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腹金剛鸚鵡
簡介
紅腹金剛鸚鵡:別名紅腰金剛鸚鵡,為鸚形目、鸚鵡科、金剛鸚鵡屬鳥類,原產於南美洲南部熱帶地區的大部分國家,包括玻利維亞、巴西、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圭亞那、秘魯等國。產於美洲熱帶地區,喜棲息於海拔500m以下的濃密潮濕的雨林及開闊的稀樹草原與草地,農耕區與紅樹林也可見到它們的蹤跡。1783年命名,無亞種。
基色為綠色,下腹橄欖色,帶有暗紅棕色的羽毛。生性膽小又神經質,進食、築巢、休息和活動範圍幾乎都只繞着一種非常特別的棕櫚樹打轉,當地人稱為意大利棕櫚的棕櫚樹只生長在沼澤的高地。
科目分類:金剛 生存環境:叢林 顏色分類:綠色_棕色 性情分類:攀禽 最大體型:47cm
遷徙類型:留鳥 壽命年限:40年 適宜溫度:20℃±10℃ 食物飼料:穀類
紅腹金剛鸚鵡形態特徵
頭體長43-47cm,重約300克。頸部、背部以及尾巴外側的覆羽為橄欖綠色。前額和鳥喙下方為藍綠色,下巴、喉嚨和前胸上方帶有點灰色,每片羽毛的外側都帶有綠色的滾邊。翅膀的主要飛行羽以及覆羽都是藍綠色,覆羽內側為黃綠色。尾巴覆羽內為藍綠色,尾巴上方為綠色,其內部為橄欖黃色。成鳥的鳥喙為黑色,臉部的裸皮為淺淺的黃色帶有點白色。叫聲尖銳刺耳。
紅腹金剛鸚鵡生活習性
聚集數量的多寡取決於食物的充足與否,其食物也都是棕櫚樹的果實,幾乎不吃其它任何的東西。早晨7-10點會從棲息處飛至覓食區,約於下午3-5點返回棲地,終日保持警戒心。在繁殖季節的時候,會各自分散成小群體找尋適當的樹洞築巢,有時候也會看見高達數百隻的族群一起行動,偶爾會和橙翅亞馬遜鸚鵡以及栗額金剛鸚鵡一起活動,晚上的時候整各族群都聚集在棕櫚樹附近一起過夜。
紅腹金剛鸚鵡飼養方法
人工剛飼養時非常容易緊張與不安,適應期較長,適應期間對環境、天候等變化也比較敏感,飼養紅腹金剛鸚鵡通常需要比飼養其它的金剛鸚鵡更為費心。
紅腹金剛鸚鵡雌雄分辨
幼鳥的鳥喙尖端則帶有點臘白色,腹部的紅棕色也比較不明顯。
紅腹金剛鸚鵡繁殖方式
繁殖期在委內瑞拉是5月開始,在圭亞那則是2月,巴西是9月,崔那德島從2月及9月。一窩約產2顆蛋,孵化期25天,11個星期後幼鳥羽毛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