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學
經絡學( Meridian ),是指人體經絡與穴位的學科。經絡系統即分形經絡,是不同層次的特定間隙。穴位即特定間隙的較大空間,比較重要的是上丹田和下丹田。
經絡學說在臨床上可以應用於解釋病理變化、協助疾病診斷,以及指導臨床治療三個方面[1]。
目錄
穴位
一一特定間隙的較大空間
透視到的穴位是經絡線上的白色圓點,小的如綠豆,大的如蠶斗。有的呈開放性,電波般地接收或發放外氣。因人而異因穴而異。結構上無固定的邊界和規則的形態學特點,下面重點談幾個主要大穴。
上丹田一一腦室系統
體察得知,它位於頭部的中心,即山根穴後,大小腦五官之間。功力深者,可見滲透到較大空間。真氣流入上丹田,迅速擴散,緊接着濺起金光閃閃的浪花,就象海浪撞擊礁石一樣,一浪打一浪,光彩奪目,生機活潑。解剖而言,上丹田就是腦室系統,主要是側腦室和第三腦室。其內的液體就是腦脊液,它是液體系統的另一種形式,和組織液互相滲透,在中醫常稱為腦髓。體察到此處的真氣循環過程和腦脊液循環相同,不再贅述。並且還發現,從尾椎流出一股粗細如毛線的乳白色真氣經小腹進入下丹田。這點,望解剖家予以證實。
下丹田
體察知,它的空間較大,上自肚臍下自恥骨聯合處,有6個氣室,直徑總約10厘米。其形與鵝蛋相似,它的中心位於臍下三分,是全身真氣的供應站。解剖而言,它在腹壁上,而不在腹腔中。(有人講是膀胱直腸膈,這是非常錯誤的)。腹膜以外,皮下脂肪層以內,主要為腹直肌、斜肌、深筋膜、淺筋膜各部分問的較大間隙。這些部分之間通過類似乳膠薄膜一樣的筋膜連接,透明柔軟而富有彈性。體察發現,這些筋膜隨着呼吸的節奏而變化。吸則縮小,呼則開大,正是古語說的,「吸則閉,呼則開」[2]。
經絡系統
經絡的氣循環不同於血液循環,它除了和血液循環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外,還具有獨到的作用。血液循環是由血管心臟構成的遍布全身的管道系統,結構上具有封閉性(否則,血便外溢了)由它完成人和外界的交換,吸人氧和養料並排出代謝產物。而人體內部的溝通,如兩細胞間的直接交換,血液循環就無能為力了,這就象鐵路並不能完成社會各部門間的直接溝通一樣。這只能通過氣循環棗循着兩細胞間的間隙,由液晶態組織液,直接地、輕而易舉地完成這交換。它的意義在於更大可能地溝通了人體內部機體。血液循環的動力來自於心臟的搏動,所以,心臟停止了跳動,血液循環也就停止了。氣循環則不然,只要肢體還沒有徹底乾枯,有一定的液性,就存在它的循環。因此,截肢的肢體,仍有經絡存在。據此,植物雖然沒有血液循環,但有液體系統,仍有氣循環,有經絡存在。如香蕉5條,哈密瓜10一12條。這也體現了生命的物質統一性。
視頻
經絡學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經絡的臨床應用/解釋病理變化/協助疾病診斷,醫學教育網,2013-11-29
- ↑ 人體經絡與穴位的科學,中華康網,2018-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