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細胞聚集指數

細胞聚集指數
細胞聚集指數
原圖鏈接

中文名稱 :細胞聚集指數

相關疾病 :急性心梗、黑色素瘤等

專科分類 :心內科、皮膚科

檢查分類 :生化

紅細胞聚集指數是反映紅細胞聚集性及程度的一個客觀指標,增高表示聚集性增強,全血黏度增高。影響紅細胞聚集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①大分子的橋聯力,大分子越多,紅細胞聚集性就越強。②靜電排斥力:紅細胞膜表面均帶負電荷,這對紅細胞聚集而言是一種排斥力,如果某種因素使紅細胞表面電荷減少(如病毒感染)則紅細胞的聚集性就增強。③切應力的大小:切應力是紅細胞在運動時所受到的與其運動方向一致的力,切應力與切變率呈正比關係,該力可使聚集的紅細胞解聚,該力越大紅細胞就越不易形成聚集體。④紅細胞的形態:正常紅細胞的雙凹圓盤狀結構使細胞間有較大的接觸面積,細胞間容易聚集,當紅細胞變形球形或橢圓形對細胞接觸面積越小,聚集力減弱。 [1]

目錄

臨床意義

紅細胞聚集指數用於診斷血栓性疾病。紅細胞的聚集性增高,聚集程度增加,促使血液黏度增加,同時也還可能伴隨其他血液流變學指標改變,導致血液阻力增大,血液流動性減弱,甚至使某些毛細血管、微小靜脈堵塞,使循環血液灌注量不足,造成組織或器官缺血、缺氧、組織中酸性代謝產物增加,引起酸中毒,使紅細胞聚集進一步增強,變形性減退,某些血流變指標相應改變,形成惡性循環。

紅細胞聚集性增高,多見於紅細胞膜的性質結構異常性疾病,可導致低切變率下血液黏度增高。血液病、免疫球蛋白的異常、急性心肌梗死、惡性黑色素瘤等都可引起聚集性增高。高血壓、冠心病、肺心病、糖尿病、惡性腫瘤等紅細胞聚集性也會升高。 [2]

正常值參考範圍

參考來源

  • 趙寧俠,郭瑞林,任秦有等.   艾灸三陰交穴對健康人血液流變學及紅細胞聚集指數的影響. 《 雲南中醫學院學報 》 , 2003  
  • 尉娜,楊純生,李素芳.   川芎嗪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全血黏度及紅細胞聚集指數的影響. 《 WanFang 》 , 年  
  • 付立平,郭秀榮.   Ⅱ型糖尿病患者紅細胞聚集指數、變形指數和剛性指數的檢測意義. 《 中國臨床實用醫學 》 , 2010  
  • 王伯初,蔣稼歡,蔡紹皙等.   一種定量描述紅細胞聚集指數的分析方法. 《 CNKI 》 , 1997  
  • 林延鵬,王民玉,許苗等.   全血低切還原粘度與紅細胞聚集指數相關性研究. 《 WanFang 》 , 2009

文獻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