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乳椒
簡介
紅乳椒為一年生茄科植物,原產加拿大,又名乳椒、加拿大椒。[1]
株高1-1.2米,莖幹粗壯,分枝強,冠幅可達1.45米,葉片綠色、卵形,葉柄長3-4.8厘米,葉片長8-9厘米,
每葉腋處着生一朵花,花為白色,果實奇特,果長5厘米左右,燈籠型,果四周有不規則凹凸,
中間突出如乳頭狀,單果重3.5-6克,幼果綠色,成熟後深紅色,
宛如一隻只倒掛金鐘,非常艷麗,株結數百個。可觀賞也可食用,
觀賞期達半年之久。適應性強,栽培容易與一般椒類相同,但在生長期要注意枯萎病的防治。
栽培管理技術
深翻土地約40厘米,在整地時,每畝施5000-6000公斤以上腐熟有機肥,
要求平整、疏鬆、細碎與有機肥充分混合,畦要直,畦面要平,
保護地內採取高畦栽培效果更好。每畝25%多菌靈500克+辛硫磷500毫升兌水80-100斤,
噴灑均勻進行土壤消毒。乳椒長勢強,以單行定植為主
畦寬50-60厘米,畦距50厘米,畦高15厘米,株距60厘米左右,栽植密度均為1800-2000株/畝。
定植
定植時,要求土壤濕而不粘,如果土壤太干,應在定植前3-5天灌水,
冬季和早春定植時灌水應早,以保證足夠的地溫。按株行距挖穴,
縱橫均成行,穴深與苗坨高度相同或略深。定植時覆土與苗坨平齊即可,
不得深埋,防止立枯及土傳病蟲害的發生,鋪膜須將膜用土封嚴。
覆土後及時將滴灌管靠近幼苗根部加以固定,同時澆定植水。
管理
定植至第二層開花期間,在每行相鄰兩植株之間畦外側
挖穴或開溝施肥一次,注意穴和溝的深度要達到10厘米,
距離植株也要達到15-20厘米。施肥量:每畝用人糞尿1000公斤。
此期間可根據土壤狀況、苗情和氣候補水1-2次。在燈籠椒果實發育至採收,
果實膨大期間,約每15天隨水施肥一次,可施複合肥每畝25公斤。
當燈籠椒緩苗後進行一次除草,此次宜深10厘米,
每次澆水後都應中耕一次;每次中耕近根處宜深,目的是為了促根。棚室內雜草隨時除去,減少發病源。
插架應在植株高20厘米以下時進行,
竹竿位於植株外側每3-5株就要插架一排,
插架少植株易倒伏,插架後每隔15-20厘米進行繞線綁扶,
使植株生長有序。燈籠椒在分杈現蕾後,應將分杈下面的側枝去掉;
去除主枝上的弱小不結果枝及各大主枝之間的小枝。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