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刺须彷鲸
红刺须彷鲸 |
红刺须彷鲸(学名:Barbourisia rufa) 又称红刺鲸口鱼,俗名:鲸口鱼为辐鳍鱼纲奇鲷目刺鲸口鱼属,仅有一属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热带及温带海域。中国台湾分布于南部巴士海峡。幼鱼为中层鱼类,成鱼则为底层鱼类,栖息深度在200-2,000公尺间。生态习性不甚清楚,可能以甲壳类为食。
目录
简介
中文名:红刺须仿鲸红刺鲸口鱼
俗名: 鲸口鱼
学名:Barbourisia rufa
英文名:Velvet whalefish
科名:Barbourisiidae
科中文名:须仿鲸科
模式种产地:Gulf of Mexico, 27°01'N, 94°22'W, Atlantis sta. 2852, 750-1000 m., bottom depth 895 fm
濒危状态:不在IUCN濒危名单中
栖息环境:深海、近海沿岸
栖息深度:300 - 2000米
最大体长:34.5 cm
有毒鱼类:否
经济性:否
食用鱼类:否
观赏鱼类:否
评价
形态特征
体延长,侧扁。头大, 体松弛,皮肤平滑,无鳞。吻极长。眼小。眼径只有头长之15左右。口裂极大,但上颌后缘不及眼后缘;上下颌有细齿。鳃裂长。侧线孔排列成互相平行之直列, 约有12行,第一列在鳃列稍后方, 各列间有一侧线孔。背鳍与臀鳍对称,位于体中点之后,背鳍鳍条数14-16,臀鳍鳍条数13-15;胸鳍鳍条数10-11;腹鳍位于肛门稍前方,其末端几达臀鳍之起点;尾鳍微内弯。活体体呈橘褐色,口腔及鳃孔内侧为橘红色; 固定标本身体及口腔均为褐色。
栖所生态
幼鱼为中层鱼类,成鱼则为底层鱼类,栖息深度在200-2,000公尺间。生态习性不甚清楚,可能以甲壳类为食。
世界分布
全球性
地理分布
广泛分布于世界各热带及温带海域。中国台湾分布于南部巴士海峡。
经济利用
罕见之鱼种,除学术研究外,无经济价值。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