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紅樹蜆

來自 美篇 的圖片

中文學名:紅樹蜆

拉丁學名:Geloina coaxans

別 稱:馬蹄蛤

二名法:Geloina erosa

(Lightfoot, 1786)

界:動物界

門:軟體動物門

綱:雙殼綱

目:真瓣鰓目

科:蜆科

屬:蜆屬

種:紅樹蜆

分布區域:中國福建龍海

廣東南澳大亞灣

廣西海南

台北灣等地

生物代碼:580020080200020001  

紅樹蜆(學名:Geloina erosa),台灣稱作紅樹蜆,俗名稱作「馬蹄蛤」,(曾被誤為「蛤蜊」,但是,依外殼紋路,屬於「蜆」),是簾蛤目蜆科紅樹蜆屬的一種。主要分布於中國大陸 (福建龍海、廣東南澳、大亞灣、廣西防城、廣西北海、海南清瀾、三亞、陵水)、台灣 (台北縣淡水,台南市安平,高雄縣,屏東縣東港),常棲息在河口半淡鹹水域、潮間帶。 [1]

目錄

紅樹蜆生長特徵

貝殼中等大,兩殼稍膨,近三角形。殼高25.3mm,殼長29.0mm,殼寬18.2mm。殼頂稍偏前方。前端圓,後端稍呈角度,前後背緣呈「八」字形。腹緣呈半圓形。殼表顏色變化與環境有關。殼表生長紋較粗糙。貝殼內珍珠光澤呈紫色。鉸合部較發達。左殼具3枚主齒,前後側齒各一枚;右殼主齒3枚,前後側齒各2枚。前閉殼肌痕呈長圓形,後閉殼肌痕呈圓形。

紅樹蜆生活習性

紅樹蜆分布於熱帶-亞熱帶海區,生活在鹹淡水交匯的河口和潮間帶,生長最適的水溫20—28℃,鹽度5—20,海水pH7.2─8.2,底質為軟泥、泥砂或砂泥,棲息深度約10cm,以底棲硅藻和有機碎屑為食,繁殖期為5—9月。

紅樹蜆經濟利用

其肉供食用、藥用,可發展人工養殖。 紅樹蜆軟體部營養成分分析:

【目的】分析紅樹蜆軟體部營養成分並評價其營養價值,為紅樹蜆的開發與利用提供參考依據。

【方法】測定150隻採集於廣西北海市廉州灣的野生紅樹蜆軟體部的粗蛋白、粗脂肪、灰分、氨基酸及脂肪酸等營養成分,並與10種貝類的營養成分進行比較分析,評價紅樹蜆的營養價值。

【結果】紅樹蜆軟體部(干樣)中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分別為58.98%、4.37%和9.59%;檢測出16種氨基酸,其中有8種必需氨基酸和6種呈味氨基酸,分別占氨基酸總量的35.20%和53.40%,蛋氨酸為第一限制氨基酸;檢測出19種脂肪酸,包括7種飽和脂肪酸、4種單不飽和脂肪酸和8種多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及其中的二十二碳六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分別占脂肪酸總量的18.95%、2.37%和5.37%。

【結論】紅樹蜆軟體部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營養均衡、營養價值較高,可食用並可作為天然調味品資源予以研究。 由於生長於天然潔淨海域,且攝取高蛋白質藻類,營養成分較文蚵、牡蠣、等更高,價值豐富。富含老人小孩所需的營養成分。

紅樹蜆人工養殖

台灣 紅樹蜆 在追求經濟開發,多處受破壞的紅樹林生態,1999年被曾界崇發現後,紅樹蜆這個台灣原生物種開始被學界重視、研究。

參考來源

  1. 紅樹蜆, 海洋生物,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