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納米材料1

納米材料是指在三維空間中至少有一維處於納米尺寸(1-100 nm)或由它們作為基本單元構成的材料,這大約相當於10~1000個原子緊密排列在一起的尺度

目錄

簡介

「納米複合聚氨酯合成革材料的功能化」和「納米材料在真空絕熱板材中的應用」2項合作項目取得較大進展。具有負離子釋放功能且釋放量可達2000以上的聚氨酯合成革符合生態環保合成革戰略升級方向,日前正待開展中試放大研究。該產品的成功研發及進一步產業化將可輻射帶動300多家同行企業的產品升級換代。聯盟製備出的納米複合絕熱芯材導熱係數可控制為低達4.4mW/mK。該產品已經在企業實現了中試生產,正在建設規模化生產線。聯盟將重點研究開發阻燃型高效真空絕熱板及其在建築外牆保溫領域的應用研發和產業化,該技術的開發將進一步促進我國建築節能環保技術水平的提升,帶動安徽納米材料產業進入高速發展期。從尺寸大小來說,通常產生物理化學性質顯著變化的細小微粒的尺寸在0.1微米以下(注1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納米,1納米=10埃),即100納米以下。因此,顆粒尺寸在1~100納米的微粒稱為超微粒材料,也是一種納米材料。納米金屬材料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研製成功的,後來相繼問世的有納米半導體薄膜、納米陶瓷、納米瓷性材料和納米生物醫學材料等。納米級結構材料簡稱為納米材料(nanometer material),是指其結構單元的尺寸介於1納米~100納米範圍之間。由於它的尺寸已經接近電子的相干長度,它的性質因為強相干所帶來的自組織使得性質發生很大變化。並且,其尺度已接近光的波長,加上其具有大表面的特殊效應,因此其所表現的特性,例如熔點、磁性、光學、導熱、導電特性等等,往往不同於該物質在整體狀態時所表現的性質。

評價

納米顆粒材料又稱為超微顆粒材料,由納米粒子(nano particle)組成。納米粒子也叫超微顆粒,一般是指尺寸在1~100nm間的粒子,是處在原子簇和宏觀物體交界的過渡區域,從通常的關於微觀和宏觀的觀點看,這樣的系統既非典型的微觀系統亦非典型的宏觀系統,是一種典型的介觀系統,它具有表面效應、小尺寸效應和宏觀量子隧道效應。當人們將宏觀物體細分成超微顆粒(納米級)後,它將顯示出許多奇異的特性,即它的光學、熱學、電學、磁學、力學以及化學方面的性質和大塊固體時相比將會有顯著的不同納米技術的廣義範圍可包括納米材料技術及納米加工技術、納米測量技術、納米應用技術等方面。其中納米材料技術着重於納米功能性材料的生產(超微粉、鍍膜、納米改性材料等),性能檢測技術(化學組成、微結構、表面形態、物、化、電、磁、熱及光學等性能)。納米加工技術包含精密加工技術(能量束加工等)及掃描探針技術。[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