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砂壩鎮
紅砂壩鎮,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豐鎮市下轄鎮,地處豐鎮市北部,東與隆盛莊鎮毗鄰,南與南城區街道接壤,西與三義泉鎮相連,北與察哈爾右翼前旗土貴烏拉鎮交界,行政區域面積362.83平方千米。[1]
清代時期,屬豐鎮廳西北鄉轄;1984年2月,紅砂壩公社改鄉;2001年7月,紅砂壩、九龍灣2鄉合併為紅砂壩鎮。截至2018年末,紅砂壩鎮戶籍人口有15724人。
截至2020年6月,紅砂壩鎮下轄9個行政村。
2011年,紅砂壩鎮農民人均純收入5229元。
2018年,紅砂壩鎮有工業企業1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個。
中文名: 紅砂壩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豐鎮市
地理位置:豐鎮市北部
面 積: 362.83 km²
下轄地區: 9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壩溝村
電話區號: 0474
郵政區碼: 012123
車牌代碼: 蒙J
人 口: 15724人(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
目錄
建置沿革
清代時期,屬豐鎮廳西北鄉轄。
民國時期,屬豐鎮縣第三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三區官村。
1958年4月,成立十八台鄉。
1962年3月,設紅砂壩公社。
1984年2月,紅砂壩公社改鄉。
2001年7月,紅砂壩、九龍灣2鄉合併為紅砂壩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紅砂壩鎮下轄9個行政村:王家卜、十八台、土城、沙卜、豐樂窯、三義永、向陽、九龍灣、西邊牆,下設109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紅砂壩鎮下轄9個行政村:土城村、王家卜村、十八台村、沙卜村、豐樂夭村、三義永村、石莊溝村、向陽村、西邊牆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紅砂壩鎮地處豐鎮市北部,東與隆盛莊鎮毗鄰,南與南城區街道接壤,西與三義泉鎮相連,北與察哈爾右翼前旗土貴烏拉鎮交界,行政區域面積362.83平方千米。
人口
2011年末,紅砂壩鎮總人口18327人。另有流動人口4045人。總人口中,男性9658人,占52.7%;女性8669人,占47.3%;14歲以下2482人,占13.5%;15—64歲12424人,占67.8%;65歲以上3421人,占18.7%。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8177人,占99.2%;有蒙古、滿、回等5個少數民族,共150人,占0.8%。2011年,紅砂壩鎮人口出生率3.4‰,人口死亡率4.7‰,人口自然增長率-1.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8.7人。
2017年末,紅砂壩鎮常住人口為7000人。
截至2018年末,紅砂壩鎮戶籍人口有15724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紅砂壩鎮農民人均純收入5229元。
2018年,紅砂壩鎮有工業企業1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個。
農業
2011年,紅砂壩鎮有耕地面積6.5萬畝;可利用草地面積24.2萬畝,林地面積18.6萬畝。糧食作物以馬鈴薯、玉米、雜糧雜豆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3100噸,其中玉米1000噸,雜糧雜豆2100噸。主要有經濟作物有油料作物、甜菜、蔬菜等。2011年,胡麻種植面積0.3萬畝,產量160噸;甜菜種植面積0.2萬畝,產量5000噸;蔬菜種植面積0.2萬畝,產量1238噸,主要品種有大白菜、黃瓜、青菜、青椒、南瓜、蔥頭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0.8萬頭,年末存欄0.2萬頭;羊飼養量4.7萬隻,年末存欄1.6萬隻;奶牛飼養量0.1萬頭;家禽飼養量3.5萬羽。2011年,鮮奶4000噸。
商業
2011年末,紅砂壩鎮有商業網點36個。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43萬元。
交通運輸
紅砂壩鎮有208國道經過境內。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紅砂壩鎮有小學1所,在校生96人,專任教師15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教育經費達905萬元。
科學技術
2011年末,紅砂壩鎮有各類科技人才119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52人,經營管理人才36人,技能人才20人,農村實用人才11人。
文化事業
2011年末,紅砂壩鎮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5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8個,建築面積340平方米,藏書10500冊。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紅砂壩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6個,其中衛生院2個;病床23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13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3張,固定資產總值51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5人,其中執業醫師1人,執業助理醫師1人,註冊護士1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0.8人。2011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25/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8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2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0500人,參合率57%。
社會保障
2011年,紅砂壩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092戶,人數2152人,支出252.8萬元,比上年增長17.2%,月人均97.8元,比上年增長17.2%;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87人,支出49.8萬元;農村醫療救助6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392人次,共支出11.9萬元;農村臨時救濟1582人次,支出38.5萬元,比上年增長20%。自然災害受災人口5300人,農作物受災面積5.5萬畝,救災支出23.5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66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1.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