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繁穗莧(拉丁文名:Amaranthus paniculatus ),別名:天雪米鴉谷,莧科、莧屬形態和尾穗莧相近,區別為:圓錐花序直立或以後下垂,花穗頂端尖;苞片及花被片頂端芒刺顯明;花被片和胞果等長。又和千穗谷相近,區別為:雌花苞片為花被片長的一倍半,花被片頂端圓鈍。花期6-7月,果期9-10月。繁穗莧的莖葉可作蔬菜,栽培供觀賞;種子為糧食作物,食用或釀酒。[1]

目錄

形態特徵

:繁穗莧高20-80厘米,有時達1.3米;莖直立,粗壯,淡綠色,有時具帶紫色條紋,稍具鈍棱。

:繁穗莧的葉片菱狀卵形或橢圓狀卵形,長5-12厘米,寬2-5厘米,先端銳尖或尖凹,有小凸尖,基部楔形,有柔毛。

:繁穗莧為圓錐花序頂生及腋生,直立,或以後下垂,直徑2-4厘米,由多數穗狀花序形成,頂生花穗較側生者長;苞片及小苞片鑽形,長4-6毫米,白色,先端具芒尖;花被片白色,有1淡綠色細中脈,先端急尖或尖凹,具小突尖。

:繁穗莧的胞果扁卵形,環狀橫裂,包裹在宿存花被片內。種子近球形,直徑1毫米,棕色或黑色。花期6-7月,果期9-10月。

紅莖種:葉大而先端尖或鈍尖,葉表面綠色,背面紫紅色。也有的全株為紅色。前期生長快,後期生長較慢,開花早,產量與綠莖種相似或略低。

生態習性

繁穗莧的適應性強,在中國各地皆可種植,且生長迅速,枝葉繁茂,其根系發達,具有很強的耐旱性,在生育期間能忍受30厘米的土層含水量僅4%-6%的極度乾旱條件。在土壤含鹽量0.1%-0.23%的中度鹽漬化土壤及pH值5.5-8.6的酸性和鹼性的土壤中都可以生長良好。大部份各類的莧10月中下旬還能正常生長,只有遇到霜凍才停止生長。

地理分布

我國各地栽培或野生。全世界廣泛分布。

種植方法

繁穗莧是喜溫作物,在溫暖氣候條件下生長良好,品質也佳。種子在5-8℃緩慢發芽,10-12℃發芽較快。耐寒力較弱,幼苗遇0℃低溫即受凍害,成株遭霜凍後很快枯死。根系入土較淺,不耐旱。在乾旱地區或乾旱季節,供給充足的水分,是保證獲得高產的重要條件。

一年生草本,生于山坡、路旁、曠野、荒地、田邊、溝旁、河岸等處。花期7~8月,果期8~9月。種子繁殖。繁穗莧是由南美的野生莧經栽培訓化選育出的優良籽莧栽培種,至今已有六千年的栽培歷史,十九世紀末期由印度傳入中國。我國各地都有種植,其中以華中、華南、華北、東北為最多。

繁穗莧為短日照植物,生育期遇到短日照,各生育時期提前,植株不高就能開花結實。喜光性很強,生育期要求充足的光照,在高度密植,田間通風透光不良的條件下,會減弱光合作用,造成植株低矮而纖細,嚴重影響產量,必須合理密植。

繁穗莧對土壤要求比較嚴格,雖然較差的土壤也可以種植,但產量較低。以排水良好肥沃的砂質壤土為最好。結構不良的重粘土和瘠薄沙地不宜種植,土質越肥,產量越高。繁穗莧根系發達,吸肥力強,加之生長快,植株高大,只有供給充足的肥料,才能獲得高產。

