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红对叶肾

来自网络 的图片

别称:石鲮明石悬石云珠云丹

红对叶肾,别名石鲮、明石、悬石、云珠、云丹、红对叶肾白花藤

拉丁文名Trachelospermumjasminoides.为夹竹桃科植物络石的带叶藤茎。性微寒,味苦。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用于风湿热痹、筋脉拘挛、腰膝酸痛、喉痹、痈肿、跌扑损伤。分布于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等地。[1]

目录

形态特征

常绿木质藤本,长达10m,具乳汁。茎褐色,多分枝,嫩枝被柔毛。叶对生,具短柄,幼时被灰褐色柔毛,后脱落;

叶片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长2-10cm,宽1-4.5cm,先端短尖或钝圆,基部宽楔形或圆形,

全缘,表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被细柔毛。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花白色,高脚碟状,

萼小,5深裂;花管外被细柔毛,筒中部膨大;花冠反卷,5裂,右向旋转排列,

花冠外面和喉部也有柔毛;雄蕊5,着生在花冠筒中部,花药顶端不伸出花冠喉部外;

花盘环状5裂,与子房等长;心皮2,胚珠多数。果长圆柱形,长约15cm,

近于水平展开。种子线形而扁,褐色,顶端具种毛。花期4-5月,果熟期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山野、溪边、路旁、林绿或杂木林中,常缠绕于树上或攀援于墙壁、岩石上。性喜温暖,湿润,半阴。不择土壤,耐一定干旱,但忌水涝。

药用价值

性味

苦,辛,性微寒

归经

心,肝,肾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单味可用至30g;浸酒,30-60g;或入丸、散剂。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捣汁涂。

功效:通络止痛,凉血清热,解毒消肿

主治:风湿痹痛,腰膝酸痛,筋脉拘挛,咽喉肿痛,疔疮肿毒,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功效分类:祛风药;止血药

临床

1. 治疗中风 全虫(研末服)、丹参各30g,土鳖、地龙、僵蚕、钩藤、忍冬藤、海风藤、络石藤各15g,鸡血藤60g,蜈蚣3条,乌梢蛇9g,黄芪120g,当归12g,随证加减,水煎服.治疗54例,疗效满意.〖成都中医学院学报 1991;14(3): 24〗

2. 治疗痹症 海风藤、络石藤、钩藤、鸡血藤、威灵仙各100g,透骨草50g,川乌、草乌、细辛各30g,切碎,以75%酒精10000ml 浸泡1个月制成抗风湿渗透液备用.

治疗时将渗透液均匀地涂于疼痛关节部位,再加 TDP 照射,经5~10分钟,局部温热,

药液烘干,如此再涂1~2次药液,每次治疗时间为30分钟,在治疗期间停用一切中西药.对照组单纯用TDP理疗器照射疼痛部位30分钟。

用药禁忌

1、《本草经集注》:杜仲、牡丹为之使。恶铁落,畏菖蒲、贝母。

2、《药性论》:恶铁精。杀殷孽毒。

3、《本草经疏》:阴脏人畏寒易泄者勿服。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2g,加乙酸乙酯20ml,水浴回流30min,滤过。滤液浓缩至3ml,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木犀草素,加乙酸乙酯溶解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将上述两种溶液分别点样于硅胶G薄层板上,用甲苯-乙酸乙酯-甲酸(5:4:1)展开,

取出晾干后,喷雾1%三氯化铝乙醇溶液,于紫外光灯(254nm)下观察荧光,

供试品色谱中应与对照品色谱在相同的位置处显黄色荧光斑点。

参考来源

  1. 络石藤, 99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