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息肉
結腸息肉 |
中文名: 結腸息肉 英文名: polyps of the colon 所屬科室: 外科、消化內科 遺傳性: 遺傳 發病部位: 結腸 |
結腸息肉是指所有向腸腔突出的贅生物的總稱,包括腫瘤性贅生物和非腫瘤性贅生物,前者是癌前期病變,與癌發生關係密切,後者與癌發生關係較少。這兩種息肉在臨床上並不容易區分,常以息肉作為初步診斷,待病理學確診後再進一步分類,因此臨床上所謂的大腸息肉並不說明息肉的病理性質,通常臨床所說的息肉多為非腫瘤性息肉,腫瘤性息肉統稱為腺瘤。息肉症視症狀輕重不同可採用中西藥物,腸鏡,鐳射,冷凍,套扎及經腹或經肛門等多種辦法進行治療。
主要原因
- 長期腹瀉
很多病人腸道黏膜容易過敏,例如飲酒、吃辣椒或油膩食物或海鮮後出現腹瀉,有些病人會無原因的出現腹瀉,這樣腸道黏膜會出現慢性炎症,易導致腸道息肉生長。
- 長期便秘
便秘的病人經常是幾天排便一次,糞便長期在腸道內儲存會產生各種毒素,導致腸黏膜出現慢性炎症,易生長息肉。
- 遺傳
一般認為,結腸息肉形成與基因突變和遺傳因素有密切關係,從目前研究情況表明,突變基因可以由父母遺傳給後代子女,在遺傳機會上男女是均等的,沒有性別的差異。04、炎症性疾病 如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恩病等疾病易出現息肉。
- 年齡
結腸息肉的發病率隨年齡的增大而增高。
- 胚胎異常
幼年性息肉病多為錯構瘤,可能與胚胎髮育異常有關。
- 生活習慣
長期進食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性飲食結腸息肉的發生率明顯增高,多進食新鮮水果蔬菜以及維生素C者息肉發生就少。吸煙也與腺瘤性息肉的密切關係。 吸煙史在20年以內者多發生小的腺瘤,而吸煙史在20年以上者多伴發大的腺瘤。[1]
症狀
本病由於病理性質的類型不同,而臨床表現或有差異,但主要以便血、粘液便或便秘、腹痛、腹瀉為常見症狀。
- 便血:便血是腸息肉的主要臨床表現。息肉的便血出血量較少,如果由於排糞時擠壓而使息肉脫落或息肉體積大位置較低,可發生較多量的便血。便血有時是鮮血,有時也會夾雜在糞便裡面。
- 脫垂:息肉較大或數量較多時,由於重力關係牽拉腸粘膜,使其逐漸與肌層分離而向下脫垂。病人排便動作牽拉及腸蠕動刺激,可使蒂基周圍的粘膜層鬆弛,可並發直腸脫垂。
- 腸道刺激症狀:當腸蠕動牽拉息肉時,可出現腸道刺激症狀,如腹部不適、腹痛、腹瀉、膿血便、粘液便、里急後重等。[2]
檢查方法
對懷疑結腸息肉的患者,首先應做大便常規及隱血檢查,常規行肛門直腸指診。電子結腸鏡及鋇灌腸、氣鋇雙重造影對結腸息肉的診斷有重要意義。 (一)結腸息肉在電子結腸鏡下的表現 只有一個息肉的,稱為單發性息肉;有多個息肉的,稱為多發性息肉;數目超過l00個的,稱為息肉病。腺瘤性息肉多呈淡紅色,有充血、糜爛;增生性息肉多呈蒼白色;炎性息肉多有充血。一般認為,小息肉、有蒂息肉的癌變率低,寬基息肉癌變率相對較高;廣基、大息肉癌變率高,若再出現息肉頭部潰瘍,幾乎l00%有癌變。 (二)結腸息肉在X線下的表現 X線檢查可以分辨息肉的數目、分布、大小和形態,粗略判斷息肉有無癌變的可能。通常對疑有結腸息肉的患者的X線檢查選用雙對比造影。雙對比造影下,息肉表現為低密度充盈缺損,能夠看到息肉的表面輪廓、數目、大小及蒂的有無與長短,同時可以判斷息肉癌變的情況。一般息肉直徑小於1cm、表面光滑或呈均勻顆粒狀,蒂長大於2cm,多為良性。若出現無蒂、表面凹凸不平,或基底寬度大於高度且局部腔壁凹陷,或息肉直徑大於2cm,或息肉表面輪廓不清且密度較高等特徵,則提示有癌變可能。[3]
