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尔瓦战役 (1944年)
纳尔瓦战役 (1944年) |
---|
纳尔瓦战役 地点 爱沙尼亚纳尔瓦 发生时间 1943年冬-1944年春 |
纳尔瓦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与苏联列宁格勒方面军为争夺纳尔瓦地峡所进行的一连串战斗。本次行动为1944年苏联红军冬季至春季攻势的一部分,并最终击败了德国军队。
目录
战争概述
纳尔瓦战役(爱沙尼亚语: Narva lahing,德语: Schlacht bei Narva,俄语: Битва за Нарв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与苏联列宁格勒方面军为争夺纳尔瓦地峡所进行的一连串战斗。战斗发生于东线的北方战线,主要分为纳尔瓦桥头堡战役、坦能堡防线战役与苏联红军的金吉谢普–格多夫攻势及纳尔瓦攻势。本次行动为1944年苏联红军冬季至春季之攻势的一部分,而根据约瑟夫·史达林的“宽阔前线”战略,这场攻势的发动时机将与第聂伯河-喀尔巴阡山脉攻势相配合。1944年1月,苏联红军以北方列宁格勒-大诺夫哥罗德攻势,于爱沙尼亚获得了部份胜利,推进到纳尔瓦河一线,准备消灭德军“纳尔瓦”分遣军并深入爱沙尼亚。2月,苏联红军已在河流对岸成功建立了一些桥头堡,但在尝试将其扩大的行动却失败,德军猛烈的反击不但摧毁了通往纳尔瓦北面的桥头堡,更使得南面的桥头堡遭到严重破坏,令德军防线到1944年7月以前再度回归稳定。苏联红军的纳尔瓦攻势以及接连的坦能堡防线战役是苏联红军在1944年夏秋两季攻势的一部分,并与南部的利沃夫-桑多梅日攻势相配合。之后苏联红军成功拿下了这座城市,并迫使德军向“坦能堡防线”撤退,其位于纪念山,距离纳尔瓦只有16公里。在接连发生的坦能堡防线战役中,德军成功守住了这条防线。因此,史达林意图占领爱沙尼亚,将其作为海空军基地以方便攻击芬兰及东普鲁士的目标并未达成,反而苏联红军在波罗的海的攻势被阻挡了七个半月。
图片来自百科知识 |
一些外国的自愿者以及爱沙尼亚志愿兵站在德军的一方参加了这场战斗,在支持德军不合法征兵要求下,这些爱沙尼亚抵抗组织希望建立一支国际军队并恢复爱沙尼亚的独立。 [1]
地形
地形在这场攻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纳尔瓦海岸边,海拔几乎高达100米,而且周边地区被大量水域,例如纳尔瓦河以及普柳萨河分割开来. 这个区域被树林及沼泽包围着.只有某些区域适合大规模军队的运动。 以战略的角度来看,位于楚德湖及芬兰湾之间的地峡,这个宽度仅有45公里的荒地被纳尔瓦河分成两半,最重要的补给路线,纳尔瓦-塔林高速公路以及纳尔瓦-塔林铁路。除此之外,并没有其他的东西向道路能提供大批的军队补给。
战争前期行动
在1944年1月14日,列宁格勒方面军展开了克拉斯村 - 罗普斯察攻势攻势,企图击溃位于橘树镇的德国第18军团。在攻势发起后第三天,苏联红军突破了德军的防线并向西推进,德国北方集团军将纳尔瓦的居民撤走。
苏联红军目标
在1944年,在苏联陆军控制战局后,苏联最高统帅部开始制定更具野心的计划。在1943~1944年的冬季作战中,斯大林命令红军在整条苏德前线上实施进攻以继续他在战争开始时便大力追求的‘宽前线’的战略。如果红军对整条战线施压的话,德军的防线很可能会有一部分遭到突破。苏联红军在这个冬天于乌克兰及白俄罗斯都取得进展,并打击德军在波罗的海地区的豹防线。 突破纳尔瓦地峡对于苏联红军而言相当重要,如果成功,苏联红军将可无阻碍地沿着海岸攻向塔林,并将北方集团军赶出爱沙尼亚,再将其包围。由于波罗的海舰队围困芬兰湾东岸,塔林成为离波罗的海最近的出口。从爱沙尼亚实施空中及两栖进攻以逐出北方集团军亦可使芬兰屈服。