獲」。

很是羨慕那些擁有書房,成列着千百冊書籍的人家。常常回憶小時候讀書,除了學校發的課本以外,很難有一本讓自己特別感興趣的書。小學四五年級的時候,同伴之中流行起看「連環畫」。有文有圖的小人書,比過了華衣美食。為了能借到同伴的一本連環畫,我可以答應給他做作業,抄書,割豬草,打柴。後來,能讀一些小說了,到處借。從同年級同學那裡借,也從不同年級的學生那裡借。借到了,廢寢忘食的讀,生怕沒有讀完別人就要回去。家裡農活多,每天放學,我們都要幹活,或是打柴放牛,或是收割栽種。黑夜裡,母親怕費電,總是催着我們早早的關燈。不敢違背,只好自己尋找機會、擠壓時間來讀書。那時候我最喜歡幫母親做飯,母親在灶上忙碌,我就給她燒火。拿着心愛的書,塞進灶里一把柴火,就着灶膛火光,看上幾頁。直到火光微弱,實在看不清字,又加一把柴火,繼續看。常常被母親責備,但是不悔改。

讀大學期間,離市圖書館很近,沒課就往圖書館跑。特別是周末,早上帶兩個饅頭,擰着一個書包,一頭扎進去,就是一整天。晚上六點圖書館關門,才念念不舍離開圖書館,回校。那些年,讀文學名著,讀歷史演義,文史哲學讀累了,翻翻中外名家詩集、畫冊,甚至讀金庸、梁羽生的武俠小說。有些書籍很深奧,特別是古典書籍,天文地理,古代哲學等。可不管懂不懂,覺得有書讀,真是幸福。廣泛閱讀的結果,是我內心的愉悅和滿足,也是我眼界的高遠和開闊。

終於,在歲月的流逝中,我也擁有了小小書房,列列書冊。隨手可拾,隨時可閱。在閱讀的快樂中,我領略到生命的真正意義。讀書,成為我生活的一種常態。那些如精靈般的文字,在每個角落,展開靈巧的翅翼,觸動我的情懷。我經常給朋友說,我是在「玩」文字。「玩」是有精神層面的快樂的,「玩」是一「王者」與一「元首」契合,成為獨一無二的、尊貴的、快樂的內在。不是讓文字奴役自己,也不是自己去奴役文字。而是自己的心和這些靈性的文字有了默契,有了斬不斷的情緣。特別鍾情的是中國古典文學,每一次,吟誦那些或是慷慨激昂或是溫婉清麗的篇章,胸中涌動着感動,涌動着激情。仿佛,自己也曾衣袂飄飄,仗劍行走天涯;仿佛,自己也曾月下泛舟,醉臥江湖!仿佛,自己也獨倚望江樓,望盡天涯路!

讀書,不為考試,不為功名,不為升遷的讀書,讓平凡的人生變得精彩,讓平淡的生活變得靈動。工作時,讀點專業書籍,使自己不膚淺;休息時,讀點自己喜歡的書籍,使自己不庸俗。居家讀閒書,出門看世界,這樣的人生不寂寞、不無聊,更不會孤獨!

在這明媚的人間四月天,給自己的生命增添一縷溫馨的書香,讓人類的智慧有着良性的循環和傳承,給生命增加寬度和廣度,深度和厚度,不亦快哉!「不亦樂乎」![1]

作者簡介

龔會,重慶市作協會員,中學語文教師。作品散見於各類雜誌報刊,有散文集《一湖煙雨半生閒》出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