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紅葉南天竹'
圖片來自農村致富網

紅葉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 「Hongye」為小檗科南天竹屬的一個變型,於2005年從南天竹群體中選育出來的,經單株組織培養,形成無性系群體。

紅葉南天竹(NandinadomesticaHongye),常綠直立灌木,高60厘米至120厘米,枝葉濃密,樹形緊湊。葉互生,2至3回單數羽狀複葉,小葉片先端鈍尖。冬季葉色鮮紅,可用於地被、色塊和矮籬;春、夏、秋三季葉色深綠,能體現和諧舒適之美,是優良觀葉、觀果園景樹種。

目錄

形態特徵

「紅葉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 「Hongye」)作為小檗科(Berberidaceae)南天竹屬的一個新品種,高60-120cm,叢生而少分枝,枝葉濃密,樹形緊湊葉互生,2-3回羽狀複葉,總葉軸上有小節,基部有苞莖鞘:小葉橢圓形,長5-10cm,寬3-5cm,先端鈍尖,基部楔形,全緣,薄革質,冬季葉色鮮紅,做成地被和色塊,鋪地中國紅,給以興旺發達之寓意;春、夏、秋三季葉色深綠色,給以和諧舒適之美感。圓錐花序直立,頂生,長15-25cm,花白色,雄蕊6枚,子房1室,胚珠2枚;漿果,球形,紅色,種子2粒。花期5-6月,果期9月,宿存至翌年3月。[1]

是觀葉、觀果的優良地被和色塊樹種,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其特徵為常綠直立灌木,最高可達120 cm,枝葉濃密,樹形緊湊,葉互生,2至3回單數羽狀複葉,小葉先端鈍尖,秋冬季葉片艷紅,為優良觀葉觀果樹種。

生長環境

生于山地林下溝旁、路邊或灌叢中。海拔1200米以下。

栽培技術

南天竹為種子實生繁殖,種內變異類型豐富,產生白果南天竹、玉果南天竹、五彩南天竹等新型變異。紅葉南天竹是南天竹種內的一個變型,是由浙江森禾股份有限公司從南天竹群體中選育出來的,經單株組織培養形成的無性系群體,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養護

事先在苗床上方架設遮陽網,5-6月,蓋1層;在7-8月,要2層遮陽網,9月下旬開始,日均溫30℃以下,可全部揭除,全光照管理。當小拱棚內溫度達36℃以上時,要進行噴霧降溫,特別是晴天高溫時,從上午10點到下午4點,每隔半小時需噴霧1次。在日常管理中,除防止葉片日灼外,還應注意基質濕度,不可過濕,也不可過干,每天需檢查,如薄膜反面有許多水滴凝結着,說明薄膜內空氣相對濕度在95%以上,不用補充水分;如凝結水滴很少,手伸進薄膜內發現基質水分不足,需澆1次水,一般扦插後7-10天澆1次水。扦插後20天,第1次噴葉面肥,用綠芬葳粉劑1000倍液噴霧;扦插後約50-65天(視天氣狀況而定),70-85%的穗條已髮根就可揭除薄膜,需逐步揭除,先兩頭揭開,通風,然後在陰天全部揭開,揭開後的2天內,在小拱棚上蓋上遮陽網,再過2天,揭除小拱棚上的遮陽網,以後每隔10天噴1次葉面肥,用可用0.1%尿素噴施。要預防病害,用1000倍液噴霧,交替施用炭疽福美、多菌靈、代森鋅、世高、安美托等粉劑,每隔15天噴1次。

上盆或地栽

當扦插苗有100-120天苗期時,小苗根系發達、新葉(2-3回羽狀複葉)3片以上,就可以上盆培育容器苗,容器內的基質配方:葦茉4:蛭石1:珍珠岩2:黃心土2:有機肥1,培養目標是色塊苗、矮籬苗或孤植苗,如在春、夏、秋季上盆,先架設遮陽網,在冬季上盆,可不架設遮陽網。(1)色塊苗:容器規格:13×13cm(深)。成苗規格:苗高30cm,冠幅30cm,成苗時間:從苗床苗、穴盤苗或網袋苗移入容器開始至出苗16個月,成品率85%。(2)矮離苗或孤植苗::::容器規格:26×21cm(2加侖)。成苗規格:苗高60cm,冠幅40cm,冠型勻稱,成苗時間:從苗高30cm的色塊容器苗移入大容器(2加侖)開始至出苗24個月,成品率90%。(3)地栽苗:選擇土壤質地疏鬆,肥沃、微酸性、中性、微鹼性和鹼性土壤;如土壤粘重板結、透氣性差,要加以改良;在冬季至翌年2月底,先施腐熟的有機肥每畝3000kg,另加磷肥50kg,然後深翻、打碎;為防地下害蟲,在深翻之前,施放殺蟲劑呋喃丹每畝2.5kg。深翻深度25cm左右。開溝作苗床,苗床面寬110cm,步道40cm,步道深25cm。

主要價值

其園藝性狀表現為春夏翠綠扶疏,秋冬紅果纍纍,還具有抗旱、抗風、抗高溫、抗嚴寒、抗雪壓、抗病蟲害能力強等特點,萌芽能力強,易於繁殖,是優良的觀葉、觀果植物,無論地栽還是製作盆景,都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根、葉具有強筋活絡,消炎解毒之效,果為鎮咳藥。但過量有中毒之虞。各地庭園常有栽培,為優良觀賞植物。

分布範圍

產於福建、浙江、山東、江蘇、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廣西、廣東、四川、雲南、貴州、陝西、河南。日本也有分布。北美東南部有栽培。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