而苏联最高统帅部要进攻东普鲁士的希望亦须通过爱沙尼亚,因为他们发现德军的抵抗接近崩溃。在列宁格勒方面军的指挥官列昂尼德·亚历山德罗维奇·戈沃罗夫以及波罗的海舰队的指挥官弗拉基米尔·菲利波维奇·特里布茨的共同参与下,一个摧毁北方集团军的计划已经准备好。斯大林命令部队不惜一切代价,于2月17日以前攻占纳尔瓦:“这是部队应于1944年2月17日以前拿下纳尔瓦的命令。这出自于军事及政治上的需要.这是最重要的事。我要求你们使用任何可行的方法,在不超过指定的时限内解放纳尔瓦。斯大林” 在列宁格勒方面军的失败后,斯大林在2月22日下达了新命令:突破德军分支“纳尔瓦”的防御,对位于爱沙尼亚南部的派尔努港进行打击并消灭在爱沙尼亚东南部的2个德军军团,攻向拉脱维亚并打通通向东普鲁士及中欧的道路。2月22日,当时苏联红军的攻势已停顿了3个星期,苏联向芬兰提出和平条件。当芬兰不接受和平条件后,战事重新展开并使他们回到谈判桌上。为了使苏联在谈判上获得更多的筹码,斯大林需要拿下爱沙尼亚。斯大林的愿望成了对列宁格勒方面军的命令,即使他们情况危急。在增援抵达后,在1944年3月纳尔瓦前线成为在整个爱沙尼亚前线中,军事力量分布最密集之地。在1944年7月,一份以塔林为目标的详细之苏联红军进攻计划已准备好。
战争说明
苏军部署
1944年3月,3个苏联红军军团被集结起来,第2突击军团被部署在纳尔瓦对岸靠北方的地区,第59军团被部署于纳尔瓦南面,第8军团则位于第59军团的南方,其分布在长达50 公里宽的正面,直到楚德湖,在冬季至春季攻势中苏联红军兵力规模的详细资料并没有被公布,这是不可能为苏联红军的兵力作出一个回顾,直到红军档案资料将提供给非俄罗斯的调查员或对外公布。爱沙尼亚历史学家汉尼斯·沃尔特估计在纳尔瓦战役中苏联红军人数约为205,000人,这是根据爱沙尼亚历史学家马尔特·拉尔将参战师团数量乘以每师假定的人数计算出大约200,000人而得出来的。在1944年3月1日列宁格勒方面军的战斗序列为:
苏联第2突击军团 - 伊万·伊万诺维奇·费久宁斯基
第43步兵军 - Major General Anatoli Andreyev
第109步兵军 - Major General Ivan Alferov
第124步兵军 - Major General Voldemar Damberg
苏联第8军团 - Lieutenant General Filip Starikov
第6步兵军 - Major General Semyon Mikulski
第112步兵军 - Major General Filip Solovev
苏联第59军团 - Lieutenant General Ivan Korvnikov
第117步兵军 - Major General Vasili Trubachev
第122步兵军 - Major General Panteleimon Zaitsev
个别分队:
爱沙尼亚第8步兵军 - Lieutenant General Lembit Pärn
- 第117步兵军 - Major General Pavel Artyushenko
- 第124步兵师 - Colonel Mikhail Papchenko
- 第30近卫步兵军 - Lieutenant General Nikolai Simonyak
- 第46、第260和第261独立近卫重型坦克和第1902独立自行火炮团
- 第3突破炮兵军 - Major General N. N. Zhdanov
- 第3近卫坦克军 - Major General I. A. Vovchenko
当纳尔瓦攻势 (1944年7月)开始时,列宁格勒方面军部署了136,830人,150辆坦克、2,500辆突击炮以及超过800架飞机。
德军及芬军目标
