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紅額金剛鸚鵡

紅額金剛鸚鵡

學 名 :ara rubrogenys ,是大型金剛鸚鵡中體型最小的。是鳥綱、鸚鵡科的攀禽。

分佈範圍 : 分佈於南美洲玻利維亞中南部的乾旱山谷,是當地特有的物種。通過玻利維亞的安第斯山脈以東的北丘基薩卡小面積的中南部,從南科恰班巴和西聖克魯斯以東北。主要在大里奧斯,米斯克,堅而皮科馬約谷系統中。這是當地常見的,但數量在下降。

保護級別 :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Ⅰ級保護動物。[1]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8年ver 3.1——極危(CR)。

目錄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鸚形目 Psittaciformes

科: 鸚鵡科 Psittacidae

屬: 金剛鸚鵡屬 Ara

種: 紅額金剛鸚鵡 a.rubrogenys

形態特徵

體長60厘米。頭、面頰、肩分布有橘紅色羽毛,生活在玻利維亞,數量稀少,語言能力強。平均翼展為81.28厘米,它們是最輕的金剛鸚鵡,體重在425-550克之間。兩性羽毛顏色相似。鳥體大致上為橄欖綠色。前額、耳羽以及大腿附近都有紅色的羽毛,翅膀也有零星的分佈紅色羽毛。[2]

在翅膀前端彎曲的邊緣和翅膀覆羽內側有少量的橘紅色,翅膀內側的覆羽大部份為橄欖黃色。主羽是引人注目的藍綠色,而尾巴也從綠色到藍綠色。尾巴上方為橄欖綠色,尖端帶有些藍色,尾巴內側為橄欖黃色,臉部附近白色的裸皮有幾條棕黑色的羽毛橫向分佈,眼睛周圍皮膚蒼白,鳥喙為黑色。

幼鳥整個頭部綠色,在6-12個月大時開始顯示出紅斑。它們的翅膀完全是綠色的,大腿周圍僅表現出一些紅色的羽毛。[3]

棲息環境

不同於一般鸚鵡,本種棲息在乾燥的森林。巢穴分布在岩壁洞穴中與高樹上,以種子、漿果、堅果為食。

4歲時可以開始繁殖。繁殖期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每次產卵1-3顆,孵化期約26日,羽化期12至18周。

最初的自然棲息地是安第斯山脈之間的乾旱森林,但由於幾個世紀的人類活動,已經致使環境退化成刺和仙人掌灌木叢生長的地方。紅額金剛鸚鵡已經生活在亞熱帶,乾旱的棘手灌木叢中,其中許多仙人掌和零星的樹木生長在1,100-2,700米處,甚至散佈到3,000米。在未受干擾的,陡峭的河崖上築巢和棲息,這裡僅有少量的紅額金剛鸚鵡繁殖。

生活習性

紅額金剛鸚鵡通常成對活動,在繁殖季也會群聚多達30隻左右,偶爾在築巢的樹上會聚集高達80隻。一大早便會飛到覓食區覓食直到黃昏才歸巢,很吵雜但是個性並不內向,每天會花很多時間在地面尋找食物,有時候高達4小時。當地有些人稱它們為「Loro Burro」,意思是很笨的鳥,笨到話都講不出來。

食物包括種子和水果,但由於天然食物通常很少,該物種大量地以農作物為食,尤其是花生和未成熟的玉米。也喜歡乾燥地區各種不同的仙人掌,以及一些野生的水果、漿果、堅果和小昆蟲等。

繁殖方式

多在岩壁洞穴裡築巢繁殖,產卵發生在2-3月,每對成鳥每年產卵一次,偶爾兩次。一次繁殖約產1-3枚卵,但可能只會帶大一隻幼鳥,由於巢穴多在岩壁內所以幼鳥比較不易被盜獵者捕捉。

成鳥和它們的幼鳥一直留在繁殖地,直到5月,之後它們聚集在農業區的一些大群中,並在大樹上共同棲息。繁殖地點僅相隔10-60千米,並且不同繁殖地的個體在繁殖季節之外一起覓食,該物種仍顯示出清晰的遺傳亞結構,而繁殖地之間幾乎沒有基因流,這歸因於出生時的系統滅絕(JL Tella in litt.2017)。

飼養特點

生性友善、愛玩耍、聰明、與飼主互動性高,學語能力佳,受到不少國外鳥友的好評;紅額金剛鸚鵡在鸚鵡養殖業的源起很晚,在70年代剛被南美學者發現時曾被認為是金剛鸚鵡雜交下的種類,後來才證實為獨立種類,在人工圈養與繁殖的腳步上自然落後其它種類許多;紅額金剛鸚鵡幼鳥時期頭部紅羽並不明顯,會隨著年齡慢慢增多,成熟後頭部、面頰與肩部的羽毛會呈現美麗鮮豔的橘紅色,非常美麗。[4]

保護措施

在玻利維亞,該物種被認為是全國性的極度瀕危物種。玻利維亞法律禁止捕獵、運輸和出口,儘管沒有有效執行。

1992年,製作了5,000張敦促保護金剛鸚鵡及其棲息地的海報,顯然在整個地區都受到歡迎。非繁殖鳥類出現在安伯羅國家公園的南部邊緣。

2007年,在Pasorapa(1,796平方公里)和Mollepampa-Lagarpampa(303平方公里)已經創建了兩個市級保護區。紅額金剛鸚鵡在里約米茲克市有一個長期的保護項目,與三個自給自足的農業社區合作,保護帶有11-13個活動巢的繁殖懸崖。2006年在這裡成立了一個生態旅遊旅館,收益流向了當地社區,併計劃在該地點建立一個保護區。在玻利維亞的聖克魯斯動物園以及在玻利維亞以外的動物園和私人擁有的物種中,有相當數量的該物種(2012年),但沒有針對這些鳥類的正式管理計劃。

繼續進行調查和監測。圍欄林帶的關鍵區域,以限制放牧和允許植被再生。有效執行貿易法。組織宣傳活動。確定整個物種範圍內保護區的合適場所。建立教育計劃,以減少偷獵和誘捕巢穴的情況。評估補償作物損害的成本,以避免在農業地區遭受農民對金剛鸚鵡的迫害,並研究替代方法以解決農業和金剛鸚鵡保護之間的衝突,這是對該物種的主要威脅。為玻利維亞和外國參與的遷地保護圈養鳥類製定管理計劃,並將寵物和非法交易的鳥類納入該計劃(2012年)。

參考資料