分類
結腸息肉按其組織學分型為:
- 增生性息肉:最常見的一種息肉,又名化生性息肉。分布以遠側大腸為多,一般均較小,直徑很少超過1厘米,不發生惡變。
- 淋巴性息肉:淋巴性息肉亦稱良性淋巴瘤,多見於20-40歲成人,亦可發生於兒童,男性略多,多發於直腸,多數為單發,亦可多發,不發生癌變。
- 炎症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又名假息肉,是腸粘膜長期慢性炎症引起的息肉樣肉芽腫,這種息肉多見於潰瘍性結腸炎的病變腸道中。常為多發性,多數較小,直徑常在1厘米以下,病程較長者,體積可增大。
- 幼年性息肉:約90%發生於10歲以下兒童,以男孩為多見。外觀為圓形或卵圓形,表面光滑。
- 淋巴性息肉:淋巴性息肉亦稱良性淋巴瘤,多見於20-40歲成人,亦可發生於兒童,男性略多,多發於直腸,多數為單發,亦可多發,不發生癌變。
- 腺瘤:結腸腺瘤是大腸的良性上皮腫瘤。根據組織學結構分成三種類型即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及混合型腺瘤。
此外,結腸息肉根據數量的大小可分為單發性息肉和多發性息肉,多發性息肉又叫(家族性結腸息肉)多具有癌變的可能。
注意事項
- 手術前2天控制飲食,以無渣飲食為主,忌食任何蔬菜、水果(包括魚、蛋、肉類);以白米稀飯或爛麵湯為主,其內可加糖或鹽,不能加鹹菜、豆類食品。小米或黑米稀飯不易消化、有顏色不能食用。
- 術前當天晚以牛奶、藕粉為主。
- 術前晚9點左右,口服瀉藥(瀉藥不能用甘露醇),12點以前分服完畢。12點以後可適量飲淡鹽水。如轉天行麻醉腸鏡下手術,晚4點以後不能飲水。
- 患者如有便秘史,術前兩天可應用緩瀉劑,如20克番瀉葉代茶飲,麻仁膠囊等。適當多控制幾天飲食。
- 少攝入或不攝入含纖維素的食物:如粗糧、蔬菜,減少排便。在排便過程中,大腸切除的創面和腸道內糞便相摩擦,易引起創面出血感染;
- 減少活動:腸道內的創面在後續癒合3-5天內有出血風險。建議臥床休息;
- 減少藥物使用:如抗血小板,抗血栓的藥物。這類藥物會影響凝血機制,增加結腸鏡切除息肉後的出血風險。
治療
手術治療:
- 單個息肉可行切除,病理活檢同時進行。
- 多發息肉或息肉較大有惡變者,可經肛門肛窺腸鏡進行病理活檢,以除外惡變。
- 高頻電凝圈套切除法:這種腸內息肉治療方法主要適用於有蒂較大的息肉。
- 活檢鉗除法:主要用於單發小息肉,既簡便易行又安全可靠,還可以送活組織進行病理檢查。
- 黏膜切除法:這種腸內息肉治療方法主要用於無蒂的扁平息肉或早期癌患者。
- 分塊、分期摘除法:如果息肉較大,無法一次性切除,可以採用分塊電切的方法將息肉逐步切除;如果息肉數量較多,若無法一次全部切除,則要求患者定期進行分次電切治療。
目錄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