国防军陆军总司令部相信能否控制纳尔瓦河是件非常重要的工作。一旦苏联红军突破,将会使德军丧失对爱沙尼亚北方海岸的控制,使得苏联的波罗的海舰队能够自由地进出芬兰湾及因此该舰队能进入波罗的海。陆军上将格奥尔格·林德曼对第11步兵师下达日常命令:我们正站在祖国领土的边界上,任何的后退都会把战争通过空中及海底带向德国。 当芬兰与苏联谈判和平条件时,国防军陆军总司令部将注意力放在纳尔瓦前线,用尽一切方法使芬兰守军指挥部相信德军的防线经得起苏联红军的进攻。在1944年春季,德国针对纳尔瓦的情况向来访的芬兰代表团进行详细报告。 对波罗的海地区的突破将威胁德国对整个波罗的海的控制权以及来自瑞典铁矿的供应。更重要的是,一旦纳尔瓦失守,邻近生产油页岩的科赫特拉-耶尔韦矿床(位于纳尔瓦西边32公里)将不能继续支持德国的战争机器。这里除了拥有适合防御的狭窄道路外,纳尔瓦周边亦为树林及沼泽包围,其位于纳尔瓦河的对岸,作为一个要塞,它的位置十分理想因为作战部队可以观察到该市南部和北部沿河流域的战斗。 该位置位于豹防线北面区域。德国陆军元帅格奥尔格·冯·库勒希望将北方集团军撤退到豹防线以组织防御,一开始希特勒拒绝,并将其撤职,由瓦尔特·莫德尔接任。莫德尔同意库勒的方针,然而,其作为希特勒的宠臣,他被希特勒赋予更大的自由。莫德尔沿着纳尔瓦河建立了一条防线,并在纳尔瓦河东岸的伊万哥罗德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桥头堡,这平息了希特勒的怒火并允许德军沿河布防。1944年2月1日,北方集团军命令斯博赫曼战斗群(于2月23日被改为“纳尔瓦”分队)不惜代价的防守从芬兰湾到楚德湖部分的豹防线。 苏联红军在获得好的开始后,在1944年2月8日,芬兰总统获得了由斯大林提出的和平条约。由于"纳尔瓦"分队在二月中到四月间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芬兰于1944年4月18日暂停对苏联的谈判。
爱沙尼亚抵抗军目标
在纳粹德国占领期间,爱沙尼亚独立运动并不存在。爱沙尼亚宪法仍然有效,爱沙尼亚政治人物于1944年2月14日成立了爱沙尼亚国际委员会的地下组织。而康斯坦丁·帕茨总统仍被苏维埃当局监禁,根据宪法行政首长为总理尤里·乌鲁沃特。由德国任命的爱沙尼亚自治当局曾试图几次下达总动员令但不成功,根据海牙公约这种行动是非法的和被乌鲁沃特反对。1944年2月,列宁格勒方面军逼近纳尔瓦,使苏联红军占领爱沙尼亚成为实际存在的威胁,乌鲁沃特的立场倾向德国。在2月7日的广播演说中,乌鲁沃特提出一个武装的爱沙尼亚将可有效的抵抗德国及苏联。他还暗示说,在爱沙尼亚的土地上,爱沙尼亚军队会:“…给予我所能够透露的更广泛的意义。”根其他的爱沙尼亚历史学家一样,乌鲁沃特认为对苏联战斗是一种防止苏联重新占领爱沙尼亚,使国家保持独立的方法。其所推展的征兵工作获得了广泛的支持,大约动员了38,000人,这些人被改组成7个边境守卫队,虚构地被命名为武装亲卫队第20爱沙尼亚师,德国武装部队之间俗称为爱沙尼亚师。加上在芬兰军队中由爱沙尼亚人组成的芬兰第200步兵旅、武装亲卫队中的爱沙尼亚自愿者及早些时候德军撤到爱沙尼亚时征集的人数,在1944年共有70,000名爱沙尼亚士兵接受纳粹德军指挥。
="纳尔瓦”支队的组成
1944年2月,第50和第54军联同武装党卫军第3装甲军在撤退到纳尔瓦后被部署在第18军团的左翼。2月4日,施蓬海默集团被调离第18军团,直接受北方集团军指挥。在部队已经到达后,希特勒下令增援。2月1日统帅堂装甲军以及超过10,000名部队和装备被从白俄罗斯空运通过在塔尔图的机场进入爱沙尼亚。一个星期后,大德意志师的第5营抵达前线。Gnesen掷弹兵团(一个以在波兰被取代的部队组成的特设团)被从德国送来和在2月11日抵达。3天后,第214步兵师被从挪威调来。在未来2周内有数个单位被调来增援,包括武装亲卫队第11装甲掷弹兵师以及国防军几个师、爱沙尼亚师司和爱沙尼亚本土边防卫队和警察营。