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织,汉语常用字(一级字) ,读作zhī,最早见于战国文字 ,其本义为制作布帛,又可引申为编织、搜罗、 用染丝织成的丝织品和旗帜等。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织

注音; ㄓ、ㄓˋ

拼音; zhì zhī

部首; 纟

笔顺编码; 55125134

总笔画; 8

统一码; U+7EC7

结构; 左右结构

五笔; xkwy

仓颉; vmrc

郑码; zjo

四角; 26180

字级; 一级字、常用字

平水韵; 十三职 入声

异体字; 织ॿ�綕ঀ�ঁ

字源演变

形声字。从糸,戠声。"戠"之形体演变,参"戠"字条。"戠"简化作"只"。"织"类推简化作"织"。《说文》:"织,作布帛之总名也。"本义是制作布帛。

《诗·大雅·瞻印》:"妇无公事,休其蚕织。" (妇女没有工作,停止养蚕织布)引申指编织。这些意义的"织"字读为"zhī"。《玉篇·系部》:"织,织文锦绮之属。"《礼记·玉藻》:"士不衣织。" (上不穿彩帛)这种意义的"织"字读为"zhì"。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三】【糸部】织

作布帛之緫名也。从纟戠声。

说文解字注

作布帛之总名也。布者麻缕所成。帛者丝所成。作之皆谓之织。许此部别布于丝。自缉篆至絣篆二十六字皆言布也。而有不可分者、如织篆是也。经与纬相成曰织。古叚为识字。如诗之织文、微识也。从纟。戠声。之弋切。一部。

折叠康熙字典 zhī《广韵》之翼切。《集韵》《韵会》质力切。并音职。《说文》:作布帛之总名。《小尔雅》:治丝曰织。织,缯也。《广韵》:组织。《书·贡》:厥篚织文。传:织文锦绮之属。

zhì业又《广韵》《集韵》《韵会》并职利切。音志。《正韵》支义切。音寘。《礼·玉藻》:士不衣织。注:织,染丝织之。士衣染缯也。

chì又《集韵》昌志切。音炽。帜或作纤。《诗·小雅》:织文鸟章。笺:织,微也。疏:帜与纤字虽异音实同也。《前汉·食货志》:旗纤加其上。注:师古口:纤读曰帜。《类篇》:或作纮。[1]

参考文献

  1. , 360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