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经济联合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经济联合是中国的一个学术名词。

汉字是世界上比较古老的四大文字之一[1],也是我们国家优秀文明历史的象征,一直沿用至今,一个简单的文字也道出了我国人们的聪明才智[2],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成就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辉煌。

目录

名词解释

经济联合是社会主义社会中,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经济单位在生产和流通中所进行的直接结合。联合的形式,有的是相同所有制行业、部门、地区企业之间的联合;有的是在不同所有制之间,跨行业、部门、地区的企业之间的联合。内容包括资金、技术、劳动力、工艺过程、燃料和原料供应、产品销售、运输等等。联合的程度高低不同,有松散的联合,有紧密的联合。前者如订立供销协议,实行技术合作、来料加工或补偿贸易。后者如组织经济实体(公司)。从广义上说,以中心城市为主体组织经济区,是一种横向经济联合;与外资举办合资企业,是对外的经济联合。

经济联合的产生和发展

经济联合作为一种经营方式,在资本主义初期,就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过程,就是一种经济联合的发展过程。到了垄断阶段,经济联合发展更为迅速。垄断组织从最初的短期价格协定,发展为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进而越出国界成为跨国公司。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化的大生产,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见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客观上存在着经济联合的要求。但社会主义社会经济联合的性质,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不同。后者是自发地进行的,往往通过“大鱼吃小鱼”的方式实现,目的在于加强对劳动人民的剥削,以攫取最大的利润。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联合,是从生产发展和经济合理的需要出发,在国家的计划指导下形成的;企业参加经济联合,根据自愿互利的原则,采取民主管理方式,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在中国,经济联合的迅速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经过30多年的经济建设,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但是,过去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分集中,企业成为政权机构的附属物;地区、部门之间互相封锁,切断了企业之间横向的内在经济联系,影响商品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使之逐步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打破条块、城乡的分割,逐步地建立多渠道、少环节、开放式的商品流通市场;并在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之间开展竞争,这一切都推动企业朝着专业化和协作的方向前进,走向联合化。尤其是1984年以来,横向经济联合的发展和企业群体、企业集团的兴起,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农业中,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大力推广,以及乡镇企业大批涌现,农村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多层次、多种形式的经济联合,已在农村发展起来。但目前中国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各部门、各地区的生产力发展还不平衡,组织经济联合只能从实际出发,由小到大,从低级到高级,循序前进。

经济联合的作用

经济联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主要是:

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实行经济联合能把分散的生产转变为集中的大生产,密切企业之间横向的内在经济联系,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落后的经营形式。这就使企业可以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挖掘潜力,做到充分利用人力、财力、物力,合理地组织产供销。实行经济联合能够促进人才、资金、技术、资源等各种生产要素合理的流动与重新组合,使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还能更快更好地采用新的技术,节约劳动,提高经济效益(见社会主义经济效益)。

有利于经济的计划管理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不能建立在无数分散的小生产的基础之上。经济联合能够加快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沟通企业、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就使国家能加强计划管理,把精力放在管好国民经济的主要方面,做好宏观经济计划的决策,抓好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同时,又能使企业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更好地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使企业和社会的经济效益都能较快地提高。在中国,通过经济联合和合同制等办法,把农民家庭或小组承包的经济活动,同强大的全民所有制经济挂起钩来,有利于把农民的主要经济活动更好地纳入国家计划轨道,使之成为整个国民经济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有利于促进生产关系的发展在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条件下,经济联合的几种情况,都能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这几种情况是:①公有制经济单位的联合。它把原来比较小和分散的生产变为比较大和集中的生产,特别是在实行统一经营和管理时,实际上提高了公有化的程度。②公有制经济单位与个体经济和其他非社会主义经济的联合,有利于把个体经济和其他非社会主义经济的经营纳入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轨道。③个体户之间的联合,会产生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