步兵将军奥托·施蓬海默被约翰内斯·弗里斯纳将军取代和2月23日施蓬海默集团被改名为“纳尔瓦”陆军分队。北方集团军在2月22日下令部署“纳尔瓦”支队在以下位置:武装亲卫队第3装甲军部署到纳尔瓦,河东岸的伊万哥罗德桥头堡及纳尔瓦以北;第44军版被部署至该市以南的Krivasoo桥头堡和第26军被部署至Krivasoo和佩普西湖之间地区。截至1944年3月1日,这个集团军共有123,541人参战及下列为战斗序列: 第26军 - “武装亲卫队上将安东·格拉塞尔” 第11步兵师第58步兵师 第214步兵师 第225步兵师 爱沙尼亚第3边境防卫旅(在4月15日) 第43军 - “武装亲卫队上将卡尔·冯·欧文” 第61步兵师 第170步兵师 第227步兵师统帅堂装甲掷弹兵师 Gnesen掷弹兵团 武装亲卫队第3装甲军 - “武装亲卫队上将费利克斯·施泰纳” 武装亲卫队第11装甲掷弹兵师 武装亲卫队第4“尼德兰”志愿装甲掷弹兵旅 武装亲卫队第20爱沙尼亚师 个别单位: 东部区域,海岸防卫(第2防空师司令部作为总部) - “Alfons Luczny陆军中将” 爱沙尼亚“雷瓦尔”团 第3爱沙尼亚警察营 第2爱沙尼亚东部营 其它军事单位: 第113炮兵司令部 第32高级前锋司令部 第502重型坦克营 第752反坦克营 第540特别步兵(训练)营。在1944年夏天,统帅堂装甲掷弹兵师和7个步兵师被从纳尔瓦阵线调走,共有22,250人从该地区离开。
桥头堡的建立
金吉谢普-格多夫攻势在2月1日展开,隶属于苏联红军第2突击军团的第109步兵军在第一天便攻占金吉谢普。德国第18军团被迫撤到纳尔瓦河东岸新的阵地上。2月2日,第2突击军团先头部队穿越了纳尔瓦河并在西岸建立了一些位于纳尔瓦南北两边的桥头堡。5天后,第2突击军团在Krivasoo沼泽扩展了桥头堡,暂时切断了纳尔瓦-塔林铁路。戈德罗夫未能利用这个优势来包围正寻求增援的德军,这些增援大部分来自反对苏联占领爱沙尼亚的爱沙尼亚人。同时,苏联红军第108步兵军陆上单位穿越在纳尔瓦南面120公里楚德湖,围绕着Meerapalu村,建立了桥头堡。巧合的是,武装亲卫队第45团I营(爱沙尼亚第1团)正好抵达纳尔瓦,2月15-16日,第44步兵团的一个营 (成员来自东普鲁士)、爱沙尼亚第1团I营以及一个空军中队摧毁了苏联红军的桥头堡。在摩尔库拉的登陆作战中,为数517人的的第260独立海军步兵旅在施蓬海默防线背后之沿海市镇摩尔库拉实施登陆。但是,该单位几乎全军覆没。
纳尔瓦攻势
苏联红军第30步兵军以及苏联红军第124步兵军在2月15日展开新一波的纳尔瓦攻势。在激烈的战斗中,施蓬海默团的单位耗尽了苏联红军的能量,使其停止了进攻。德苏双方皆利用这个空档准备下一次的战斗,新成立的武装亲卫队第45及46团(第1和第2爱沙尼亚),隶属于尼德兰师,在3月6日以前消灭了苏联红军位于纳尔瓦北面的桥头堡。第59军团自Krivasoo沼泽向西进攻,包围了第214步兵师以及爱沙尼亚第658和第659团。被包围单位的抵抗使德军有时间调动部队以阻止第59军团的推进。
坦能堡防线战役
苏联第201及256步兵师攻击坦能堡防线并攻占位于东端的三个山丘。一个反坦克连,武装亲卫队第24装甲掷弹团(武装亲卫队丹麦团)在下一个夜晚回到该山丘。7月27日,苏联红军尝试攻占山丘,于隔天被武装亲卫队第3装甲军击败。党卫军第11侦查营及I营,第47武装掷弹团(武装亲卫队爱沙尼亚第3团)在7月28日前的夜晚发动猛烈的反击,当爱沙尼亚营被歼灭后,反击便为苏联红军坦克炮火消灭。在当天结束前并没有取得突破,两个苏联红军将目标放在"纳尔瓦"分队,其位于三座山丘的中间。 这场战役的高潮为苏联红军在7月29日的攻势。苏联红军消灭了德军的抵抗,当苏联红军在后续攻击中遭受了大量伤亡。苏联红军坦克包围了格瑞纳德利马吉及最西边的多尼马吉山丘。同时,斯坦纳将军将七辆坦克用于反攻,苏联红军向后撤退。这使得德军得以展开一场凶猛的反攻。武装亲卫队上尉保罗·马特拉重新占领格瑞纳德利马吉中部并支援以德军为首的多国联军。大约有136,830名苏联红军士兵于1944年7月参加了纳尔瓦攻势,只有数千人存活。数个苏联红军坦克团被歼灭。 由于支援的迅速,这2支苏联红军恢复了进攻。苏联最高统帅部要求歼灭纳尔瓦分队并在8月7日以前攻下拉克韦雷。苏联红军第2突击军团在大量攻势皆不能突破纳尔瓦分队的防御下,于8月2日以前将20,000人撤走。戈沃罗夫于8月10日暂停了攻势。
