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红眼沙鲈

红眼沙鲈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红眼沙鲈,学名:Psammoperca waigiensis (Cuvier, 1828) ,又名红眼鲈、红目鲈,为尖嘴鲈科沙鲈属下的一种鱼类。

目录

简介

体长而侧扁,腹缘平直。头尖,头背侧、眼睛上方有一明显凹槽。眼略小。前后鼻孔相近。吻短而略尖。口大,下颌略突出;上颌后端达眼后下方。眶前骨、前鳃盖及主鳃盖下缘均光滑。上、下颌、锄骨及翼骨上均有绒毛状齿带,舌上有齿。被细小栉鳞;侧线鳞数48-49。背鳍单一,具深缺刻,鳍条数为VII+I, 13-14;臀鳍鳍条数为III+9;胸鳍短;尾鳍圆形。体呈银白色,体背侧灰褐至蓝灰色,各鳍灰黑或淡色;眼具红色虹彩。主要栖息于沿岸礁砂混合区或海藻床水域,亦可出现于河口域。白天躲于洞穴或石缝间,晚上外出觅食,主要以鱼类及甲壳类为食。主要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西起孟加拉国湾,北至日本,南至澳洲北部。

评价

体长而侧扁,腹缘平直。头尖,头背侧、眼睛上方有一明显凹槽。眼略小。前后鼻孔相近。吻短而略尖。口大,下颌略突出;上颌后端达眼后下方。眶前骨、前鳃盖及主鳃盖下缘均光滑。上、下颌、锄骨及翼骨上均有绒毛状齿带,舌上有齿。被细小栉鳞;侧线鳞数48-49。背鳍单一,具深缺刻,鳍条数为VII+I, 13-14;臀鳍鳍条数为III+9;胸鳍短;尾鳍圆形。体呈银白色,体背侧灰褐至蓝灰色,各鳍灰黑或淡色;眼具红色虹彩。主要栖息于沿岸礁砂混合区或海藻床水域,亦可出现于河口域。白天躲于洞穴或石缝间,晚上外出觅食,主要以鱼类及甲壳类为食。主要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西起孟加拉国湾,北至日本,南至澳洲北部。[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