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紅浮萍

後記

序言

基本介紹

作者: 李彥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頁碼:321 頁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9787506351515 裝幀:平裝 開本:16 定價:33.00

內容簡介

《紅浮萍》是一部祈禱能夠敬希原宥那個時代的小說,悲劇霜濃,悲哀露重。《紅浮萍》用 滄浪如水的敘述, 裁縫歷史, 鋪展開了七十年問一個家族的 悲歡 大氅。作者以精卯密榫的筆調,緩緩地道出了 紅色時代中各個人物沒遮沒攔的境遇.及人物對命運理智的屈從。

現實與過往都如此豐沛沉重地附着於作家李彥的精神寄所。兩條並行 旋繞的線索舒捲開森嚴 明澈,滿是 瘡疤的往昔。人物的命運在 波詭雲譎的歷史中霰雪飄零,其問有驚駭、有忍躬、有暗瘡,還有舊楚。「我」結根於祖母及母親的不舍矢志,眷然於塵埃朦朧的 企冀, 慨然地邁着步子,以求獲悉家人及社會的認同,並靜靜地舔舐着透着冰冷涼意、不斷被撕扯的傷口。

小說着重塑造了紅色年代中的女性,力捧她們的 抱朴含真、 和風清穆的品質以及悠然其懷、 鍾靈毓秀的氣質;同時又深刻地表現了小說中男性內心黑洞洞的孤寂和抹不掉的脆弱。

舒緩的節奏,平和素雅的語言使小說自成一派。作者敏銳的洞悉觀察,深刻而憂鬱的撲捉以及隱沒情感的表達,時時敲打、驚醒着我們,使我們 感同身受於作家李彥渾蔚流離的顛沛與 鳳隱於林後的平和。

作者簡介

李彥,北京人,曾任記者、翻譯。1987年赴 加拿大留學。1996年起在 滑鐵盧大學任教。現任滑鐵盧大學 孔子學院副院長、東亞系中文教研室主任。1985年開始發表中英文作品。英文長篇小說《紅浮萍》獲1995年度加拿大全國小說新書提名獎。中文作品包括長篇小說《嫁得西風》,中短篇小說 《羊群》、 《故園》、 《姚家嶺》、《毛太和她的同學們》、 《忘年》等。1996年獲加拿大 滑鐵盧地區「 文學藝術傑出女性獎」。2003年起擔任加拿大中國 筆會副會長。

編輯推薦

《紅浮萍》:震撼閱讀 在海外廣為傳布的「 中國讀本」 華裔女作家 李彥真實描述中國歷史,說到深處話語遲。 作家將其英文原作用母語惶恐呈獻,家鄉父老知我心。 紅色年代的悖論與掙扎 那是怎樣的一種「信」啊!那麼篤定,又那麼鋒利。 是什麼使我們恐懼? 老話說得好:「 艱難困苦, 玉汝於成。」 總有些經歷能支撐我們後來的生命。 在海外用漢語寫作的華裔女作家李彥,以家庭蕭瑟飄零的歷史為線索,展現了紅色年代中三代女人的坎坷命運。 當局者孰迷, 旁觀者誰清?

目錄

第一章 回惶 第二章 故園 第三章 蘆絮 第四章 易幟 第五章 危巢 第六章 蹉跎 第七章 喧囂 第八章 雪鄉 第九章 孤城 第十章 荒村 第十一章 山野 第十二章 誘惑 第十三章 曙色 第十四章 謎蹤 第十五章 除夕 後記 李彥[1]

文摘

第二章 故園

媽媽摘帽後,曾帶我探望外婆。記憶中的故園,至今鮮明如畫。 六十年代初,鐵路尚未伸入到這塊秦嶺南麓的盆地。在嘉陵江畔的群山中下了火車後,便坐進頭頂大氣包、破舊不堪的長途汽車裡,順着蜿蜒曲折的漢水一路東行。 沿途不斷看到背着竹簍扛着麻袋的農民,在山巒間趕路,把枇杷、辣椒、旱煙、草鞋,扛進城裡去賣。人們衣衫襤褸,光着腳板,黝黑瘦削的臉上,目光呆滯,鮮有笑容。 公路邊不時閃過一兩幢顏色晦暗的茅舍,敞開的柴門似黑幽幽的洞口,隱約晃動着女人和孩子的身影。房前屋後,田埂地頭,三三兩兩挺立着幾株芭蕉和棕樹,寬闊的葉柄在清晨飄浮的炊煙中若隱若現。

古城位於漢江平原腹地。外婆家坐落在城南一條青石板鋪就的街道旁。

後記

《紅浮萍》是我在八十年代剛去加拿大時用英文創作的小說,並於一九九五年在多倫多發表。時隔十五年,我終於完成了此書中文版的寫作,使它與國內讀者見面。在我,真有一種回家的感覺。 我在《紅浮萍》里撰寫了發生在普通人身上的一些故事,是願讓後人將來還能「親眼」看到那段歷史,體味在複雜的環境下人性的變異。回顧歷史,並非單純的反省,更是期望人們能夠知曉當今局面的來之不易,分外珍惜這種穩定的發展和進步。倘若讀者能夠領悟我的這番感受,那真是莫大的幸事。 來北美二十多年了。不知為什麼,我發覺,長期生活在海外的人與長期生活在國內的人,在看待東方、西方、歷史、現狀等諸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少差異。

序言

剛到馬里蘭,劍梅就把李彥小說的中文打印稿交給我,說:「這部小說的英文版已在十幾年前推出,讀者反應很好,這部中文稿是作者自己譯寫出來的。」使用「譯寫」這一概念,還是比較準確的。儘管是翻譯自己的作品,但翻譯過程其實也是一個再寫作再創作的過程。這之前,劍梅就通過電話告訴我,李彥是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的教授,也是該校的孔子學院的院長,曾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新聞系的研究生,還聽過我的課。經劍梅一說,除了「出處」使我有親切感之外,就是立即明白,這又是一個產生於現代文化大搖籃的「兩棲性」生命:身兼中與西、土與洋、學者與作家、英語寫作與漢語寫作。對於這種又教書又研究又創作的「三頭六臂」的現代知識女性,我比較敬重,知道這其中包含着怎樣的辛勤汗水與靈魂活力。但是,對於學者從事小說創作,我總是心存疑慮,怕他們落入車爾尼雪夫斯基似的理性陷阱。這位俄國思想家與批評家的思想是傑出的,但他的小說《怎麼辦》則只是社會問題的形象轉述,完全是失敗之作。李彥畢竟是學院中人,她會寫得怎樣呢?看看再說吧。 用了整整兩天的時間,我把小說一口氣讀下來了。三十萬字的閱讀之旅,中間沒有逗留過,沒有疲倦過。讀完後我驚喜不已,對劍梅說,李彥很了不起,她沒有辜負大時代的養育。這部小說成功了。這是一部緊貼現實、緊貼中國大地,既見證歷史又見證人性的精彩作品。我雖然也是個學人,但審美判斷時不從概念理念出發,只從藝術感覺出發。讀《紅浮萍》,我的感覺很好,無論是對其敘事語言的感覺,還是對其精神內涵的感覺。

參考資料

  1. 紅浮萍,搜狗, 2016-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