  1. 輪作 繁穗莧屬耗地作物,不宜連作,連作也容易引起霉斑病等病害,可與麥類或豆類飼料作物輪作。
  2. 整地 繁穗莧種子細小,播前必須精細整地,打碎土塊,以免影響出苗。整地時首先要進行深耕,創造疏鬆的土壤耕作層。深耕後整地前,每畝應施10-15噸廄肥或堆肥作基肥。為了便於排水和灌溉,可作成1.3-1.7米寬的畦,並開好排水溝。
  3. 播種 繁穗莧的播種是一項細緻的工作,播種質量比其他飼料作物要求高。繁穗莧播種期長,從4月下旬到8月可隨時播種。但早春地溫較低,出苗緩慢而不全,播種不宜過早。可採用催芽後播種,但花工多,不宜普遍採用。播種量每畝0.25-0.4公斤。播種方式通常為壠作條播或平作條播。壠作條播一般行距50-60厘米,平條作條播行距30-40厘米。留種和作青貯的適當加寬。為了使種子分布均勻,可與腐熟的有機肥料或砂土拌在一起播種。覆土1-2厘米,有些地方不覆土,只撒一層草木灰,上面蓋一層稻草。這能減少水分蒸發,便於澆水,同時避免下雨時衝掉種子。乾旱地區播後要立即鎮壓;大面積播種的用鎮壓器,反覆鎮壓2-3遍,以便於保墒和防風。還可採用育苗移栽,但較費工,大面積栽培時不宜採用。

多圖

田間管理

繁穗莧幼苗生長緩慢,易受雜草危害,因此要及時除草和間苗。出現1-2片真葉時進行第一次除草和間苗;出現3-4片真葉時,進行第二次除草和間苗。隨後進行一次追肥,每畝施硫酸銨7.5-10公斤,草木灰25-30公斤。追肥之後,進行第一次淺培土;到苗高20-30厘米時,進行第三次除草,同時定苗。定苗株距為30-40厘米。接着進行追肥和第二次培土。在第二次間苗和最後一次定苗時,要結合進行補苗。繁穗莧的病蟲害較少。蟲害有尺蠖蟲(造橋蟲),可用90%以上結晶敵百蟲0.5公斤兌水400公斤噴殺。如發生霉斑病,要及時拔除病株燒毀。[2]

採收

  1. 間拔法:小面積密播的可採用間拔法,即分期間苗採收,間大留小,間密留稀,逐漸留成單棵,最後一次割完。
  2. 全拔法:大面積密播的可採用全拔法收穫,在株高50厘米左右,開始分期分片拔收,到現蕾開花時拔完。拔完一塊複種一塊。此法一年可收、種2-3次。
  3. 刈割法:開始採用間拔苗採收,逐步間成單棵,到6-7月、當株高60-80厘米時進行第一次刈割。殘茬保留3-5片葉,約經半月左右,從葉腋生出3-5個新分枝,進行第 二次刈割。分枝上留2-3片葉,到8月上、中旬可進行第三次刈割。此時殘餘部分枝杈大部分都出現花蕾,最後全部刈割。

繁穗莧鮮草的產量較高,每畝可收5,000公斤左右。

採種: 一般在4-5月播種,在苗高10-15厘米時進行間稀,到30厘米左右高時,拔除雜株、病株、弱株,使株距保持30-40厘米。加施磷、鉀肥料,促使種子飽滿,並注意防止病蟲害。到立秋至寒露前後,種子變成種子特有色即時可收割。曬乾脫粒,在乾燥處貯藏。一般每畝可收種子30-70公斤,高的可達100公斤以上。

病害防治

苗期注意防治地下害蟲,如螻蛄地老虎等,可用呋喃丹進行土壤處理或伴種。出苗後可用敵百蟲等製成毒餌誘殺地老虎。中期用多菌靈加五氯硝基苯,按1:1的比例製成0.2%的藥土,培土撒入根部,可防止根腐病。出穗開花期用敵殺死或氧化樂果防治蝽象和食葉害蟲。

飼用價值

繁穗莧是一種產量高、適口性好的優良豬飼料。由於它的適應性強,管理方便,生長快,再生力強,是一種夏季很重要的飼料作物。

食用價值

莖葉可作蔬菜;種子為糧食作物,食用或釀酒。

觀賞價值

繁穗莧栽培供觀賞。[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