战争伤亡
在苏联时代,在纳尔瓦战役中的损失没有在苏联文件中提到。近年来,俄罗斯作家已发表了一些数字。但不包括整个战斗过程。苏联的伤亡人数只能间接地估计。 “纳尔瓦”分队在1944年2月的行动中共有23,963人死亡、受伤和失踪。在随后直至1944年7月30日为止的几个月,德军另外的伤亡了34,159人,其中5,748人死亡及1,179人在行动中失踪。德军在战役初始阶段伤亡人数 为58,000人,其中12,000人在行动中死亡或失踪。1944年7月24日至8月10日,德军有1,709人被埋在爱沙尼亚。加上在行动中失踪的人数,该段时间死亡人数估计约为2,500人。根据无法挽回的损失相对于伤员会计标准四比一的比例,德军在后期战斗的伤亡人数大约为10,000人。在纳尔瓦战役德军的总伤亡人数估计为14,000死亡或失踪及54,000人受伤或生病。另有西方史学界专家统计,从2月2日到8月10日,苏联红军共计阵亡,失踪,病亡100000人,负伤380000人,损失坦克300辆,飞机230架,德军共计阵亡,失踪,病亡14000人,负伤54000人,装备损失不详。
吞并爱沙尼亚
苏联当局重新规定了1940年的国有化政策,以及集体化农场。超过900,000公顷农地被征用,在1944年之后的几年里,大部分土地是分配给从俄罗斯或苏联其他地点来到的新定居者。快速集体化始于1946年,随后在1947年打击富农农民。通过征税来开始镇压。那些抵制集体化的农民被杀害或驱逐出境。到1951年百分之九十五的农场被没收。 1949年大规模驱逐约21,000人,打断了森林兄弟游击队运动的脊背。在1949年11月有6,600人放弃。后来,匈牙利起义失败破坏了仍然存在的700人的士气。根据苏联的数据,直到1953年,20,351名游击队员被击败,1,510人死于这场战事。1,728名红军、,内务人民委员部和民兵杀害了森林兄弟。奥古斯特˙萨贝,在爱沙尼亚最后幸存的“森林兄弟”,于1978年被前苏联克格勃特工发现和杀害。在战后苏联吞并爱沙尼亚的第一个10年,爱沙尼亚由莫斯科通过在俄罗斯出生的爱沙尼亚州长管辖。出生在俄罗斯的爱沙尼亚本土居民家属,后者在20世纪30年代未斯大林镇压期间已经在苏联接受红色教育。其中许多人曾参加过红军(爱沙尼亚步兵团),少数人懂得爱沙尼亚语。 虽然苏联的盟国美国和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抗德国,“实际”上直至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才承认苏联兼并爱沙尼亚共和国,根据1940年7月23日的萨姆纳·韦尔斯的宣言,西方世界政府在原则上不承认苏联在1940年和1944年吞并爱沙尼亚的行动。这些国家承认爱沙尼亚外交官和领事仍在他们以前国家的政府之下办事。这些过时的外交官坚持这种不正常的状况,直至爱沙尼亚最终于1991年恢复独立。1994年8月,最后一批苏联军队撤出爱沙尼亚。 [2]
参考文献
- ↑ 纳尔瓦战役[1944年苏德之间的战役],百科知识
- ↑ 纳尔瓦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役之一),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