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網絡的圖片

縊(縊)(yì)【動】從糸(mì),益聲。從糸,與絲繩有關。本義:吊死,筆畫數:13;部首:糹;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縊

拼音; yì

部首; 糹

五筆; xuwl

筆順; 5514313425221

筆畫數; 13

注音; ㄧˋ

基本釋義

【動】

從糸(mì),益聲。從糸,與絲繩有關。本義:吊死

同本義〖hang〗

縊,經也。--《說文》。段注:"絞縊必兩股辮為之。…縊死必兩股為之,以其直懸也,故亦謂之經"

十四年春,孔達縊而死。--《左傳·宣公十四年》

莫敖縊於荒谷。--《左傳·桓公十三年》

自縊於庭樹。--《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又如:縊死(用繩索,布條等套繞頸上掛於高處氣絕而死。也稱吊死);縊鬼(吊死者的鬼魂)

用繩子勒頸絕氣而死〖strangle〗

縊而弒之。--《左傳·昭公元年》

縊即氣絕。--清·方苞《獄中雜記》

縊加別械。

組詞:自縊、縊鬼、縊殺、縊女、絞縊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正韻》於計切《集韻》《韻會》壹計切,ࠀ�音翳。《說文》經也。《博雅》絞也。《釋名》懸繩曰縊。縊,阨也,阨其頸。《左傳·桓十三年》莫敖縊於荒谷。《注》縊,自經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輈人》不伏其轅,必縊其牛。

又《廣韻》《集韻》《韻會》ࠀ�於賜切,音㱲。義同。[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