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小繭蜂
原圖鏈接  

繭蜂 [1]是繭蜂科(Braconidae)數百種昆蟲的統稱,屬於膜翅目(Hymenoptera)姬蜂總科的一科。長度很少超過1.5公分(0.6吋)。雌蜂的產卵器長而顯著。

目錄

物種分類

繭蜂braconid膜翅目(Hymenoptera)的繭蜂科(Braconidae)數百種寄生昆蟲。長度很少超過1.5公分(0.6吋)。雌蜂的產卵器長而顯著。

許多種能防治害蟲。如球絨繭蜂(Apanteles glomeratus)寄生在菜粉蝶(Pieris rapae)和粉紋夜蛾(Trichoplusia ni)的幼蟲體內。天蛾絨繭蜂(A. congregatus)寄生於煙草天蛾(Protoparce sexta)和番茄天蛾(P. quinquemaculata)。有的攻擊吉丁科(Buprestidae)和天牛科(Cerambycidae)甲蟲等蛀木的害蟲。銹繭蜂(Chremilus rubiginosus)侵襲谷象(Sitophilus granarius)。地中海地區的同色繭蜂(Opius concolor)是油欖實蠅(Dacus oleae)的寄生蟲。雌繭蜂在宿主的幼蟲或卵中產一個或多個卵。幼蟲至少在化蛹前一直寄生於宿主。化蛹可在宿主體內,或附在體壁上,或離開宿主而在葉或莖上。在一個宿主體內的幼蟲可多達約150隻。

繭蜂是一科的昆蟲的統稱(見:繭蜂科DracORidae;braconid LUXps),屬於膜翅目姬蜂總科的一科。

前翅僅1根回脈,腹部較短,較小型的寄生性細腰亞目蜂類。分布全世界,已知約1萬種,估計實際存在數達4萬種。中國已記錄的約400種。繭蜂種類全部為寄生性,主要寄生於鱗翅目、雙翅目、鞘翅目昆蟲;也有些種類寄生於膜翅目(葉蜂、蟻)和脈翅目昆蟲;還有少數種類寄生於半翅目和囓蟲目等不全變態昆蟲。繭蜂大多是益蟲,它們寄生於許多重要的害蟲,對害蟲的發生數量起一定的控制作用。但也有少數種類寄生於益蟲,如瓢蟲繭蜂,寄生於七星瓢蟲成蟲,為一有害的種類。一般寄生於寄主的幼蟲期,但也有寄生於蛹和成蟲的,還有跨期寄生於卵至幼蟲、卵至蛹和幼蟲至蛹的。寄生在寄主體內、體外的都有,寄生體內的繭蜂幼蟲成長之後往往鑽出寄主結繭。化蛹時均結繭,即使在體內化蛹的也有薄繭。

繭蜂成蟲形態與姬蜂極相近,其區別在於:前翅無第2回脈,腹部第 2~3背板已癒合,之間雖有縫的痕跡,但已不能自由活動。此外,體型一般較小,多數在10毫米以下,以3~7毫米的居多。觸角細長。腹部較短。不少種類肘脈第1段完整而第 1肘室與第1盤室分開,也有極少種類翅脈相當退化。

全世界已知約 1 萬種。中國已知約400種。成蟲形態與姬蜂極相近 ,但體型一般較小,多數在10毫米以下,以3~7毫米的居多。觸角細長。腹部較短。有極少種類翅脈相當退化。中國最常見的繭蜂種類有:麥蛾繭蜂、紅鈴蟲甲腹繭蜂、螟蛉絨繭蜂、玉米螟長距繭蜂和斑痣懸繭蜂。

物種分布

中國最常見的繭蜂種類有:麥蛾繭蜂,寄生於米蛾、印度谷斑螟、煙草粉斑螟、地中海粉螟、紫斑谷螟等幼蟲體外,在倉庫和家庭中常可見到;紅鈴蟲甲腹繭蜂,寄生於紅鈴蟲、金剛鑽、甘蔗小卷蛾、大豆食心蟲等,為卵至幼蟲期寄生蜂;螟蛉絨繭蜂,寄生於粘蟲、勞氏粘蟲、禾灰翅夜蛾、條紋螟蛉、二化螟、三化螟、稻縱卷葉螟、稻苞蟲、稻眼蝶、棉鈴蟲、棉小造橋蟲、斜紋夜蛾和銀紋夜蛾等許多種害蟲的幼蟲,繭似米粒狀,頗為醒目;玉米螟長距繭蜂,寄生於玉米螟等幼蟲;斑痣懸繭蜂,寄生於棉小造橋蟲、棉鈴蟲、紫四眼尺蛾、棉大卷葉螟、桑紅腹燈蛾、桑螟、桑劍紋夜蛾、瓜絹螟、甜菜夜蛾、斜紋夜蛾、銀紋夜蛾、煙夜蛾、粘蟲、稻苞蟲、梨小食心蟲等害蟲的幼蟲,其繭如小麥粒,有絲懸掛。

擬寄生

北京時間2014年10月19日,據美國《連線》雜誌介紹,我們的生存都是寄生生物仁慈手軟的結果——你,我,你家養的狗或是貓,甚至是寵物兔子都是如此。不過公正的說,那些在我們體內的寄生生物,比如入侵我們腸道的絛蟲,它們不殺死我們並不是因為它們的仁慈,而是因為如果它殺死了我們,它自身也就失去了食物和庇護的來源。然而還有一種不同類型的方式,叫做「擬寄生」,採用這種寄生方式的生物則完全沒有這種「仁慈」。它們會侵入寄主體內,利用寄主,並最後殺死寄主。

而在擬寄生生物中,很少有比刻絨繭蜂屬的幾種黃蜂更加兇險而詭異,這些種類的雌性黃蜂會在毛毛蟲的體內產卵。它們的幼蟲會在這些蟲子的體內發育,以毛蟲的身體組織為食,最終發育成熟並鑽出寄主體外。儘管聽上去非常恐怖,但更加令人毛骨悚然的是,黃蜂的幼蟲鑽出寄主身體之後,作為寄主的毛蟲不會立刻死掉,它會倖存下來——至少一開始是這樣。但此時的毛蟲已經不再屬於自己,黃蜂的幼蟲控制了毛蟲的「思維」,在它們結繭孵化期間,殭屍毛蟲會不吃不喝的守在附近,保護這些寄生者的安全。最終,毛蟲會因為飢餓而死,但此時小黃蜂們早已破繭而出飛走了。

簡森在研究中發現,如果將守衛它們的殭屍毛蟲移走,那麼繭蜂的幼蟲被捕食者或重寄生蜂捕殺的幾率將會升高一倍。由此可見繭蜂進化出這種機制,以便提高自己的生存幾率。然而,毛蟲本身事實上也會吸引來捕食者,從而增加繭蜂受到連帶傷害的幾率。

簡森表示:「這一點說明這種進化是有代價的。毛蟲的存在本身也會吸引來它無法抵擋的捕食者,反而給幼蟲帶來危險。但總體而言,毛蟲的存在是可以提升幼蟲的生存機會的。」



參考文獻

  1. 繭蜂  . 嘎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