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紫薇黑斑瘤蛾

紫薇黑斑瘤蛾 學名:NolamelanotaHampson

目錄

形態特徵

成蟲 雌成蟲體長9—11毫米,翅展20—23毫米,頭胸部白色,前翅灰白色,散布銀色鱗片,翅中域染有褐色,近基部、中室中部和頂角各有黑色豎鱗小簇,前翅前緣近基部有長條形黑斑馬長,中部有近半圓形黑色瘤狀斑1個,內橫線黑色,微齒狀,外橫線點狀,黑色。外橫線內側有模糊的平行線1條,亞端線為不規則的模糊黑色波紋,皆毛有些暗褐點,後翅灰白色,端部暗褐色。複眼球形,黑色,無單眼,觸角絲狀。雄成蟲體長約8毫米,翅展18—20毫米,觸角單櫛齒狀,複眼球形,黑色,無單眼,體色較雌蟲略深。

卵 扁圓形,直徑0.4—0.5毫米,高0.18毫米,初產時透明略帶乳黃色,有光澤,近孵化時變黑褐色,外殼上有放射狀花紋

幼蟲 體長13—16毫米,寬1.6—1.8毫米,蟲體褐色,體上毛瘤發達,每節8個,毛淺灰色,體側毛略長於體背毛,胸部有呈角狀前伸有較長毛簇2對,最長1對約等於體長的一半,腹足4對,趾鈎單序異形中帶,尾足1對。

蛹 長8—10毫米,紅褐色,頭部鈍圓,末端無尾剌。繭長10—12毫米,灰白色,較薄,由幼蟲體毛和絲組成。 [1]

發生規律

該蟲一年能發生4―5代,以老熟幼蟲於寄主枝幹的老翹皮或枯葉中結繭越冬。第二代4、5月間成蟲羽化,交尾後,產卵於葉背主脈兩側,幼蟲初孵代經時齧食葉肉,留下表皮,隨蟲齡增大,蠶食葉片。5-9月間均可見幼蟲食葉為害。 [2]

分布與危害

該蟲主要為害紫薇大葉紫薇等紫薇屬觀賞植物,以幼蟲為害葉片,早期齧食葉肉,後期蠶食葉片,既能破壞樹冠,影響植株的營養生理,又有礙園林景觀。

防治方法

1 於秋、冬清理園地,消除枯枝落葉和老樹翹皮,以消滅其中越冬的蟲態。

2 化學防治:儘量選擇在低齡幼蟲期防治。此時蟲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蟲的抗藥性相對較弱。防治時用45%丙溴辛硫磷(國光依它)1000倍液,或國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樂克(5.7%甲維鹽)2000倍混合液,40%啶蟲.毒(必治)1500-2000倍液噴殺幼蟲,可連用1-2次,間隔7-10天。可輪換用藥,以延緩抗性的產生。

3 注意保護天敵。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