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头草
红头草 |
中文学名: 红头草 |
红头草[1],中药名。为菊科艾纳香属植物见霜黄Blumea lacera (Burm.f.)DC.【Conyza lacera Burm.f.; C.dentata Blanco】的全草。具有清热解毒,消炎的功效。主治小儿肺炎,扁桃体炎,腮腺炎,口腔炎,无名肿毒,皮肤瘙痒。
目录
别名
入药部位
全草。
性味
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解毒消肿。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胃火牙痛;痄肋;痈肿疮毒[2]。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品加倍。不宜久煎。外用:捣敷。
注意事项
阴虚火亢者慎用。
化学成分
相关论述
1、《广西药植名录》:“治外伤肿痛。”
2、《云南中草药》:“清热解毒,消炎。治小儿肺炎,扁桃体炎,腮腺炎,口腔炎,无名肿毒,皮肤瘙痒。”
采收加工
春、夏采集。切碎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茎枝具条棱,被白色绢毛状绒毛或密短绒毛,有时脱毛。完整叶片倒披针关椭圆形,长1-3.5cm,宽0.7-2cm,叶缘具不规则的尖齿,叶柄长0.5-1.5cm,上部叶无柄。头状花序干缩,花黄棕色。气微,味苦[4]。
形态特征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10-40cm,通体密生绒毛,不分枝。叶互生,倒披针状椭圆形,长1-3.5cm,宽0.7-2cm,叶缘具不规则的尖齿;叶柄长0.5-1.5cm,上部叶近无柄。头状花序,呈紧缩状圆锥花序排列,顶生和近顶腋生,淡紫色。瘦果,顶端密生白色绢毛[5]。
分布区域
分布云南、广西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田野、河沟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